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漫记:山水、古寨与酒香的沉浸之旅

彭岳仁

<p class="ql-block">文,图,视频/彭岳仁</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5029741</p> <p class="ql-block">  乙巳年还没有过去一半,我就去过福建,山西,西安,贵州四座名城。这对我的父母来说,简直天方夜谭,离经叛道。他们辛苦一辈子,连火车飞机都没有见过,更莫谈去旅游。</p><p class="ql-block"> 七月四日,天气颇热,在家人极力反对下,我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游”。因为这次旅游,由同学自发组织,找当地旅游公司拼团,导游称我们是“特种兵”。况且,这次去贵州,我第一次坐高铁,就像去年,我第一次坐飞机一样,心情特别的不一段。</p><p class="ql-block"> 高铁就是高标准设计、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高铁时速比大巴车要快三倍,舒适性也可以,当然票价不菲。我十点多在武汉乘高铁,五个多钟头便到了贵阳。</p><p class="ql-block"> 贵州之贵贵在山水,人因山而贵,山因人而坚。动车到达贵阳,联系好的车把我们接到宾馆,我也没见到过导游,宾馆接待人员与我们签订了个简单合同。我这颗惴惴不安之心才算平静。</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章:碧水丹青“小七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寻胜地一登楼,四面云山尽入眸。七月五日,导游安排我们直奔小七孔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小七孔风景区”,固名思义,由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这七孔拱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又称忠贞桥,七姑桥。桥头碑刻“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的联句。小七孔桥连接贵州与广西的商贸往来,诉说着布依族与瑶族对歌欢笑的文化盛事。小七孔桥穿行于水上森林,与盘根错节的古树和溯溪而上的游人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但我进景区,走了很长一段台阶,没有见到小七孔,青山绿水间,小七孔桥静谧而神秘,一路引人遐想,——我感受到“一步一诗,一眼一画”。</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到拉雅瀑布,及对面68级跌水瀑布时,当立体交叉瀑布群的水流轰响入我的耳时,当瀑布的水雾溅到我身上,洗去我的暑热和倦怠‌,我倍觉舒畅和凉爽时,小七孔桥在向我招手。</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小七孔桥上,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脚下七孔缓缓流过,两岸青山如黛,仿佛一幅天然画卷展现在眼前。走过依旧静美如初的小七孔桥,我真有点“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响水轰鸣万马嘶,雄关北镇戍城池。两山排闼(ta小门或宫门)开屏障,一瀑崩珠走玉墀"(chi台阶的美称)。周遵鹏这首诗把小七孔风景区瀑布,概括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从小七孔风景区西门进,步行到铜鼓桥,全程1.6公里。我站在铜鼓桥上,我看见到了响水河水质清澈,远眺了广西风光,我近距离接触了小七孔桥及68级跌水瀑布,拉雅瀑布。</p><p class="ql-block"> 此段路程,沿途一座座山峰、一条条溪流,都像是一笔一画勾勒出的山水长卷,——真集奇、俊、秀、古、雄等自然美,含布依、苗、瑶等民族情,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难怪小七孔风景区,尊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贵为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章:雷霆万钧“黄果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响水河以“响水轰雷”的自然奇观,形成荔波县小七孔景区的瀑布水系,——68级跌水瀑布以及拉雅瀑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那么白水河又形成“白水河瀑布”,又名“黄果树瀑布”,其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瀑布。这两大名河的自然奇观,而形成名杨天下的瀑布,最尽归系于珠江,流入南海。 </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见到安微岳西的七彩瀑布,又名大别山彩虹瀑布。其彩虹偶露峥嵘,那时,我还怀疑彩虹由前面的虹桥映衬。当我进入山西,看到壶口瀑布时,一道彩虹映入眼帘时,我才相信光学原理。</p><p class="ql-block"> 我这次到贵州,——“云贵之秀萃于斯崖”。黄果树瀑布,超出了我对瀑布的认知,它——无愧于亚洲第一瀑布。黄果树瀑布既高大宽(宽101米高为77.8米),瀑布跌落下的水雾,又在阳光的照射下,竟然幻化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持续时间很长,而且黄果树瀑布里面有洞,134米的天然隧洞中,六个洞窗外水幕倾泻,伸手可触飞瀑,水雾浸透衣衫却浑然不觉。</p><p class="ql-block"> “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徐霞客所写的这句诗,生动刻画了瀑布的形态与气势。</p><p class="ql-block"> 我身临其境的感受,情不自禁地又赋几句:同学携手群山中,遥望瀑布挂九重。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海腾蛟龙。水帘洞里梦悟空,天星桥上耀彩虹。奇花异草浴甘露,夕阳西下借东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章:千灯秘境:西江苗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贵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不仅形成荔波小七孔和梵净山蘑菇石,而且气候湿润多雨,造成贵州三大河流——乌江,赤水河,北盘江。乌江的支流上有白水河,白水河既是黄果树瀑布的水源,又为西江千户苗寨提供生活用水,农田灌溉。</p><p class="ql-block"> “白水”河,苗族人称其:“白水”——此水自雷公山发源,水质清澈,寓意纯洁、干净,敬畏自然。白水河穿千户苗寨,把苗寨分为东西两部分,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p><p class="ql-block"> 我游完小七孔景区后,便到西江千户苗寨宿吊脚楼,吃长桌宴,喝风情酒,看千户灯火。长桌宴上,酸汤鱼的鲜辣与糯米酒的清甜交织,“高山流水”敬酒礼更令人难忘——几个苗族姑娘叠起酒碗,歌声不绝,酒流不息。我顺手录下同学的叠碗酒,——十二道米酒入喉,温热直抵肺腑。 </p><p class="ql-block"> 饭后,苗寨万家灯火次第点亮,宛若星河倾落山谷。导游说:苗寨有两条街,依白水河走,可观灯光秀,苗寨舞,傍商埠街走,可购当地特色。你们还可凭身份证免费座巴士,登观景台,看苗寨灯光到底像什么?</p><p class="ql-block"> 上观景台时,我忘了随身带身‌份证,便邀刘老步行而上。步行风雨桥时,我也有点感受:“风雨桥上看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 我登上观景台,看到人山人海,拍摄人摩肩接踵。我从观景台俯瞰,万家灯光,亮在山脊上,勾勒出的寨子轮廓形似巨型牛角,这是苗族图腾象征,又有点像卧于山间的玉兔‌。可谓“醉在西江人未醒、乐在苗家人忘忧”‌。</p><p class="ql-block"> 难怪号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西江千户苗寨,无愧为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章:时光褶皱,下司与藤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从西江千户苗寨出来后,再走风雨桥,便看到了清水江全景。一座六百多年的牌楼映入眼眸,牌楼上方写着“下司古镇”的金字,熠熠生辉,这是下司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八柱三开间立体式牌楼,正反两面的抬梁穿枋上,都有精美的雕刻,有人文故事,有寓意长寿幸福美满的动植物。如此雕刻精堪的牌楼,经过“破四旧,立四新”年代,而屹立不倒,据导游讲:缘于楼上悬挂过毛主席的画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司古镇是中国贵州清水江畔的千年明珠,以'天造山水·人文下司'为灵魂,居住着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具有多元建筑文化。</p><p class="ql-block"> 古镇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下司古寨塔。这座塔坐落在观音山上,因其靠近清水江,又被称为清水江古塔。古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是一座五层六面楼阁式的砖塔,塔身高达21.6米。</p><p class="ql-block"> 风雨桥,牌楼,古塔, 禹王宫微派雕梁,苗族钢鼓纹饰与芦笙广场共存。这些古迹,见证了昔日清水江上游的商埠的繁华,见证了昔日下司古镇为何成为黔东南物资集散中心,被誉为“小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下司古镇,当然要在清水江边上,找了一家餐厅,品赏一下酸汤鱼,喝点小吊酒,让味蕾在历史的长河中起舞。而且,我看到芦笙广埸的廊坊里,居民悠闲地下着棋,阴凉处还有人跳着舞,这里可观,——国泰民安,人民幸福指数满满的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要说清水江承载着下司古镇昔日商埠的繁华,那么藤甲部落的古树,藤甲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我走进中国唯一一个穿藤甲胄的部落,其首领是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武士鸣枪,敲锣鼓迎客,他们身披桐油浸渍的藤胄,刀劈不裂、入水不沉。藤甲部落风情园,表演赤脚上刀山、入火海节日,令人瞠目结舌。 </p><p class="ql-block"> 我瞬间跌入1700年前的三国时空,《三国演义》中描述的“火烧藤甲兵”情节。‌‌安顺歪寨村附近可能就是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那么歪寨布依族百姓很可能就是乌戈国幸存的藤甲兵后裔,他们逃进深山老林之中,隐居下来。经过无数代人,最终定居于现在的歪寨村,并繁衍后代。</p> <p class="ql-block">  尾声:酒魂匠心·茅台</p><p class="ql-block"> 七月八日,行程最后一天,我们走进贵州茅台酒厂,茅台酱酒全国招商中心。空气里弥漫着酒曲发酵的微甜。在茅台酒厂展台,方知赤水河‌:这可是条“英雄河”,也是“美酒河”呢!来一次贵州,品一下茅台的浓香,不只是酒,是文化,是传统,是信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茅台酒文化展厅内,《茅台玖章》诠释“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核心理念——顺应节令的酿造哲学,对先师匠魂的敬畏。生态的滋养、匠心的雕琢、科技的赋能——这三重密码在赤水河谷交织共振,最终凝结于每一滴醇香的茅台酒中。</p><p class="ql-block"> 离开茅台酒招商中心前,讲解员既传授饮酒方法,又让我们畅饮三杯,酱香从喉头暖至丹田,黔山秀水的魂魄尽在其中。 </p> <p class="ql-block">  后记:山河入梦</p><p class="ql-block"> 五日黔行,既有收获,又有遗憾,总算五天时间的游览,天气颇好,——既没有下雨,也没有暴晒。瀑布的水雾、苗寨的米酒、藤甲的战鼓与茅台的酱香,这些留在我的记忆里,但梵净山我没有去登,也许天意留着我下次吧!——但愿还有下次再来贵州。贵州之贵,贵在山水,贵在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小七孔桥连起民族情谊,黄果树瀑声应和徐霞客的诗章,苗寨银光闪烁中古老歌谣未歇。这片土地从未将山水与人文割裂,而是任其在时光中交融发酵,酿出比酒更醇厚的旅游梦。</p><p class="ql-block"> 2025.07.17日夜完成第一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