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之下司古镇游记

少主

<p class="ql-block">  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府凯里市下司镇,毗邻清水江,是“凯麻一体化”发展的生态腹地,全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明朝洪武年间,在麻江宣威设立平定长官司,下司位于长官司的下游,因而得名“下司”。</span>下司古镇地处清水江上游,是“古苗疆栈道”东线主线区域,是古时黄金水道的“末端良港”。</p><p class="ql-block"> 小镇房屋为青瓦木楼,沿河而建,隔江相望。古镇布局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布局与有机生长的空间肌理,完整展现民族商贸古镇生活的建筑体系,建筑采用小青瓦坡屋顶及木质立面,融合了少数民族、西洋、徽派和闽南派等风格,建筑高度错落有致,形成网络状的道路系统,菜市场、会馆广场和两个码头为公共活动场。古镇有下司牌坊、阳明书院、下司古戏台、禹王宫等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下司牌坊</p><p class="ql-block"> 下司牌坊是清代八柱三开间立体式建筑,正反两面的抬梁穿枋上,都有精美的雕刻,有人文故事,有寓意长寿幸福美满的动植物,是进入下司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二)阳明书院</p><p class="ql-block"> 阳明书院修建于明代后期,明万历年间,王阳明再传弟子孙应鳌来到下司传播阳明心学。后人在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修建了阳明书院,以此延续阳明文化。有教学厅、藏书阁、王明阳塑像、前厅供奉有孔子像、王阳明像等。</p><p class="ql-block">(三)下司古戏台</p><p class="ql-block"> 下司古戏台,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戏台四根角柱上设雀替大斗,大斗上施四根横陈的大额枋,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方框,方框下面是空间较大的表演区。戏台前额雕刻有《郭子仪拜寿》图,此图寓意为国立功,受民爱戴和德行德能、子孝父荣的祥和景象。</p><p class="ql-block">(四)禹王宫</p><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又称两湖会馆,由湖南、湖北两省的富商、乡绅出资兴建,建于清代中晚期,现为下司“忆象活态历史展示馆”,也叫"寿福寺"或"两湖会馆",为了纪念大禹治水功绩、祈求行船安全所修。</p><p class="ql-block">(五)大码头</p><p class="ql-block"> 大码头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设99级石阶。</p><p class="ql-block">(六)小码头</p><p class="ql-block"> 小码头为官运码头,又称为接官码头。位于清水江西侧龙潭口旁,修建于明末清初。据说清末状元夏同龢,就是通过小码头乘坐客船上京赶考,中状元后也从这里登岸荣归故里。</p><p class="ql-block">(七)美食</p><p class="ql-block"> 酸汤鱼、月亮粑粑、蓝莓冰粉、厥粑、草烧狗肉、干锅野鸭、带皮牛肉、霉豆腐、油炸豆腐、酸汤米豆腐等,其中下司酸汤鱼为黔东南州四大名菜之一,先后在中国美食节暨国际美食博览会上获“金鼎奖”和“中国名宴奖”。</p><p class="ql-block">(八)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下司古镇举办有下司犬巡游等活动,定期举办烟花秀、歌舞秀表演、河灯祈福、我和祖国一起过生日、月下祈福、非遗体验等一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演绎着清水江畔的商埠传奇与民族风情,清代辟为商埠,民国发展成闹市,素有“小上海”美誉,是清水江上的耀眼明珠。2017年11月,下司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6月,下司古镇入选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单位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