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次来到临沂,最挂念的竟然是早餐。这家没有堂食的门店虽小,老面馒头又大又好吃,且只要5毛一个。自制的粗粮煎饼,远远就有浓浓的麦香,一斤才3.3元。说到煎饼,偶遇的一个当地人,见我买了馒头就说我是南方人,我还没问为什么,他就十分骄傲地说:“我们本地人吃不来馒头,更喜欢吃煎饼卷葱……”头一回遇到有人说南方人喜欢吃馒头的,误会有点大吧!不过我也挺羡慕对自家煎饼如此喜爱还那么自信的情怀的。</p> <p class="ql-block"> 还是来喝了糁汤,分店和总店比起来,里里外外的装潢差距不是一点点。过于随便的态度,太明显,乍一看这店牌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这色调搭配,膈应得慌。但是里面的内容可不敷衍,汤更浓更香,饼啊油条啊该多大还是有多大。原以为没几个人来吃,进去才发现一大桌早已装好,静等外卖员来取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第一站,便是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对我们来说,这博物馆的知名度远没有马王堆甚至是三星堆那么高,而且也不大,可地位却不容小觑。因为,事实上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位于临沂城内,是我国一座遗址性汉墓竹简博物馆。它以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同时发掘《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而驰名中外,先后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p><p class="ql-block"> 进得大门,就看见这几个从古简上拓下来的字组成的字。据工作人员解说,考古人员在边厢里发现的竹简。经专家整理,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二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为同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p>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属山东)人,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为陈国贵族之后。吴王阖闾即位后,孙武经伍子胥多次举荐,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献阖闾,被任为将军。随即与伍子胥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攻楚,于柏举之战大败楚军,乘势攻占楚都郢。孙武五十多岁时,便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最后得以寿终。<br> 他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div><br></div> <p class="ql-block">竹简的文字,因为并非刻制,再现人间,处理起来相当不易</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阐述了战争制胜的规律、战略原则、临阵战术及军队的后勤保障等,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书中强调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应对客观之道,极具辩证思想。</p><p class="ql-block"> 时代造英雄,在那遥远的时代,孙武就能把兵法构思得如此严谨,见解独道且精炼。但他写兵法,却不主张战争,提出的是“慎战”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的伟大,历来被推崇。</p> <p class="ql-block"> 其基本原则被后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方面,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这样的宝贝,如果不是这里出土力证,真担心有一天,咱们的《孙子兵法》又被某些“有心”民族给申遗了去。</p> 孙膑,早年曾与庞涓同时学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刖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 ,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后得齐国使者帮助潜逃入齐,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br> 孙膑还在战争实践中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围魏救赵”,又给后世留下了反映时代特点和战争规律的杰出军事理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孙膑兵法》89篇,图4卷,已佚。 从中可见其兵法思想主张:“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主张“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创造条件以求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运用、阵法研究、将领条件等均有阐述。 桂陵之战,一举击败庞涓。马陵之战,令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p class="ql-block">孙膑和孙武的兵法主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一是战略核心不同:<br>孙武主张“全胜”战略,强调通过周密谋划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膑则更注重“以小败换大胜”,通过牺牲部分兵力换取全局胜利。这种思想与战国时期战争强度提升、战术需求变化密切相关。 <br>二是战术侧重不同:<br>孙武侧重兵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如 《孙子兵法》 系统论述了战术、阵法、后勤等军事原理;孙膑则结合实战经验发展出动态战术体系,如 《孙膑兵法》 提出“贵势”战略,主张根据地形灵活调整兵力(如“易地多其车”),并开创了歼灭战理论。 <br>三是政治关联性不同:<br>孙武认为兵法应服务于政治目标,但未明确阐述经济与军事的关系;孙膑则强调“富国强兵”,将经济基础与军事建设结合,提出“事备而后动”的谨慎作战原则。 <br>四是士卒定位差异:<br>孙武将士卒视为“孩子”,注重整体协同;孙膑则更强调棋局思维,灵活调度兵力,甚至不惜牺牲局部兵力以达成战略目标。 <br></p> 《六韬》,则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经典兵法小说。全书以问答体形式,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战略、战术及军队管理等军事理论。 <p class="ql-block"> 虽这里不是以竹简为主题的博物馆,但也拓展了许多与竹简相关的成语,比如:韦编三绝、罄竹难书……</p> 这是木牍,指古人用于书写的书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一般长度在一尺左右,所以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 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牍、尺鲤、尺笺、尺翰、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 编联竹简的丝绳早已朽断,从简上留下的编痕可知有2道和3道的编联方式。从编痕处留下的空白可看出,竹简是先编联成册,然后再书写。 <div> 竹简长度不一,用途不一。长度差异反映了书写内容的正式程度与使用场景,例如官方文书需更长的简牍以便容纳详细内容。具体如下: </div> 长竹简:通常用于书写重要文献或法律条文,如诏书、律令等,长度可达三尺(约67.5厘米)。 <br>短竹简:主要用于民间书信或日常文书,长度为一尺(约23厘米),因此书信也被称为“尺牍”。 <br> 秦汉时期,官方文书多用三尺简,例如法律条文;儒家经典多用二尺四寸简,民间信件则用一尺简。 <br><div> 汉简的不同长度,反映了汉代礼制。</div> 博物馆中处处是知识,一行人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银雀山竹简的长度有3种。竹简长期浸在泥水中,有的已经和淤泥胶结在一起,朽坏残断情况严重,出土时又受到一些损伤。竹简出土后,由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进行了清洗、编号、照相等工作。并用这些特殊的药水,浸泡予以保护。看到这些,连小孩子都会惊叹了不起。 这些一比一比例复制的竹简,还是再现了当时读书的艰难。 临沂的博物院,肯定会少不了王羲之、颜真卿的介绍,只是这一次,对颜真卿又多了一分了解,敬意更是增了十分。<div>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博精深,五世祖颜之推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br> “文武双全,横扫燕赵建奇功;人如其字,刚正威武有气节。”在唐史中,颜真卿出名的不仅是书法,还有刚烈忠直的气节。开元间,颜真卿以进士甲科及第。他为官清正廉洁有政声,曾四次被任命为御史。<br> 不久,因得罪杨国忠被调离出京,降为平原郡守。<br> 然而,平原郡属安禄山管辖。对安禄山的野心,深明大义的颜真卿早有防范。安禄山反叛,颜真卿挺身而出举义讨贼,勇猛斩敌首万级,生擒一千余。唐玄宗听闻后,感慨万千地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br> 因立下赫赫战功,五十四岁的颜真卿被召回京城,拜户部侍郎,次年改吏部侍郎,后又转为尚书右丞。广德二年,颜真卿被晋封为鲁郡公,“颜鲁公”之名由此而来。<br> 颜真卿留下的诗文不多,却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颜真卿不仅在书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巍峨丰碑,其高尚人品和报国为民的一生也为后世景仰。其人其书,皆为典范。</div><div> 其中,《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悼念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其创作背景源于颜氏家族满门忠烈的悲壮史实。</div> 756年,颜杲卿设计夺回战略要地土门关,由颜季明驻守。叛军反扑时,颜季明孤军奋战六昼夜,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俘。<br>叛军以颜季明性命胁迫颜杲卿投降,父子二人皆坚贞不屈。颜季明被斩首示众,颜杲卿遭肢解惨死,颜氏家族三十余口殉国。<div> 758年,颜真卿寻回侄子仅存的头骨,在极度悲恸中挥毫写下《祭侄文稿》。文中“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八字,字迹随情绪激烈波动,涂改痕迹清晰可见。<br> 然而,这篇文稿突破唐代法度束缚,笔法苍劲凝重,墨色枯润交织,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艺术价值源于情感与技艺的完美融合。<br></div> 至于王羲之,自不必赘述,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是有名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都说临沂人杰地灵,不知是这些名人成就了此地,还是这里孕育了这些人。我想,该是相互成就的吧! 在这里,我们重温了汉字的演变,还了解到兵法也是有多种流派。 <p class="ql-block"> 这一件件战争器械,既是古人的智慧也重现了当时战场的激烈,现下的和平,多好多不易啊!</p> 这是笏板,又称手板、朝笏,是中国古代官员朝见君王时手持的礼仪工具及记事载体,由玉、象牙或竹木制成。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主要用于记录君主旨意、书写奏议提纲,并以遮挡面容示尊崇。形制在《礼记》中有明确记载,长约二尺六寸,材质与官职等级直接关联。<br> 据查,笏板使用制度自周代至清代历经演变:唐代规定五品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用竹木笏;明代仅五品以上持象牙笏,其余不执;清代因满族传统废止。唐代宰相张九龄因体力不支首创笏囊贮笏,由随从携带上朝。笏板作为身份象征,文献如《项脊轩志》记载其承载家族仕途期许。随着纸张普及,笏板逐渐从实用工具转为礼制符号,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p class="ql-block"> 很快,满满当当的一个小时的讲解,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就这么过去了。一群人玩了一阵VR,开心,让时间过得更快了。唉,最不喜欢的离别,又来了。本团中最有个性的黎子哥哥和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洋子妹妹,马上就要赶往机场,飞回桂林。以为这个崽,会磨蹭一下再走,没想到大事面前依然是头脑清醒的娃,听到一声“走了”,没有一点犹豫就和妈妈走了。</p> 虽然开心地说着“明年再见”,可是随着大家各自迅速成长,还会有几次暑假相聚的机会呢?于是,顿感空气中伤感在弥漫。<div> 妈妈们相识在忙碌紧张的高中时代,感情真挚又绵长。这群孩子在童年相遇,感情会不会淡忘在时光里,不可知。那么,就将每次短暂又难得的相聚,转化为持久的心灵养料吧!所谓时光虽短,温暖长存,人生最美的风景,往往就藏在那些转瞬即逝却全心投入的相聚里。</div> 留下的三家,本次的最后一站,是琅琊古城。<div> 西晋末年,琅琊古城为琅琊王司马睿的潜邸。至明朝,沂州指挥周德首次主持建筑砖城。后,沂州知州张凤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增筑。 明万历十五年,知州谢志伊主持整修了古城的4个城门,在城门上全部添建城门楼。明嘉靖年间,琅琊古城周围开始了疏通河流工程,将西来向南流的涑河,在城西一分为二,又环城外开挖青龙河,俗称“护城河”。</div> 清康熙年间,琅琊古城发生地震,城墙多处倒塌,仅剩东门城楼。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州邵士申请帑银8000余两,主持重筑,恢复了古城原貌。 <br> 2016年,琅琊古城项目开发建设,总占地2037亩,分三期滚动建设开发。 <br> 2020年3月,琅琊古城完成一期项目,启动首轮投资。 <br> 2024年2月1日晚,琅琊古城开城盛典举行。次日,琅琊古城正式开城迎客。 有幸,能一览真容。 中午抵达,热浪袭来,有稍稍令人窒息的感觉,然而走近,欣喜能让人忘却炎热带来的不爽。 行走在琅琊古城的街巷,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作为春秋时期琅琊邑的传承者、东汉琅琊国都的延续者,古城以七大文化主题街区重构时空版图。 在琅琊秘境区,身着汉服的游客可与“王羲之”对弈论道,在《兰亭集序》的墨香中体验曲水流觞之雅。 至沂州商贸区,市井喧嚣裹挟着糁汤香气,再现明清时期“水陆码头”的繁华盛景;而沂蒙老街区则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让《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在青砖灰瓦间流淌。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这里无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宝地。 走进琅琊古城,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琅琊国都。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令人垂涎的美食。 琅琊古城的表演节目也是一大亮点。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节目在不同时间段上演。歌舞、相声、杂技、魔术、情景剧……应有尽有。 沂州商贸区位于沂河之畔,行走在市井小道,可品尝美食,体会人文与商贸的繁华与热闹。 沂州府衙是琅琊古城内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这里一砖一瓦都还原了明清时期的府衙风貌。走进沂州府衙,你可以看到大堂、茶房、刑房、牢房等场景,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封建官僚制度盛行的时代。在这里,你还可以试一回鸣锣开道,体验一把惊堂木的感觉,别有一番趣味。 非遗工坊:亲手制作剪纸、柳编、糖画等传统手工艺品,带走一份“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文创店铺:沂州妙记非遗文创店提供老粗布、草编等传统手作,还有年轻化文创产品,适合选购纪念品。 在沂蒙老街区可听着耳边阵阵红歌,回顾抗战的坚韧与不易。 这里是户外主舞台,会有四幕剧在这里上演,尤其晚上的《只此琅琊》尤其推荐。今天白天看的还只是其中一个,那么热的天,演员敬业,观众热情不减。于情景剧中,展示了各时代此地的服饰文化。 唐食集市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汇集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从雪梨汤、羊肉大串到生煎包、鱼丸牛肉丸汤,应有尽有,种类繁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餐时还有精彩的演出相伴,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群贤互市”节目,赢得小礼品是轻轻松松。石头剪刀布、投壶、摇骰子猜大小、对诗,还有没来得及玩的对弈。 在里面玩得嗨,竟不知外面早已下了瓢泼大雨,只是这雨调皮得很,下一阵歇一阵,当你以为它不下了时,它就突然浇你一身,来的猛烈去得迅速。 最推荐的剧,来了。《国秀·琅琊》共分为《有凤来夷》《群贤雅集》等六大篇章,从东夷文化起源到临沂历代历史名人,六大篇章如六幅浩瀚历史画卷向观众徐徐展开。其中群贤雅集篇章,在艺术与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以意象化的手法,再现了“算圣”刘洪夜观星象、诸葛亮借东风等历史典故,营造上天入地之感、遨游星空之韵,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触摸琅琊璀璨的历史画卷。 身处其中的美,再好的相机都呈现不出来。个中滋味,我也难以言表,震撼、感动、自豪、神往……怎么说呢,沉浸式欣赏后,你会忘了想偷偷移去空了一大片的SVIP座位席的念头。 《国秀》谢幕半天,大多观众都处在意犹未尽之中,要不是有这场精彩的水秀表演,腿还催不动呢!水秀表演晚上7点半,在此之前,陆陆续续就坐的时间并不无聊,会有十几个一身白衣,戴一对白色大翅膀的阳光帅气男生来暖场,不需要任何才艺,俊朗的外表就是最好的表演,没想到男男女女大大小小跑上去找他们合影的还真不少,当然情窦初开的女生居多,唉,此时“颜值即正义”几个大字提溜提溜在我脑海旋转。 水舞光影体验剧由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开始,500吨水倾泻而下,如山洪暴发般震撼。来自金雀山和银雀山的古老传说,在这里,幻化成一场视觉艺术盛宴。 <p class="ql-block"> 收获满满的一天,但并不太疲惫地归来。直奔本地人推荐的老字号。这里来的大多都是当地人,排了号等着叫座的不少,看这个架势,吃完了占着座位在那里聊天,还真不好意思。</p> 同样的临沂炒鸡,同样是炒小公鸡,做法类似,味道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同样的价位,这里的肉更多,肉质弹嫩,汤汁味儿更浓。又是一顿令人愉悦的晚餐,或许称作夜宵更合适。回到酒店,美美睡去,明天上午十点五十的飞机,希望一切顺利。<div> 虽然,出门旅游有许多不好,比如花光了钱带来一身疲惫,只是从自己厌倦的地方看了一眼别人厌倦的地方,但也不能否认,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旅游仿佛成了一剂强心针,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活力,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亮色。</div><div> 旅途中,我们品尝各地的美食,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且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与风情,在味蕾的享受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div><div> 此外,旅途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未知与困难。旅途中的突发状况,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出门在外,也让我们学会了适应与变通。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适应与变通的能力,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更加从容不迫。</div><div> 在旅途中,无论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是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触动,这个短暂而新奇的过程,我们逐渐发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勇敢、更加有趣的自己。</div><div> 那么,明年的“妈妈去哪儿——漫慢游”应该还会如期出发的吧!<br><br><div>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