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年少的时候,我听外公讲过,他们罗氏家族的先祖罗典不仅当任过岳麓书院的山长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当他讲到这些家族往事,他总是神采奕奕,显得格外兴奋。</p> <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学学业就在岳麓山脚下完成,至今有过多次攀登岳麓山、游览爱晚亭,但我始终没有将爱晚亭与罗典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 今天陪同父母双亲重游爱晚亭。因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我索性来到“二南亭”小憩。无意间撇见了一块石碑,这是有关“二南石刻”的介绍,上面赫然出现罗鸿胪--罗典的名字。于是我的脑海不禁浮现外公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为了查证史料的真实性,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罗典为清代湘潭人(今属株洲天元区马家河),清乾隆朝进士。他曾任鸿胪寺少卿、河南乡试主考官等职,后辞官回乡当任岳麓书院山长。爱晚亭是罗典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创建的园林建筑,原名红叶亭,后据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改名为“爱晚亭”。也许罗典建亭之初并未曾想到,一百多年以后一位改写中国历史、改变世界秩序的年轻人携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会在此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让他更加想不到的是,爱晚亭有朝一日与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并称为四大名亭,并且解放后一代伟人亲自为其题名。</p><p class="ql-block"> 罗典担任岳麓书院山长期间对岳麓书院进行全面整顿,制定学规强调德育与经世致用,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教学理念注重“坚定德性,明习时务”,主张学生应具备道德修养与实务能力。罗典担任岳麓书院山长长达二十七年,是岳麓书院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山长,培养了陶澍、贺长龄、欧阳厚均等一大批优秀学子,使得岳麓书院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p><p class="ql-block"> 也许家族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口耳相传,其真实性多少会出现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外公讲述罗氏家族历史流露出那份自豪与幸福感。一个家族倘若能够出现出类拔萃的人物,对于整个家族而言都是一件幸事。这不仅能激发家族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能成为后辈的榜样和向上托举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