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霞客🐰</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67572446</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怀着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与对历史的深切敬畏,走进了戚继光故居,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英雄寻踪之旅。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段铁血丹心的见证,一段民族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踏入戚继光故居,仿佛一脚迈入了尘封的岁月长河。这座坐落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钟楼西路的宅邸,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却依旧巍然矗立,古朴庄严。院落布局规整,屋宇错落有致,一砖一瓦间,仿佛仍回荡着当年将军策马横槊的铿锵足音。</p> <p class="ql-block">钟楼西路的石板路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的冷光,两座巍峨石坊如时空之门般矗立眼前——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牌坊雕工精美,构图饱满,人物、花卉、瑞兽栩栩如生,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四柱三间的花岗岩结构上,嘉靖四十四年的雕纹在阳光下泛着历史的光泽,鸟兽花木仿佛在石上重生。9.5米高的石坊以沉默的威严宣告:这里,栖居着一位让东海倭寇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之魂。</p> <p class="ql-block">母子节孝坊</p> <p class="ql-block">父子总督坊</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故里主要由戚府、横槊堂、止止堂、孟诸书屋、悠憩堂、戚继光兵器馆、后花园、牌坊街、戚氏牌坊、表功祠等建筑组成,是明代抗倭名将戚景通、戚继光父子的故居,亦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之地。</p> <p class="ql-block">戚府门扉轻启,【横槊堂】的匾额悬于正厅,堂名取自戚继光的《横槊稿》。室内陈列的冷兵器与书卷交织成一幅文武交响图。戚继光曾在此批阅军机、接见属僚,木案之上,仿佛仍摊开着《纪效新书》的手稿。这位军事奇才,亦是文采斐然的诗人,墙上郁达夫题写的对联“拔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正是他文武双全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步入【止止堂】,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意境扑面而来。这里是将军的书房,昏黄灯光下,仿佛仍见他伏案疾书的身影。戚继光在此完成《止止堂集》,将南征北战的烽烟化作墨迹。邻室的【悠憩堂】却透出一抹悲凉——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将军,最终在政治倾轧中黯然归乡。堂前一方池塘绿波微漾,假山柳影间,依稀可见英雄卸甲后的落寞身影。</p> <p class="ql-block">【悠憩堂】是戚继光的晚年居所,承载着这位民族英雄生命最后阶段的悲壮与孤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戚继光的正式寝室,【悠憩堂】是其解甲归田后的主要生活空间。万历十三年(1585年),58岁的戚继光遭弹劾罢官,从广东返回蓬莱故里,直至万历十五年在此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乡期间,他于此整理毕生军事公文、函牍及诗稿,试图以文字排遣政治失意的苦闷,其著作《止止堂集》部分内容或在此修订完成。</p> <p class="ql-block">复原明代一品官员寝室规制,陈列木床、案几、衣箱等生活器物,尤以戚继光晚年使用的文具与铠甲配件为珍,展现其“武人底色未褪,文心犹存”的暮年状态。</p> <p class="ql-block">案头陈列的《止止堂集》书稿,墨香犹存四百年前的思想光芒,书页间不仅有排兵布阵之法,更蕴藏着“刚健而不妄行”的为将之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陈列室,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生动地展现了戚继光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年少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宏伟志向,到成年后投身抗倭斗争,历经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那些锈迹斑斑的兵器,见证了他金戈铁马的岁月;泛黄的书籍文稿,记录着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治国理念。</p> <p class="ql-block">望云楼</p> <p class="ql-block">望云楼檐角飞举,当年戚继光在此凭栏远眺的身影犹在眼前。楼前明柱刻着“灵气常映太平楼”的诗联,这位解甲归田的老将军,仍将山河安宁的祈愿刻进木石,一生抱负尽凝于“太平”二字。</p> <p class="ql-block">孟诸书屋</p> <p class="ql-block">“孟诸”为戚继光晚年自号,源自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书屋藏书达数千卷,印证他自幼“不求安饱,笃志读书”“日孜慕古,博极群书”的治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走出悠憩堂,步入后花园,这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布局精巧,尽显江南园林之雅致。很难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戚继光休憩放松的天地。或许,正是在这片宁静中,他得以暂时卸下战甲,静心思考战略战术,为抗击倭寇的胜利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一套褪色的战袍旁陈列着硬如铁块的“光饼”。当年戚家军将士将这种穿孔面饼串挂胸前,行军时随时取食。如今研学少年们亲手制作光饼的场景,恰似一场跨越四百年的精神接力。</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表功祠,又名戚武毅公祠。这是一座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庄严肃穆。祠内供奉着戚继光的塑像,他身着戎装,目光炯炯,英气逼人,令人肃然起敬。墙壁上挂满介绍其生平事迹的图文,详述了他从少年承袭父职,到投身抗倭,再到镇守北疆的辉煌一生。站于祠中,我默默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心中满是敬仰与感激。他一生南征北战,为国为民,其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中,最令我动容的是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与爱国情怀。他深知,唯有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方能抵御外敌。于是,他精心编练戚家军,创新战术,以“鸳鸯阵”屡破倭寇,赢得辉煌战绩。他的军事成就,不仅为当时带来和平,更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而他那“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的赤子情怀,更是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前来瞻仰之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不计得失,将一切献给民族。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戚继光故居,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回顾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正是无数如戚继光般的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抗争,才换来今日的和平与繁荣。他们的事迹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不息。</p>
<p class="ql-block">如今,虽处和平年代,历史的警钟仍在耳畔回响。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传承者,是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参与者。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