徐悲鸿纪念馆1(2025年7月11日拍摄)

天浪星99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纪念馆有两处:一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另一处位于宜兴亦园内。</p><p class="ql-block">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于1954年,它是由中国政府在徐悲鸿故居基础上建立的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该馆原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授禄街16号,周恩来总理亲书“悲鸿故居”匾额。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原纪念馆被拆除。1973年,周总理指示重建新馆。宜兴徐悲鸿纪念馆,1988年10月26日开馆。</p><p class="ql-block">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889 件/套,参观人数 2.4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和“中国现代画圣”。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萎靡颓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以及他在美术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现藏徐悲鸿国画、油画、素描、水彩、粉画、书法作品1286幅,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现代名家书画1134幅,中外美术书籍、碑贴、画册、图片约万件。其中,唐画《八十七神仙卷》、宋画《朱云折槛图》、明画《王右军书扇图》、金农《风雨归舟》均为稀世精品。</p> <p class="ql-block">1953年,徐悲鸿逝世的当天,徐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位于东城区东受禄街16号的故居捐献给了国家。</p> <p class="ql-block">1954年,以故居为基础的“徐悲鸿纪念馆”成立了,这是新中国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郭沫若亲笔题写“徐悲鸿纪念馆”馆名。</p><p class="ql-block">1966年,北京地铁开始修建,恰在地铁线上的徐悲鸿纪念馆被迫拆除。</p><p class="ql-block">1973年,在周总理“重建徐悲鸿纪念馆”的指示下,新馆开建,历时十余年,最终于1983年正式向社会开放。新馆位于新街口北大街53号,共有七个展厅,展览徐悲鸿先生的油画、国画、素描以及书法等真迹。</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画室和起居间的复原室中展出了他的画笔、画板和颜料,画案上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文房四宝,画架上放着他最后一幅未竟之作《鲁迅与瞿秋白》。该室墙上悬挂着他的老师、法国名画家达仰的照片,他与好友、印度诗圣泰戈尔的合影,他去世前一周与夫人的合影以及他收购的最后一件艺术品──任伯年的《紫藤翠鸟》。</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53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其中藏品库区面积1799平方米,展览陈列区面积4163平方米,观众活动区5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一到三层为固定陈列展区,一层展厅展出徐悲鸿的生平资料、相关照片、故居复原室等;二、三层展厅分四大板块展出徐悲鸿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油画及素描作品120余幅;四层为临时展厅,面积700多平方米,可承接海内外各类展览。</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7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第一批)。</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保存藏品,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建立现代化文物库房,分别为油画储藏区、轴画储藏区、图书资料储藏区、素描储藏区、遗物开放展示区、鉴赏区及机动区,实现了文物的分区分类规范化管理,并安装了现代化的恒湿恒温空调系统。</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不知疲倦、日积月累地收藏我国优秀绘画作品,使它们得到保护,避免流落国外。他生前曾说,“这些藏画只是暂时属于我,我是为国家而保存它们的”。充分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热爱自己民族艺术的深厚感情。徐悲鸿所藏作品全部成为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得到了妥善的收藏和管理。为此,开设徐悲鸿藏画艺术馆,用他的精神去激励后人,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