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山西省博物院

mwy_tj

<p class="ql-block">出门旅游很喜欢参观博物馆。曾经参观过美国最大的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参观过埃及博物馆,以及德国、奥地利等国博物馆。国内也是挺喜欢参观博物馆。曾经去河南博物院参观,觉得不错,一次二次没看够🤭竟然去了三次。前阵子去宁夏、甘肃旅游,都参观了当地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也是慕名而来的。并且提前做了功课,从特殊通道,顶门进去直奔最热门的馆,啪啪一通拍照🤭不然人多了热门展品都围着人,就不好拍照了。反正下面说明也拍了照片,肯定对的上号,慢慢欣赏好了。</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新馆已在太原市汾河畔矗立了约20年。主体建筑外形方正,如斗似鼎,逐层外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65万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4万余件(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p><p class="ql-block">  晋侯鸟尊、商代鸮卣、商代龙形觥、西汉雁鱼铜灯、北魏漆画屏风板等文物,都是国内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最珍贵的文物,集中在晋国霸业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最珍贵的文物:晋候鸟尊。在它的钮盖下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晋侯指的是鸟尊的主人燮父,太室就是太庙,所以鸟尊本身是晋国君主祭祀天神的礼器,身份高贵,现在已经成了山西古代历史文化的标志,也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侯鸟尊,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酒器,出土于 山西省 临汾市 曲沃县 曲村镇 北赵村 晋侯墓地 114号墓,现收藏于 山西博物院 ,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和“镇馆之宝”,被誉为“晋国之瑞”。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其为宗庙礼器,这件鸟尊的主人是 唐叔虞 之子 晋侯燮 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鸟尊整体造型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凤眼圆睁,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器物上根据不同部位装饰有丰富精美的纹饰,包括羽片纹、云纹、雷纹、羽翎纹等。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晋候鸟尊发现地</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仰韶文化的珍贵遗物,距今500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上宽下窄的特殊造型,红色陶土搭配黑色的花瓣纹,这不就是现代艺术的极简风吗!看来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一直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p> <p class="ql-block">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保存完整的总共有5块,分别藏于山西和大同两个博物馆,之前大同博物馆的视频里说了,这些都是北魏绘画艺术的孤品级存在</p> <p class="ql-block">铜牺立人擎盘:这件铜牺立人擎盘造型奇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牺牲肥硕,表情温顺,双目圆睁,猪脸老鼠耳,牛蹄熊腹,整个儿一四不像神兽;身饰鳞纹、云纹和垂叶纹。牺背上站一女俑,束发垂肩,面目清秀,身穿右衽长袍,两臂前伸作合抱状,双手捧一圆柱,柱顶置一镂空圆盘,可随圆柱旋转。“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牺牲作名词,色纯曰牺,体全曰牲,是供祭祀、盟誓用牲畜。器物构思巧妙,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是战国青铜器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侯马盟书:盟誓是东周时期常见特有的有政治性又带有宗教意味的活动。是通过在神明面前约定内容以表明自己遵守承诺的坚定决心。从最开始的一种祭祀仪式,到成国”与“国”、“族”与“族”等群体之间达成利益共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再到春秋战国时期成为调节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家臣之间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 ️盟书属于规范的官方文献</p> <p class="ql-block">放大图</p> <p class="ql-block">晋公盘:盘底动物可以360度旋转出水的霸气嫁妆! 晋文公盘春秋中期,五霸之一的重耳给女儿的嫁妆,铭文显得“爸”气十足,也是史上最有趣的嫁妆。盘上刻有7处铭文,每处3行,共183字。铭文记载了晋文公追思祖先唐叔虞、晋献公的功绩,表明自己效法先王、秉持其德、安和诸侯等治国理政的心迹,还表达了对女儿孟姬嫁到楚国后整治家室、做楚国国君嫡妃、昭显万年、藩翰晋国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人足方盒:这是一个化妆盒,设计最巧妙的地方是它的四条腿都是人形,感觉像有四个人抬起了盒子。</p> <p class="ql-block">赵卿鸟尊:1988 年出土于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通高 25.3 厘米,长 33 厘米,重 3.8 公斤,是盛酒之器。它运用浅浮雕与高浮雕技法,羽纹细腻舒展,外形如昂首挺胸的鸷鸟。鸟尊头部有弯角耳朵与冠,双眼圆睁,目光炯炯。鸟喙呈钩状为流口,倒酒时倾斜鸟身,流口自动张开,既防蚊虫又防酒香逸散。鸟背上有器盖,盖有虎形提梁,贴合人手,符合人体工学。鸟尊双腿笔直站立,足间有蹼,尾下有虎形支脚,呈三点支撑。作者巧妙融合地纹与翅纹,使静态中蕴含动态,鸟仿若刚收羽落地又似待振翅高飞,是晋国晚期青铜佳作。赵卿墓是春秋时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备的晋国高级贵族墓穴,出土文物 3421 件,青铜器占 40.9%,为研究春秋晋国晚期青铜器提供重要断代资料。赵卿鸟尊与西周初年的晋侯鸟尊相隔 300 余年,在各方面有巨大进步,体态和羽毛刻画真实细腻。</p> <p class="ql-block">鸟盖人足盉:藏于山西博物院的“晋国霸业”展厅。—这件文物高34.6厘米,身径20.6~21.8厘米,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31号晋献侯稣夫人墓。青铜器整体为扁椭圆体曲流形,顶有长方形口;器足为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身前倾,背负器身,逼真传神地表现出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是调酒器,也是温酒器。在注重“礼”的西周社会,盉的造型已经从商朝的注重实际功能向审美情趣发展。由于是礼器,所以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考究。</p> <p class="ql-block">刖人守囿车:西周晚期,贵族的玩具,如此精致的同类器物,全国少有。(四层礼乐春秋厅)刖人守囿车:一件仅手掌大小的青铜厢式六轮车,静静诉说着西周贵族的奢靡与残酷。这件青铜器可转动部位竟达15处,车顶的蹲猴提手可开启双扇顶盖,令人震撼的是车门旁的 "刖人"—— 一位失去左脚的奴隶,左手拄拐,右臂腋下夹着门栓,精准控制着车门开闭。</p> <p class="ql-block">商:鸮卣(愤怒小鸟)</p><p class="ql-block">鸮卣为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出土于山西石楼二郎坡村,是商代晚期盛酒礼器。 其造型如双鸮相偎,头顶羽冠高耸,圆目嵌绿松石,喙尖有力,羽翼饰云雷纹,提梁化作双鸮交颈。器身满布饕餮纹、夔龙纹,羽翼尾羽纹路精细,尽显铸造匠心。 它不仅是实用酒器,更蕴含古人对鸮鸟的崇拜,反映商代审美与信仰,以精湛工艺展现青铜文明辉煌,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兽形觥:商晚期(距今约3200年) 觥是出现于商代晚期的盛酒器】 觥作为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时期。成语中有觥筹交错,也是形容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宴饮尽欢的场景,这个青铜器也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胡人吃饼骑驼俑 山西博物院藏 骆驼背上驮着鲜卑族毡帐的部件---围墙的栅栏和卷起的幕布。一位短发胡人坐在高高的驼背上,拿着一块饼正在啃食,享受着难得的出行间歇。骆驼驮载的帐幕在旅途休息时张开、支架起来,就成为鲜卑族传统的毡帐---穹庐。《敕勒歌》中所唱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穹庐”来比喻天穹,显示出草原民族的本色。 这件生动的陶俑出自隋代斛律彻墓</p> <p class="ql-block">青铜兔尊:兔尊。出土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的晋穆侯墓,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晋穆侯墓保存完好,未经盗扰,真实再现了出土遗物情况。 晋穆侯的父亲晋献侯的墓葬在1992年被盗,但幸运的是,3件青铜兔尊幸存了下来23。 兔尊是西周礼器典雅高贵的贵族气质。 </p> <p class="ql-block">晋侯稣钟: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 晋侯稣钟共16件,其中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其余2件出土于晋侯墓地8号墓中。 16钟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征伐东夷战争。 晋侯稣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此二钟一件有“年无疆,子子孙孙”7字,一件有“永宝兹钟”4字。 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p> <p class="ql-block">隋代虞弘墓石椁:虞弘是一个生在西域,葬在太原的粟特人,他在太原工作将近四十年,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外来人口的商贸活动。</p><p class="ql-block">瞧他这个汉白玉石椁,主打一个中西合璧,即有各种西域风情的胡人壁画,又有中国达官贵人最爱的歇山顶,简直是一场民族大融合。 经查询:栗特人也叫:雅格诺比人</p><p class="ql-block">‌粟特人的后裔目前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雅格诺比人”,人口约两万人‌。他们保留了拜火教(祆教)的传统习俗,并与当地塔吉克族共享信仰和文化。栗特是西域古国之一,栗特人也是栗特民族。</p> <p class="ql-block">虞弘墓石椁</p> <p class="ql-block">关于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说法不一致,但是能被评论上,哪件无疑也都是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都是精品重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彩绘雁鱼灯:西汉(公元前206~220年)青铜质地,整体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组成,呈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全身施彩绘。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设计为两片弧形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还能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空气的灯具。在汉代,这式样的灯代表祥瑞,其中大雁代表着夫妻恩爱、诚信守则,鱼则象征着富足美满,这组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寄寓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期盼。</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还有其他佛教艺术馆等很多文物。回头整理再说。看过这么多珍贵文物,很自豪!祖先们这么多巧夺天工的各种材质文物,让现在人感到赞叹不已。好好保护好这些文物,让子孙后代永远自豪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