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航天小镇龙楼》一书面世</p><p class="ql-block"> 近日,由《航天小镇龙楼》编撰委员会编著、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航天小镇龙楼》一书面世。</p><p class="ql-block"> 龙楼,一个美丽与神奇相遇、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滨海小镇,人口不多,面积不大,但这里一山一水是风景,一事一物是文化,一砖一瓦是历史,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壮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行生息。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龙楼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和睦相处,面朝大海,耕云播雨,耕海牧渔,耕读传家,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神奇故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传奇,留予子孙后代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历史再次眷顾龙楼。2009年9月14日,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在铜鼓岭脚下破士动工。千年古镇龙楼一时间成为世人矚目的焦点。从此,“航天”成了龙楼镇的代名词,是龙楼人的诗与远方!巧借“航天效应”的东风,筑巢引凤,大企业进驻,大资金投入,大产业拉动,龙楼镇开发建设热火朝天,社会各项事业蓬勒发展,百姓生活明显改善,乡镇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系统反映龙楼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让人一书读懂龙楼,2017年5月,由海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符鸿合 (龙楼镇全美村人)倡议并牵头,在龙楼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编撰委员会和编辑部,薛英炳同志负责组织联络、协调沟通。花了一年多的心血,完成了第一稿,后因受疫情影响,编撰工作一度中断。2023年8月重新启动,并定书名为 《航天小镇龙楼》,符鸿合任编撰委员会主任,林琳任主编,由陈封椿、郑心侨、陈绵福、吴亚利、唐若玲、黄有宝、林小宁、邢若等同志,根据重新拟定的纲目章节、体例框架、选题范围、人物入选标准和写作风格等提纲,在第 一稿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考证补充,修改阐释。第二稿出来后,编委会经过多次讨论审议,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形成了第三、四稿,尔后又组织力量,反复核实、反复增补、反复研磨、反复修改,最后由符鸿合、林琳对全书进行统稿定稿。全书图片摄影、编辑蔡硕。</p><p class="ql-block"> 《航天小镇龙楼》,站在时代的高度,回眸历史,记录当代,憧憬未来。全书从神奇龙楼、概略龙楼、文教龙楼、人物龙楼、乡愁龙楼、红色龙楼、旅游龙楼、航天龙楼等方面为切入点,以史为纲,以文为魂,以人为本,巧妙有机地将遗存的人文记忆从岁月的长河中打捞出来,把散落于各个角落的珠玑一点一滴收集起来,认真梳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穿越时空,还原了一个天赋异禀、五彩缤纷、立体丰满的龙楼,为关注龙楼的读者开启了一扇感知龙楼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的窗口。此书不同于乡镇志,又有别于百科全书,是一部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时代特征,聚集龙楼亮点,惠及子孙后代的通俗读物。随着时移世易,万物更替,曾经的家乡逐渐会变成记忆的故园,乡土、乡思、农耕文化必将从形态上逐渐淡化,但已载入《航天小镇龙楼》一书中的浓浓乡愁、瑰丽长卷,将世代传承,永放光辉。</p><p class="ql-block"> 《航天小镇龙楼》一书,凝聚了众人的心血和厚望,也得到了海南省、文昌市有关单位、中共龙楼镇委、龙楼镇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海南省宋庆龄宋耀如研究会对本书的编撰给予具体指导,中共文昌市委党史研究室(文昌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为本书编撰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海南亿兴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澳大利亚侨胞韩涛先生、海南灵长实验动物开发有限公司符勇先生、海南兴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符永德先生、琼菜人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傅红日先生、海南泽昊贸易有限公司黄昊先生,文昌龙楼云卷云舒海景家园、文昌龙楼铜鼓岭海暇民宿为本书顺利出版给予资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航天小镇尤楼》封面</p> <p class="ql-block">跨页相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p> <p class="ql-block">人们观看火箭发射场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