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机轰炸恩施亲历记

夷水古风(贺孝贵)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玉珍口述 贺孝贵整理</div><br><div> 我今年(1995年)快70岁了,日本飞机轰炸恩施的时候,还是个十多岁的女娃儿,当时在恩施城内东门李家做丫头,看到日机三次轰炸,亲自经历了那一段恐怖的日子。<br><br></div> 2015年时年90岁的王元珍老人讲述日机轰炸恩施城的情景(贺孝贵 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一次轰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日机轰炸恩施城,是民国26年冬月间(1937年12月25日,日机一架首次轰炸恩施城。整理者注),日机丢了传单,然后丢炸弹,炸弹没有落到城内,有一颗落到五峰山脚的李家磨。当时恩施人感到稀奇,纷纷跑去看,一看就感到紧张了,想不到日本炸弹这样厉害,将地面炸了屋大个坑。而这之前国民党政府也作过防空宣传,要老百姓在桌子上面垫棉絮,或用树枝撘棚子盖上土,一听到防空警报就往里面躲,看来是不起作用的。这次轰炸后,政府才动员老百姓挖防空洞。</p> 2010年曾任恩施湖北省政府秘书的王炎森老人在张王庙防空洞前讲述该洞被炸死伤各10余人的日寇罪行(贺孝贵 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次轰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这次轰炸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是民国28年阴历4月20日(1939年6月7日。整理者注)下午,那天我被东家逼着出门卖咸菜,往飞机场走,因那里有民工修飞机场,咸菜好卖些。刚走到北门外半边街就听到警报响,一眨眼日本飞机就到了,有好多架,像老鸹子一样乱飞,接着就像母鸡下蛋一样丢炸蛋,紧接着城内不断响起爆炸声,浓烟火光一下子冲上了天空。我吓得躲在一道土坎下,动也不敢动,警报解除了好久才回城。</p><p class="ql-block"> 城内被炸得乱七八糟,炸得最很的是老衙门(当时的省法院所在地,解放后在其废墟遗址建菜市场。整理者注),所有房子都炸平了。东门街也炸了,一颗炸弹落在我平时躲飞机的大石头处,石头炸得不知去向,地下一个大坑。真要感谢东家逼我出去卖咸菜,要不然就炸死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轰炸还把南门一个防空洞炸塌了,死了好些人,大多是闷死的。这以后政府才把防空洞挖通,洞洞相通,几个出口,防止再闷死人。这天晚上还有一次虚惊,一颗炸弹落在后山湾南头书院前菜地里,没有炸,半截在土外头,一个农民见炸弹尾巴上的飞叶像菜刀,想谋回去,架上柴烧。半夜时候,轰隆一声巨响,惊动了全城人,好在没有伤着人。</p> 西门外后山湾老百姓躲日机投弹轰炸的防空洞(贺孝贵 摄于2009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三次轰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的第三次轰炸,是在民国28年阴历4月22日(1939年6月9日。整理者注),飞机比第二次多,炸弹也丢得多,而且多是燃烧弹,恩施城一片血光火海,几乎被毁灭了。炸得最很的是灯笼桥(今林家巷接四维街一带。整理者注)。实际上北到北门口,东到布道衙门(外国福音堂,因传教布道受官方保护,老百姓称布道衙门),西到后街磨盘井(今和平街中段。整理者注),南到割肝坡(今解放路中段。整理者注)都炸得稀巴烂了。</p><p class="ql-block"> 小十街福兴和商号四周是封火砖墙,炸弹虽没炸到,但四周的火围着烧,竞把里面的房屋家俱烤焦了,里面的人躲在天井防火石水缸里,也被活活烤死了。我亲眼看见从大火后的灰堆里扒出来的死人,有的只剩南瓜大一垞,黑糊糊的,我看得心惊胆颤,恶心呕吐,几天吃不下饭。</p><p class="ql-block"> 这次轰炸后,城里已无法安身,许多人流离失所,到乡下避难去了,城周围农户家里的猪栏牛圈都住的是逃难的人。我也随大人们到城东五峰山反背洗爵溪避难,对以后的日机轰炸恩施城的情况就不怎么晓得了。(原载1995年8月18日《鄂西报》《恩施文史资料/1995年第7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