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藏博物馆坐落在拉萨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暨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落成开馆,2022年改扩建后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 新馆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陈列“雪域长歌”“离太阳最近的人”等主题展览,以52万件藏品(含4万余件珍贵文物)串联起西藏从史前文明至近代的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 馆藏涵盖唐卡、造像、古籍文献等,生动诠释了藏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交融,揭示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既是高原文明的“活地图”,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 吐蕃墓葬高原上的历史密码:</p><p class="ql-block"> 踏入“雪域长歌”展厅,一座巨型梯形封土墓模型赫然矗立——这是查木钦墓群的复原场景。墓群位于日喀则拉孜县,130余座墓葬沿山势分布,最大封土边长78米、高17米,夯土层如史书页痕般清晰可辨。墓前一对半蹲石狮虽尾部未雕,但方头阔眼的朴拙神态,瞬间将我们拉回吐蕃王朝的鼎盛时代。石碑阴刻的藏文记载着赤祖德赞(798-838年在位) 兴建佛寺的事迹,印证了佛教在吐蕃的扎根。</p> <p class="ql-block"> 移步山南琼结藏王墓展区,松赞干布的陵墓模型顶部竟有一座小寺,内供他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塑像。讲解员轻叹:“公元866年奴隶起义后,多数王陵遭劫,唯松赞干布墓因守寺僧侣得以保全。” 墓门西南朝向释迦牟尼故乡,无声诉说着这位赞普对佛教的虔诚,也暗示了唐蕃联姻带来的文化转轨。</p> <p class="ql-block">2. 列山墓地葬俗里的文明对话:</p><p class="ql-block"> 一幅青海热水墓群的壁画揭开了吐蕃治下的多元图景:梯形彩绘木棺上,武士身披虎皮战裙,腰佩短剑——这是吐蕃“大虫皮制度”的象征,军功越高,虎饰越盛。而一旁都兰哈日赛墓地的仰身直肢葬骸骨,与西藏屈肢葬截然不同,揭示了吐谷浑人在吐蕃统治下保留的鲜卑传统。</p> <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肃南大长岭吐蕃墓复原场景:墓道殉葬的马骨、锁子甲残片,印证了《通典》中吐蕃“人马披甲,劲弓难伤”的记载;而十二生肖木棺画,又将汉地纪年法与吐蕃文化交融的故事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3. 和亲史诗从联姻到共融:</p><p class="ql-block"> 二楼转角处,《贤甥认舅图》(罗布林卡壁画临摹)以浓彩重墨定格历史瞬间:吐蕃使臣禄东赞于长安殿前辨出唐太宗,促成文成公主入藏。画中唐太宗执盅含笑,禄东赞躬身献礼,汉藏服饰细节精妙,彰显唐蕃“舅甥之盟” 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毗邻的文成公主进藏沙盘更令人动容:车队蜿蜒,经幡猎猎,公主携释迦牟尼像、工匠典籍西行。展厅一角陈列着吐蕃墓出土的唐代菱花铜镜与波斯银器,印证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繁荣——联姻不仅是政治纽带,更打开了高原与世界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4. 罗布林卡壁画信仰与生活的交响:</p><p class="ql-block"> 午后步入民俗展区,罗布林卡壁画《释迦牟尼传》 的复制长卷徐徐展开。不同于宗教画的肃穆,画中牧女挤奶、匠人锻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尤其一幅“耕牛披彩缎”的场景,呼应了吐蕃墓出土的鎏金马具,揭示佛教“众生平等”理念已融入生产习俗。</p> <p class="ql-block">游学之悟高原文明的三重镜像:</p><p class="ql-block"> 1. 封土之下家国同构。查木钦墓群的梯形封土、藏王墓的守陵寺院,形制虽异,却共证同一逻辑:吐蕃王权通过墓葬等级强化统治,又借佛教建筑重构神圣性。当松赞干布墓寺香火绵延至今,我们读懂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精神认同才是王朝真正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2. 虎皮与生肖军事强权下的文化柔力。吐蕃武士以虎皮彰功,却在木棺绘十二生肖;推行吐蕃化政策,却容吐谷浑人沿袭仰身直肢葬。这种矛盾恰恰证明:真正的文明交融,从非“征服”,而是以刚性制度护持秩序,以柔性包容存续多元。</p> <p class="ql-block"> 3. 公主的车辙和亲之路即共兴之路。文成公主携往吐蕃的不仅是佛像,更有中原技术、历法、医药。当她与松赞干布同受供奉,当《贤甥认舅图》成外交范本,一条比唐蕃古道更深的逻辑浮现:联姻是血缘政治的起点,而文明互鉴才是其终极归宿。</p> <p class="ql-block">雪域长歌未央:</p><p class="ql-block"> 离馆时回望“雪域长歌”主题墙,一幅《青绿山水》 唐卡在灯下流转千年翠色。忽忆起敦煌遗书中的吐蕃诗句:“冰川如镜映天心,金川奔涌自同源。”</p><p class="ql-block"> 恰似这博物馆的叙事——封土陵阙终化尘,而文成公主的车辙、虎皮武士的荣光、甥舅相认的盟誓,早已熔铸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在雪域朝阳下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