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石板地上,历史在景观里,景观在历史中。</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很多大人物的住址,也有各种帮派遗址。大隐于世,小也隐于世。</p><p class="ql-block"> 炼盐,制糖,织布,酿酒……生活有许多小美好。</p> <p class="ql-block"> 贵州遵义习水土城古镇的“十八帮”文化,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因赤水河航运与川盐入黔贸易而兴起的独特行业帮会体系,深刻反映了当地商业社会的组织形态和江湖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土城位于赤水河中游,是古代“川盐入黔”的核心水陆码头。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赤水河疏浚后,商贸空前繁荣,盐、茶、糖等货物在此集散。为避免恶性竞争、规范行业秩序,商人按行业结成帮派联盟,最终形成18个帮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完整十八帮包括:盐帮、船帮、马帮、铁帮、糖帮、茶帮、丐帮、布帮、戏帮、经纪帮、栈房帮、米帮、药帮、油帮、酒帮、石帮、木帮、袍哥。其中“袍哥”虽不带“帮”字,却是实际上的江湖统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盐帮:掌控川盐贸易,建有1909年的盐号(今全国文保单位),红军四渡赤水时曾开仓分盐济民。 </p><p class="ql-block"> 糖帮:清代范氏家族创立,以苕丝糖、米花糖闻名,制糖技艺延续至今,2018年糖帮作坊作为文化景点开放。 </p><p class="ql-block"> 茶帮:汉晋时期已兴盛,主产老鹰茶与虫茶(传说因茶叶霉变意外发现其保健价值)。明朝设官方茶场,乾隆后达鼎盛。 </p><p class="ql-block"> 袍哥:分为清水(非暴力)与浑水(涉暴力)两派,奉关公、讲“五伦八德”,强调江湖义气。最后一代袍哥罗明先(2018年逝世,享年95岁)曾为古镇文化活化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镇保留盐号、宋代酒窖、古驿站及“盐茶小道”等遗迹,石板街两侧可见各帮派幡旗与雕塑场景。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八帮的文化价值:商埠文明标本:展现赤水河流域“行业自治+江湖伦理”的独特商业生态。 </p><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载体:盐帮分盐、女红军街(原帮派建筑)等印证长征与本土社会的互动。 </p><p class="ql-block"> 非遗活态传承:糖食、虫茶、打铁花等技艺融入旅游体验,成为古镇核心吸引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游览建议:若探访土城,可重点参观**糖帮作坊**(体验古法制糖)、**盐号陈列馆**(川盐贸易史)、**袍哥忠义堂**(关公像与罗幺爷故事),傍晚沿赤水河观看**水幕电影《四渡赤水》**,次日清晨漫步老街感受原住民茶馆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