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七千里之二十——山峦佛国

浮光掠影——何任伟

6月5日14:30到达色达县,入住色柯镇世际大酒店。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游客集散中心预约了19:00场参观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票和景区车票。 19:00,搭乘景区车准时出发,半小时后到达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上图的山沟里的公路就是景区车上山的路径。 山下是密如地毯的草场。 未进佛学院大门,就看见佛学院外的山坡上,或三或五聚集着许多汉藏僧众,他们在做什么?想必是每位游客心中的疑问。经询问,有了答案,在这里详细记述一下:<div>  他们的活动往往围绕修行、学习与交流展开,既延续着藏传佛教的传统修持方式,也体现着不同背景僧众间的融合互动。<div>  其主要活动有:</div><div> 辩经研学:这是极具标志性的场景。藏传佛教重视通过辩论深化对佛法的理解,僧众们会以问答、诘难的方式探讨教义 —— 站立者可能以手势强调观点,盘腿而坐者则从容应答,围绕 “因明”“中观” 等经典议题展开思辨。汉族僧众有时会作为学习者参与其中,或在旁聆听,通过这种激烈的思维碰撞,加深对佛法义理的掌握。</div><div> 集体诵经与修持:山坡的宁静环境适合集体修持,僧众们可能手持经书,齐声念诵共同的经文(如《普门品》《金刚经》或藏传佛教的仪轨经文),诵经声在山间回荡,既是个体积累善业的方式,也是群体凝心聚力的修行。部分时段还会结合 “加行”、“观想” 等修持仪轨,将心念与经文、自然景象相融合。</div><div> 跨文化交流学习:因汉藏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聚集时常常伴随互助式学习。藏族僧众可能教汉族僧众藏文拼写、佛教术语的藏语表达,或讲解藏传佛教特有的仪轨含义;汉族僧众则可能分享汉地佛教典籍的解读角度,甚至交流现代知识(如基础汉语、计算机操作等),这种互动让不同背景的修行者在互补中共同进步。</div><div> 休憩与观想:山坡视野开阔,能望见佛学院的绛红色木屋、远处的经幡或雪山,僧众们也会在此短暂休憩。有的闭目观想,将眼前的自然景象与 “无常”、“空性” 等佛法理念相联系,在宁静中体悟修行;有的则轻声交流日常修学的心得,比如某段经文的感悟、禅修时的状态调整等,让修行融入生活细节。</div><div> 这些场景既充满浓厚的宗教修行氛围,又展现了汉藏僧众在共同的信仰追求下,相互学习、彼此成就的和谐画面,山坡仿佛成为他们连接理论与实践、个体与群体的 “露天课堂”,也让这片土地的灵性与修行者的虔诚形成了独特的呼应。同时也给游客以视觉冲击感很强的精美画面。</div></div>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喇荣沟,县城东南方约 20 公里处,被重重群山环抱。这里平均海拔 3900 米,学院制高点海拔 4090 米。<br><div>  “喇荣” 在藏语中有 “来了就不想走” 的意思。</div><div> “五明”即声明(主要指精通语言文字)、工巧明(指明白一切工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天文、地理、历算等各种技艺和学问)、医方明(即明了治病的各种医术,包括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等)、因明(是关于鉴别、考定正邪真伪之理法的学问,主要涉及逻辑推理、辩论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内明(指明白自己修持的一切经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为内明)。</div> 佛学院入口处的瞭望台,在此可以拍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著名建筑——坛城。 佛学院核心建筑——坛城,位于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名曰 “大幻化网坛城”,是佛学院里最殊胜的地方。它是一座三层多边形建筑,第一层是回环廊道,装置着金黄色的转经筒;第二层供奉着众多菩萨,也是供人们转经的地方;第三层是一个四边形佛殿,里面安放着密宗塑像,一般不对外开放。 瞭望台视野极为开阔,可以俯瞰整个色达佛学院的全貌。漫山遍野的绛红色小木屋密密麻麻地布满山坡,犹如一片红色的海洋,与金碧辉煌的大殿、随风飘扬的经幡相互映衬,景色十分壮观。<div>  教派:属藏传佛教宁玛派。<br>规模:鼎盛时期,有超过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是全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之一。</div> 宏伟的建筑,神圣的地方。 “坛城” 是梵文 Mandala 的意译,汉译还有曼荼罗、曼陀罗、轮圆具足等不同音译和意译。其梵文意思是圆圈,藏语意思是中心和边缘。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全景(请把手机横过来)。 年轻的喇嘛。 西边的太阳还没有落山,东边的月亮已升上中天,难得的“日月同辉”景象。 佛学院山下的教学场所。<div><br></div> 在夕阳照耀下的佛学院建筑富丽堂皇,熠熠生辉。 七人团全体成员。 喇荣沟。 金碧辉煌的大经堂。 在群山环绕之中,喇荣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排满了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呈现出“山河一片红”。<div>  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div><div>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之一。</div> 据一些资料显示,绛红色僧房大约有 1 万多间。这些僧房多为井干式结构,依山而建,在连绵数公里的山谷中密密麻麻分布,形成了壮观的红色景观。 远看瞭望台。 黄昏时分,华灯初上,佛学院主建筑灯火通明,僧房区灯光点点,犹如天上的繁星。 在广袤而神秘的川西高原,世界闻名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心中满是崇敬与敬畏。<br> 连绵数公里的山谷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绛红色的僧房,它们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仿佛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涌动着信仰的力量。那鲜艳的红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似是在用最浓烈的色彩,书写着对佛法的虔诚。<br>  佛学院内,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他们的神情宁静而祥和,步伐稳健而从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桑烟味,伴随着悠悠的诵经声,仿佛能穿透时光,直抵人心最深处。那一声声经文,是对众生的慈悲祈愿,是对佛法的深刻领悟,更是对心灵的净化与洗礼。<br>  山顶的坛城,金碧辉煌,散发着神圣的气息。无数虔诚的信众围绕着它,一圈又一圈地转经,口中念念有词,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执着。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信仰的传承与心灵的寄托。<br>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它不仅仅是一座佛学院,更是一片心灵的净土,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圣地。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心中的杂念瞬间消散,唯有对这神圣之地的崇敬与敬畏,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愿这份纯净与神圣,能永远留存,滋养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