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旅行之苏州同里古镇】

候车室的淡咖啡(免私聊)

<p class="ql-block">作 者:候车室的淡咖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283989</p> <p class="ql-block">这周末不用加班,舒服睡了个懒觉,看天气预报周边好多城市中雨或小雨,想着雨天可以去古镇老街听听雨声喝喝茶,应该会很惬意吧,灵机一动选定目标~苏州同里,火速订了家沿河民宿(还有露台的那种),三下五除二带些简单行李立马开车出发,可怕的执行力呀!天气一路阴晴不定,心情一路小小兴奋。</p><p class="ql-block">民宿虽然在景区外,离停车场及景区入口不算远比较方便,老板娘非常热情,亲自到停车场来接,一到房间还送上新鲜夏令水果,民宿沿河而建,房间环境很满意特别是室外露台,但天气热也没敢在室外久坐。同里古镇是收门票费的,不过规定48小时内都可以凭票自由出入,但收费景点仅限一次。当然也可以选择免票,早上8:00前和17:30后,逛逛古镇欣赏夜景也是不错的,所以晚上的古镇明显比白天热闹不少。</p> <p class="ql-block">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富土”二字去“丶”连“土”为“同里”,沿用至今。同里古镇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建筑风格明清民居为主,镇外四面环水,镇内河流纵横交错,特点是水多桥多,尤其是一些宋元明清桥被很好的保存下来,这里几乎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甚至还有“东方小威尼斯”的别称。</p><p class="ql-block">去过不少古镇古村,周庄、南浔、木渎、西塘…很多网友都认为现在的古镇老街同质化严重,过度商业开发,但对于同里古镇还有不少好评,这里至今仍生活着大批本地居民,小镇生活气息浓厚,这里有“一园、二堂、三桥”,有珍珠塔的故事,有众多影视剧里唯美的同里镜头。</p> 一园:退思园 <p class="ql-block">来到同里,先把她最精华的景点捋一捋。</p><p class="ql-block">退思园,始建于1885 年,中国四大名园之一,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追溯她的前世今生,开发园主是清朝官员任兰生,当年因革职遭罢官返乡后花十万白银所建。园名“退思”,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也映射出园主尽忠报国、反思己过的情怀。不过好人有好报,建园两年,建成一年后任兰生又得到重用重返官场。在园内没有找到游览图或布局图,网上找了一张平面图,这样更有方向性导览。</p> <p class="ql-block">退思园的入口非常低调,整体布局由西、中、东三部分组成,由于占地呈横向面宽,故采用西宅、中庭、东园横排布置的格局。 西宅分为外宅和内宅,从入口进园,依次是外宅的轿厅、茶厅、正厅。</p> <p class="ql-block">内宅是园主与家眷生活起居之处,第一进是下房,第二进是名曰“畹芗楼”,南北2幢5开间,走马楼形制,连廊设计巧妙美观,遮阳避雨皆具功能,现在的畹芗楼一楼还设置了琴棋书画体验区。通往中庭的是水磨青砖的双开大门,能起到防火隔离作用。</p><p class="ql-block">中庭建筑由迎宾楼、船厅、岁寒居、坐春望月楼组成,其中船厅南北的两棵玉兰树,是1885年建园时任兰生亲手种植,北为广玉兰,南为白玉兰,即与园主的“兰”字呼应,又隐喻园主君子如兰的高洁品格。</p> <p class="ql-block">穿过月洞门,即来到退思园最核心的东园,第一处建筑名为“水香榭”,站在亭内,可一览全园景色顿感豁然开朗,亭台楼阁虽迷你但精致,沿一汪池水错落有致分布,碧水幽幽、锦鲤嬉戏、绿树掩映、山石苍古,形成以“退思草堂”“月台”为中心的池北建筑和“闹红一舸”与“菰雨生凉轩”相伴的池南建筑。一路按动线游览,园子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池南的“菇雨生凉轩”,顾名思义是夏天乘凉的地方,轩虽不大,但分割成了南北鸳鸯厅,尤其是北面,想象一下,主人在卧榻上休憩,大镜子(据说是德国进口)可以映射出池塘美景,不管你正躺背躺都可以满园景色映入眼帘。站在窗边,视线越过一潭碧水,又可以远眺对面的退思草堂和揽胜阁,人景融合、身心愉悦。</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园林都包含了园主和设计师的独特审美和情趣,退思园布局精巧,园林一步一景,整体建筑进退有致,高低起伏,不会让游客感到逼仄呆板,却是充满变化的美。</p> “二堂”之崇本堂 <p class="ql-block">崇本堂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布局紧凑,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崇本堂东侧有一条备弄贯穿前后,暗黑的红色灯光穿透整个狭长备弄,神秘而幽长,这里曾是周星驰《九品芝麻官》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宅院整体前低后高,以升高三级为限,隐喻着“连升三级”的美好愿望。三座砖雕门楼面北而起,飞檐斗拱下题着“崇德思本”“敬侯遗范”“商贤遗泽”,重贤德、遵遗训,家风渊源可窥一斑。</p><p class="ql-block">崇本堂现在是江南水乡婚俗馆,展示了吴地水乡婚礼的部分习俗流程,陈列了从明代到建国初的数百件婚俗实物。看网上报道,结合同里文旅产业,崇本堂还策划了多款婚俗文化体验套餐,在江南水乡举办中式婚仪,新人们在亲友的祝福下拜堂成亲,走三桥,乘喜船,感受江南水乡特有的婚庆习俗和仪式感。</p> “二堂”之嘉荫堂 <p class="ql-block">嘉荫堂</p> <p class="ql-block">嘉荫堂建于民国初年,四进宅院,建筑精巧,房主柳炳南,开设油坊发迹后迁到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进入大门抬头望去,屋脊中心“福、寿、禄”寓意“三星高照”,瞧,他们正笑迎八方来客。</p><p class="ql-block">主建筑当地人称其为纱帽厅,厅内到处都有精美的木雕,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上刻有富贵牡丹、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吉祥图案,纱帽翅上刻有《三国演义》经典故事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衍庆楼是嘉荫堂的主楼,也是主人日常起居的场所,楼上楼下两层格局。衍庆楼内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木雕,刻有二十四孝相关故事,不过有部分已被破坏。</p> <p class="ql-block">嘉荫堂入口的对街是“福如堂”,现在是吴江家风家训传承馆,室内布置了吴江一带清正廉洁的名人轶事。</p> 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p class="ql-block">三座古桥建于明、清两代,名为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呈“品”字形分布,它们不仅是同里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拍照打卡的网红之地。据介绍,同里桥梁众多,但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地位举足轻重,同里人但凡家有添丁、婚嫁、做寿,都会“走三桥”习俗,2011年被列入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p> <p class="ql-block">面对“苏超”流量,同里用自己的语言努力为苏州队打Call:</p><p class="ql-block">走过太平桥: 告别平局,稳中求进,基石更牢!</p><p class="ql-block">跨过吉利桥: 鸿运当头,旗开得胜,进球如潮!</p><p class="ql-block">踏上长庆桥: 连胜不止,佳绩长存,前程似锦!</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好彩头呀?!</p> <p class="ql-block">临近傍晚,选择一家河景饭店,一边品尝同里特色美食,一边欣赏岸边风景。此时,白天的高温已开始缓解,风扇摇曳,饭店老板的收音机播放着苏州评弹,吴侬软语,小河上游船穿梭。临街缘故,时不时餐桌边就有游客经过,滴滴电瓶车开过,还会有推销点唱的,各种声音虽是大杂烩,却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p> 其他景点 <p class="ql-block">清晨,古镇上觅食,选了一家民宿老板娘推荐的本地人经营面馆,爆鱼面、大排面、肥肠面、鳝丝面…都是他们的经典菜,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尝到了他们的隐藏菜单,雪菜牛肉丝面条,一端上来就感觉色香味扑面。牛肉丝炒的滑嫩,雪菜脆爽,粗细适中的苏式面条配上红汤,全部光盘。老板娘介绍他们店都是周围老邻居光顾,浇头不换不行的,时不时要根据买的食材现炒一种浇头,满足他们的嘴刁。哈哈,我算是运气好了!</p><p class="ql-block">今天还有时间,继续古镇上闲逛。</p> <p class="ql-block">珍珠塔景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珍珠塔景园,又称古侍御坊,是明嘉靖万历年间,任南京监察御使的陈王道的故居。听名字</span>一开始以为园内有塔,其实是和珍珠塔故事相关的园子,是同里古镇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据说同里古戏台逢年过节都会上演珍珠塔戏剧演出。</p> <p class="ql-block">步入后花园,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步移景易、变幻无穷,造景丰富、层次分明,还有新人来此拍婚纱照。</p> <p class="ql-block">耕乐堂,位于同里古镇上元街陆家埭,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建筑临河而建,风格古朴,以应躬耕修隐意。耕乐堂以太湖石、石笋及南天竹相互搭配,映入宝瓶门中,形成景中有画、瓶中有景的自然造景意境。这种取景方法在同里多个园林中都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光临同里取景,这里仿佛是一个天然摄影棚。1999年由中国及江苏省电影家协会、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建立“同里影视摄制基地”,这里天然水乡风韵、文化底蕴深厚和自然风景优美,在2006年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其他江南水镇,同里古镇生活气息浓厚,看报道还有1.2万原住民在此生活。走在街巷中,随处可看到三三两两围坐的本地人喝着茶嘎三胡,傍晚时分人流多起来,部分是游客,部分是吃完晚饭出来散步遛弯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人。</span></p> <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的水是温婉的,她流淌穿梭在户户同里人家,滋养着历代同里人;同里古镇的桥是坚韧的,她虽饱经沧桑至今仍静静诉说着同里的千年文化;同里的建筑是秀美的,历代园主、堂主精心设计建造且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体现了吴江文化的传承;同里古镇的人是安逸的,不光是环境优美,苏州的经济实力更是他们的底气。我,不过是来此一游的匆匆过客,浅浅感受这里的慢节奏时光,即便时间短暂,那份宁静与闲适,依然刻印在脑海,铭记于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