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六十五章</p><p class="ql-block">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p><p class="ql-block">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p><p class="ql-block">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p><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古代遵循大道者,不是使民心巧诈,而是使民心朴实。群体的智商与个体的</p><p class="ql-block">智商成反比。民众难以治理,根源在于个体聪明才智被无尽的欲望勾出,相互信</p><p class="ql-block">任逐渐消失,群体变得极其愚蠢。这被称为众智成愚,危机就在眼前。因此,以</p><p class="ql-block">释放攀比和欲望求发展,最终必然反噬国家与人民本身。不和老百姓玩复杂的法</p><p class="ql-block">规和政令,不让律师阶层做大,不需要老百姓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制度,钻制度的</p><p class="ql-block">空子,政令简单,以最高效的方式执行,国家的福祉所在。要明白这两种治国方</p><p class="ql-block">略也是两种治国法则。明白这两种法则,就叫玄德。</p><p class="ql-block">玄德很是深远呀,和万物同返真朴,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思维中往往忽视中间层,好像只有君主和百姓。制度由谁制定?规</p><p class="ql-block">则由谁执行?中间层喜欢什么样的制度?十分详细与清晰,可以傻瓜化操作。这</p><p class="ql-block">带来的问题是什么?一是,被管理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了解制度与规则,要小心</p><p class="ql-block">规避各种禁忌。二是,每个部门为了自己省事与量化考核,所以会尽其所能将规</p><p class="ql-block">则制定的复杂、烦琐、累赘,没有任何漏洞,当所有部门都这样制定规则,意味</p><p class="ql-block">着老百姓根本就不会搞懂这些规则,老百姓不会搞懂这些规则,就意味着看似清</p><p class="ql-block">晰、透明、公正的规则人们却经常违反,这会让执法者觉得,这就是一群刁民。</p><p class="ql-block">这会让老百姓认为执法者就是故意给预留寻租空间。双方的误解起源于信息不对</p><p class="ql-block">称,信息不对称源自每个自己只站在自己的屁股上思考问题。因此,如果君主、</p><p class="ql-block">中间层和老百姓没有理解问题的根源,那么腐败和斗争思维会自然滋长,而实际</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很无辜。错不在每个人,错又在每个人。只有从群体视角去看问题,互相理解才会取代互相抱怨、猜疑和仇视。互相理解才会在制度与规则上做减法。
</p><p class="ql-block">在制度与规则上做减法,中间层才会真正获得弹性权力,真正酌情处理各种问
</p><p class="ql-block">题,中间层能够酌情处理各种问题,处理问题才会变得有驾驭感和成就感。这种
</p><p class="ql-block">治理才会充满人情味。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把社会治理方式变为群体管理个
</p><p class="ql-block">体,群体评价个体。通过群体来约束和管理个体。这个治理框架的终点是可以彻
</p><p class="ql-block">底替代法律,使人民恢复自然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