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面塑〈备茶图〉:非遗与历史的完美融合

阿福

<h5>  李宁老师以精湛面塑技艺创作的《备茶图》,将非遗传承融入历史叙事。作品中人物神态鲜活,衣袂褶皱间藏着岁月肌理,从茶具摆放的考究到人物动作的细微,皆重现了特定历史场景中备茶的生动画面,于指尖面团中凝固时光,让观者透过栩栩如生的造型触摸到那段过往的温度与故事。</h5> <h5>“备茶图”壁画,1993年出土于河北宣化,辽代张匡正墓出土,长1.81米,高1.52米,是少有的反映辽代社会生活的壁画精品。</h5> <h5>从图中人物发式也可以看出辽契丹风格,尤其是右上角站立的男子,头顶是典型的契丹人髡发,他站在那里,伸出一只手,似乎在向坐卧的女孩要东西,要什么东西呢?当时辽代易货贸易从中原换来的茶饼,女孩正将茶饼用茶碾碾碎,站立的男子显然是在要茶碎。</h5> <h5>又有两个托举着茶盘的侍女,头梳三高髻,看其姿态,又见炉子上放着水壶,一个应该是去加热茶,一个是将泡好的茶水送走。</h5> <h5>一张四方桌上放着曲柄的锯子、火钳、棕刷和铁柄的七型器,一应什物,皆是茶饮相关,难怪壁画取名“备茶图”,古人诚不欺我!又见壁画的上方摆放着两个函盒,大的五层,小的三层,这就是古代装食品外带的盒子,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外卖盒子!</h5> <h5> 李宁,民盟盟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协理事、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br>  李宁艺术道路上涉猎门类比较广,一人同时掌握多门(面塑、国画、铝箔画、毛猴)等不同门类传统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以面塑艺术为主,其他艺术门类为辅的多元化艺术风格。<br>  面塑技艺师从山东菏泽民间老艺人杜玉贵、北京"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研究员、津派面塑王玓老师,系统学习山东传统面塑、北京汤派面塑及津派面塑技艺,不断研究与完善面塑艺术。<br></h5><h5>国画技法师从张家口画家刘永义、赵淑琴两位老师,现为张家口画院画家。<br> 和天津工艺毛猴任金生老师学习民间毛猴制作技艺,使作品创作理念,技艺传承紧跟时代,创作技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br> 于2015年成立张家口艺舞指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围绕培训,办学和旅游商品开发以及本地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展台、展示品的设计制作。2020年11月被评为张家口技能大师工作室(民间),桥东区面塑制作非遗工坊,李宁作为领办人,主要进行民间工艺的创作研究、展演与传承教学。</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