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修暖时光,师者同行育新苗——2025年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研训营工作纪实

Dreamendless

<p class="ql-block"> 师者匠心 止于至善</p><p class="ql-block"> 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p><p class="ql-block"> 爱是底色 德是根本</p><p class="ql-block">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p> 名师赋能:思想盛宴,启迪深远 专家引领,学践相长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7日,“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研训营(第三期)”的第三天,成功举办两场专题讲座,聚焦“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及“乡村课堂管理艺术”,吸引100名优秀乡村教师参与,共同探讨教育创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  上午,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王同聚老师以《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实践》为题,带来了一场前沿性讲座。王老师作为正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切入,系统梳理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讲座围绕“空间-课程-模式协同育人”展开,结合元宇宙与虚拟数字人技术,为与会者呈现了未来教育的多元场景。王老师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驱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引擎,需以创新思维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下午,南宁市兴宁区教研室罗海峰老师接棒,以《乡村课堂管理调控艺术与技巧》为主题,针对乡村教育场景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讲座聚焦课堂管理与调控的艺术性,从资源利用、合作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为乡村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实践指南。罗老师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乡村课堂的特点与挑战,倡导以“艺术性调控”提升教学实效,助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p> 课中互动,精彩纷呈 <p class="ql-block">  现场互动环节,参训教师踊跃提问、参与,围绕技术落地路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乡村课堂管理艺术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讲座过程掌声、笑声不断。</p> 课后心声,受益匪浅 <p class="ql-block">  学员赵奕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理念,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员卢丹丹表示:乡村课堂管理可通过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激活学生活力。后续我们将继续打磨实践,把所学转化为课堂实效,让乡村孩子收获更有质量的学习!</p> 红色研学:文化生辉,携手同行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2025年“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训练营”(第三期)全体学员到南宁昆仑关和古岳村参观学习。</p> 铁血昆仑,千古雄关 <p class="ql-block">  昆仑关战役是桂南会战中的重要战役。自1939年12月18日打响,至12月31日结束,历时14天,中国军队以伤亡14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5000余人,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史称“昆仑关大捷”。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首次山地攻坚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成为与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同享盛誉的中华民族抗战名篇。</p> <p class="ql-block">  抵达昆仑关后,老师们来到昆仑关古关楼,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大家不仅感受了战争年代战火连天的紧张气氛,还明白了昆仑关作为古代军事要塞和近代抗战战场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一起齐读了历代昆仑关简介的前言,更加了解了昆仑关的历史,也对昆仑关这个重要战地产生了敬畏。</p> <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师们瞻仰了阵亡将士纪念塔,整座纪念塔坐北朝南的走向像一把刺刀一样指向蓝天,这个塔有十四米高,它的寓意是昆仑关战役时长十四天伤亡一万四千多名将士,所以为了纪念这两个数字就把这个塔的高度修成十四米高,塔的后面是空白石壁,这一面空白石壁寓意着昆仑关战役的功绩留给后人去评价,去思考,去铭记。</p> <p class="ql-block">  随后,老师们一行人前往武器广场。广场上陈列着二战时期的各式武器,老师们能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些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步入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展品,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中,感受那紧张焦急的气氛。讲解员的讲解和互动问答,引导老师们深入了解昆仑关战役的艰苦卓绝和胜利的伟大意义。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将继续秉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引导和激发更多的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观魅力古岳村,承非遗民俗文化 <p class="ql-block">  在下午的时光里,全体学员踏上了前往“广西南宁古岳文化艺术村”的旅程,旨在深入体验非遗民俗文化基地的独特魅力,并实地参观学习广西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作及其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抵达目的地后,老师们受到了艺术村莫老师的热情接待。莫老师详尽地为大家介绍了古岳艺术文化村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以及其核心产品等关键信息,让老师们对这个充满艺术气息与文化底蕴的村落有了初步的了解。双方就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彼此分享见解与经验,氛围十分融洽。</p> <p class="ql-block">  随后,在负责人的引领下,老师们逐一参观了“八间房”主题民宿、巴弗罗音乐厅、歌圩舞台、民俗文化展示厅以及“吾未居”主题民宿等核心产品。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与艺术气息,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难忘的是,全体学员随后抵达了“古岳大鼓房”,在这里,老师们亲身体验了非遗文化南阳大鼓的震撼与魅力。在蒋老师的悉心讲解下,老师们不仅学习了敲鼓的基本知识与技巧,还在简短的练习后,齐心协力完成了鼓乐曲目的合奏。鼓声阵阵,气势磅礴,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力量与激情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击鼓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全情投入,他们不仅感受到了鼓声的震撼,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鼓文化所蕴含的团队协作、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一刻,我们仿佛与鼓声融为一体,共同演绎着一曲激昂的生命之歌。 </p> <p class="ql-block">  团建游戏“大风吹”,现场欢笑声一片接一片,瞬间拉近了老师们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此次古岳文化艺术村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非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老师们对乡村振兴示范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老师们将继续秉承这种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的精神,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本次乡村教师研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乡村教育这片希望的田野。它让乡村教师们走出了乡村的局限,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激发了他们的教育热情和创新精神。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和感动,砥砺前行,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制作:梁荣珊、凌玲、梁丽弟、欧派康、黄美春</p><p class="ql-block">初审:林乃洲</p><p class="ql-block">复审:乡村研训第三期班主任团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