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和豐都

慕雪一一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位于中国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品,于 199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群规模宏大,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教造像,共有石刻造像 75 处,总计 10 万多躯。其中最著名的是宝顶山和北山摩崖造像。</p> <p class="ql-block">• 北山摩崖造像</p><p class="ql-block">• 艺术特点 :北山摩崖造像以雕刻精细、神态优美著称。这里的造像主要是以佛、菩萨、罗汉、天王等佛教人物为主,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形象优美。例如,第 136 号转轮经藏窟内的菩萨造像,姿态端庄,衣纹流畅,表情祥和,充分展现了宋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 历史价值 :北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唐代末期,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历时 250 年左右。它记录了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具有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 宝顶山摩崖造像</p><p class="ql-block">• 艺术特点 :它以一座山为整体构图,在长约 1600 米的崖壁上,雕刻出了以佛教密宗故事为主题的大型群雕。其造像题材主要以佛教密宗中的曼荼罗(坛城)思想为核心,展现了佛教曼荼罗的世界观和修行方法。这些造像以大佛湾的造像最为集中和精彩,其构图气势磅礴,场面宏大。例如,《地狱变相》组雕,通过各种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佛教中地狱的审判、惩罚等过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p><p class="ql-block">• 宗教意义 :宝顶山摩崖造像体现了佛教密宗的完整体系,对于研究佛教在宋代的传播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它还将佛教的教义与儒家的伦理道德、道教的思想观念相互融合,反映了当时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的雕刻技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无论是写实还是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它继承了中国前期石窟艺术的传统,同时又融合了世俗化的元素,使石刻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内容上,它涉及了宗教、哲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和丰都鬼城都是重庆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们在几个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方面</p><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传承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历经五代至南宋止于战乱,时间跨度长达 400 余年,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丰都鬼城的历史文化渊源可追溯到古巴人的鬼神信仰,其作为鬼城的历史也有近 2000 年之久,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鬼神文化传统,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大足石刻和丰都鬼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丰都县,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地理中心、三峡库区腹心,地处东经107°28’03"~108912'37"、北纬29°33'18"~300161."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四山”夹“三槽”。总面积2901平方干米,截至2023年末,丰都县常住人口54.42万人;截至2024年4月,丰都县辖2个街道、23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三合街道平都大道西段53号。</p><p class="ql-block">丰都,别称“鬼城”,周属巴国,曾建“巴于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建县,</p><p class="ql-block">1958年,周恩来总理定名“丰都”,1997年</p><p class="ql-block">12月,丰都县由重庆直辖市管辖。丰都是重庆历史文化的“书签”。素以5000年凤凰城、</p><p class="ql-block">2000年县城、1000年鬼城闻名天下,出土的“巴渝神鸟”是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可移动文物量(5.4万件)占全市近十分之一,可移动文物点(1104个)占全市4.1%,截至2023年,拥有国家级非遗1个(丰都庙会),市级非遗16个。拥有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重天景区等4个4A级景区;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县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2017年10月退出贫困县”。</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方面</p><p class="ql-block">• 对生死观念的表达 :大足石刻中的一些地狱变相等题材,通过对地狱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古人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考和认知。丰都鬼城作为阴曹地府的象征,更是直接体现了对死亡和阴间的想象与诠释,城内的各种建筑和雕像都围绕着生死、轮回、报应等主题展开,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和对灵魂归宿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 :大足石刻中的许多造像和故事都蕴含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孝道、忠义、仁爱等,起到了教育和引导人们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作用。丰都鬼城同样具有社会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其地狱景象中的各种惩罚措施,警示人们要行善积德、遵守道德准则,否则死后将受到严厉的制裁,这种教化作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方面</p><p class="ql-block">• 精湛的雕刻技艺 :大足石刻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闻名于世,其石刻造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丰都鬼城中的建筑和雕像也具有较高的雕刻艺术价值,如哼哈祠、报恩殿等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以及各种鬼神雕像的造型和表情都十分生动,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技艺超。</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足石刻的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唐代的丰满富丽,又有宋代的精细秀丽,还融合了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丰都鬼城的艺术风格则以神秘、诡异、庄重为主,其建筑和雕像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鬼门关、奈何桥等建筑的造型奇特,雕像的表情和姿态各异,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p> <p class="ql-block">宗教文化方面</p><p class="ql-block">• 佛教文化的体现 :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如宝顶山石窟中的《地狱变相》等题材,通过石刻艺术展现了佛教教义和故事,传达了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等观念。丰都鬼城也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城内有许多佛教建筑和造像,如地藏王殿等,地藏王菩萨被视为冥界的主宰之一,其教义强调对亡者的救度和超度,与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内涵相互呼应。</p><p class="ql-block">• 三教融合的展现 :大足石刻中不仅有佛教造像,还融合了儒家和道教的文化元素,如一些石刻中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道教的神仙思想等。丰都鬼城同样体现了三教融合的特点,除了佛教的地狱观念外,还融入了道教的鬼神信仰和儒家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如城隍殿中对城隍的崇拜就带有浓重的儒家道德色彩。</p> <p class="ql-block">後記</p><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的三峽遊中,上遊船之前,我與部分旅友去觀賞過大足石刻;登船第二天早餐後,一行人又去逛了一下豐都鬼城,我的觀後感是這兩處有某些相似性,但又有些似是而非,總覺得豐都鬼城的雕塑作品帶有現代工匠的痕跡,利用AI搜索資料,很快就有了答案,配合圖片羅列於此。</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Kim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