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湘之行》(三)张家界天门山 (张文琼 图/文)

张文琼

<p class="ql-block"> 《赣湘之行》(三)</p><p class="ql-block"> 一一25年张家界天门山</p><p class="ql-block"> (张文琼 图/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家界天门山</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山,古称嵩梁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属武陵山脉向东进入洞庭湖平原的余脉,海拔1518.6米。</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隆起开始于燕山运动,再经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造就了天门山隆起的主体,经强烈的剥蚀和淋溶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喀斯特山地山貌。天门山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天门山山顶森林属原始次森林,拥有多种珍贵树种,也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旅游区总面积96平方千米,山顶面积达2平方千米,兼峰、石、泉、溪、云、林于一体,集雄、奇、秀、险、幽于一身,分碧野瑶台、觅仙奇境、天界佛国、天门洞开四大旅游区,景色各异。</p><p class="ql-block"> 1992年,天门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评选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2008年,被旅游部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眺天门山》</p> <p class="ql-block">天门山主峰</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内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近四十个,其中最高海拔1518.6米,最低海拔1349米,相对高差仅170米。</p><p class="ql-block"> 主要山峰有赤松峰,因神农皇帝的雨师赤松子在此隐居修炼而得名。和尚脑,因酷似和尚戴的僧帽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玉壶峰,位于天门山顶,是天门山十六峰之一,因它形似一个装酒用的玉壶而得名。相传,这只玉壶因仙女麻姑为西王母献酒祝寿后,不小心遗留于此地。</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的另一个名字为“方壶山”,皆因“玉壶峰”而得名。玉壶峰海拔1400多米,四周无任何遮拦,终年云雾蒸腾,放眼远眺,北边有朝天山,西面是天门山的巍峨绝壁,东南方有四十八座马头山,相传是秦始皇赶山填海时座下的四十八匹天马化身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门山索道》</p> <p class="ql-block">《俯瞰山下云海》</p> <p class="ql-block">《天门山上》</p> <p class="ql-block">天门洞</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洞,位于天门山体中部,是台地边缘的一个地下溶洞,因向斜构造之力挤压、坍塌、溶蚀,南北两边岩层崩落,裸露天门。</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古称嵩梁山,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山体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迄今罕见的世界奇观一一天门洞。吴帝孙休认为这是吉祥征兆,于是易嵩梁山为天门山。天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南北对开千寻素壁之上,扶摇而通天,气象变化万千,似明镜镶嵌于蔚蓝天幕之上,终年白云紫雾,是世界罕见的高海拔天然穿山溶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仰望天门洞》</p> <p class="ql-block">天门山的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山有八仙塞天门眼、八仙遗座、鬼谷修易、秦始皇赶山填海、田僮天门眼遇仙、王灵官守山门、仙人峰、野拂藏宝、野拂显武功、易嘉德天门洞遇仙、樱桃湾、袁公盗天书、祖师岩脚迹等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仙塞天门眼</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洞右侧有一个石柱,它的形状酷似一位贴着绝壁站立的老人,这就是鬼谷先师的化身石。</p><p class="ql-block"> 传说,八仙在天门山云游的时候,觉得天门洞走漏了天地灵气,此地出不了大人物,所以决定把它堵上。大家各显神通,合力将一块大石推向天门洞,眼见那块巨石飘悠悠地嵌向门洞,将要密合的时候,却忽然定在了半空,无论众人怎样发力,那石头也不动分毫。大家正奇怪,巨石却飞腾而起,直落到山脚之下。</p><p class="ql-block"> 八仙朝天门洞一望,见鬼谷先师正捋着胡子微笑。这时,鬼谷先师开口说话:“众位仙友,你们游历凡间,何曾见过这样接地通天的所在?这天门洞拔地依天,和合阴阳,正是一处为天地守神的绝妙门户,仙风激荡,有利民生啊。各位要堵上这天地之门,岂不是与天意相违背了吗?”八仙顿时领悟,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p><p class="ql-block"> 可是鬼谷先师多了个心眼,怕其他神仙云游至此的时候,动了和八仙一样的心思,于是脱了一窍化身为石,永远镇守天门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门洞开》</p> <p class="ql-block">《千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天门洞下》</p> <p class="ql-block">漏斗</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山有直径2~70米大小不等的漏斗几十处,多见于山顶东部。这些漏斗多系岩溶坍塌作用而成,其下多发育有溶洞。比较有名的漏斗有“天池”、“卧龙潭”、“梅花雨源”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溶洞</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山溶洞遍布地下,许多垂直型溶洞,深达数百米,有的根本不知深浅,而且通过水平型溶洞互相串连,层层相叠,洞中有洞,洞上有洞,各洞均有泉水流淌,前人赋名的有祖师洞、玉皇洞、鬼谷洞、求儿洞、观音洞等十六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雾弥漫》</p> <p class="ql-block">八仙遗座</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天门山顶上,有一块天然的巨石,酷似一把庞大的石椅,这块巨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神仙座”。</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曾是八仙游历过的地方,传说这八位仙人从樱桃湾走到此地,看到远处是青山叠翠,眼前有奇花异石,顿时被这美景给吸引住了。铁拐李看到大家驻足观景,流连忘返,干脆举起手中的铁拐,朝路边的一块巨石一击,巨石在仙术的点化下,立刻变成了一把硕大的石椅。于是,八仙纷纷在石椅上坐下来,细细地欣赏这人间仙境的美景。这块被八仙点化过的巨石,也就因此得名“神仙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雾山中》</p> <p class="ql-block">西线· 觅仙奇景</p><p class="ql-block"> 据说,山顶西区旅游线,环山顶步行游线的西半环,全长约2.8公里。游人既可以俯瞰城区全貌,也可饱览群峰万壑壮观美景,更可以探究天门山隐逸文化和仙山文化的神秘悠远。尤其是高悬于万仞绝壁之上的鬼谷栈道以及玻璃栈道险绝无比,令人惊叹倍感刺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涧栈道》</p> <p class="ql-block">天门山寺</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山寺始建于明朝,是湘西地区的佛教中心。建寺以来信士众多,香火鼎盛。旧寺坐北朝南,庙门上高书“天门仙山”,两边楹联为“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全寺三进两殿,殿后有观音堂,气势浩大。寺外古木参天,不远处有七级浮屠,堪称古雅清幽。</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寺自民国之后,天门山旧寺日渐衰颓,现仍有遗迹可寻。</p><p class="ql-block"> 二00二年,当地耗资八千多万元人民币对古刹进行了重新修建。重建后的天门山寺,占地两万余平方米,是湖南省境内最高的佛教建筑群。一九九八年竣工的中华寺,由中华佛教协会承建,是中国有史以来在海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门山寺》</p> <p class="ql-block">求儿洞</p><p class="ql-block"> 据说,为岩溶洞穴,直径4米,深不可测。据《永定县乡土志》记载,送子观音曾在此显灵,众生虔诚许愿可求子嗣满堂。当地百姓祖辈相传,在此洞经虔诚祈求后,往洞中投掷石子听取响声,即可获得福报。响一声可得儿子, 两声得女儿,三声则为双胞胎。此处一直是百姓求子求福的祥瑞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捭阖</p><p class="ql-block"> 据说,全木制结构,整体外形遵循“天圆地方”的理念,围合的外壁上镌刻着《鬼谷子》开篇《捭阖》全文,是展现古人思想哲理的一处巧妙构筑。“捭”是开启,是公开的大出大进,为阳;“阖”是闭藏,指为达到目的暗中不择手段,为阴;捭阖阴阳之术即与天地之道相通。捭阖内部装置众多按照易经八卦原理摆设的可移动木板,通过木板的推移可演示捭阖内涵之奥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求儿洞与捭阖》</p> <p class="ql-block">观鬼谷洞</p><p class="ql-block"> 据说,观看鬼谷洞的最佳位置。鬼谷洞,孤悬于百丈绝壁上,洞口呈长方形,似人工开凿而出,实为自然天成。据清朝道光时的《永定县志》记载,此洞内为幽深的石室,下有清泉流淌,鬼谷子曾经居此修习《易经》,石壁上还保存着甲子篆文。</p><p class="ql-block"> 鬼谷子,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是纵横家的鼻祖,本名叫王诩,民间称为王善老祖,著有《鬼谷子》一书,又名《捭阖策》,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如苏秦、张仪、庞涓等都是其门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鬼谷洞》</p> <p class="ql-block">鬼谷栈道</p><p class="ql-block"> 据说,位于天门山顶西南,是山顶西线游道主要路段,全长16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因修建在鬼谷洞上方的山体上而得名。栈道凌空悬挂在峭壁之上,一路绝壁天堑如斧劈刀,目不暇接;脚下峰峦起伏,深幽莫测。游人不仅可以体验高空栈道的惊险刺激,还可饱览鬼斧神工般的喀斯特台型地貌特征。栈道沿线会出现云海、云瀑等奇观,气象奇幻 ,恍若仙境。途中有一处悬崖挑出岩壁约5米的玻璃台 ,登临其上如凌云飞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索桥与鬼谷栈道》</p> <p class="ql-block">《悬崖栈道》</p> <p class="ql-block">鬼谷天堑</p><p class="ql-block"> 据说,天门山台地西侧连绵绝壁上突兀而生的巨大纵向裂隙,垂直纵深达数百米,犹如神兵天将用巨斧力劈而成。裂隙两侧壁立千仞,压顶欲摧,时而有风雷之声隐隐回响,时有云雾鼓荡盘旋。相传,鬼谷子曾在此练习飞檐走壁的神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鬼谷天堑》</p> <p class="ql-block">倚虹关</p><p class="ql-block"> 据说,观赏地貌奇观“断山虹桥”的最佳观景点,此点对面的险峰巍然耸立,破云而出,壁如刀,最左侧为赤松峰 。相传神农氏的雨师赤松子在此隐居修炼,右侧的尖顶险峰酷似僧帽,当地老百姓称为“和尚脑”,两峰之间有巨大断裂缺口,缺口上部有条状巨石连接两端,宛如彩虹飞架,故得名“断虹桥”,天门山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倚虹关》</p> <p class="ql-block">吊索神峪</p><p class="ql-block"> 据说,相传,隐居于天门山的鬼谷先师练就一身鬼谷神功,并将它传授给天门山附近的老百姓,即赫赫有名的“大庸硬气功”。天门山是一座台型孤山,虽山顶平坦,但四面绝壁,上山需绕行山路,陡峭耗时。于是,练就一身好功夫的山民们就在此处吊了一道铁索 ,手攀铁索,轻松自如地上下山。时至今日,吊索逐渐磨损殆尽,只剩下陡壁深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吊索神峪》</p> <p class="ql-block">鲲鹏顶</p><p class="ql-block"> 据说,鲲鹏顶位于张家界天门山东线的盘龙栈道附近,海拔1400余米,是天门山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天门山专门用于进行翼装飞行极限运动和比赛的场地。全球第一次翼装飞行穿击移动靶就是在鲲鹏顶进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鲲鹏顶上》</p> <p class="ql-block">张树鹏</p><p class="ql-block"> 中国翼装飞行第一人,四项翼装飞行世界记录保持者。2016年,张树鹏首次代表中国出战第五届翼装飞行世锦赛,进入八强;2017年获亚军,同时也创造了亚洲人在此项赛事中的最佳成绩;2018年,获季军;2019年四强。2023年4月30日,张树鹏成功挑战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2024年6月,在田纳西州从平流层13118米起跳,创造了30.216公里直线飞行世界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小伙张树鹏》</p> <p class="ql-block">东线·碧野瑶台</p><p class="ql-block"> 据说,山顶东区游览线,环山顶步行游线的东半环,全长约3·7公里,贯穿天门山自然生态的核心保护区, 有千米悬崖栈道和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游人可尽赏原始次生林奇石异木之秀美,并可凌空俯瞰天门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野峡谷》</p> <p class="ql-block">仙人峰</p><p class="ql-block"> 据说,仙人峰在当地传说中,是七仙女的化身。在天门山脚下,有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叫做董家村,那里就是“天仙配”里董永的家乡。孝顺善良的董永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俩人结为夫妻。不久,又被狠心的玉皇大帝拆散。但是有情有义的七仙女回到了天宫,却在凡间悄悄地留下了自己的化身,变为仙人峰陪伴着董永,保佑着董家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赶山填海</p><p class="ql-block"> 天门山东南方有四十八座马头山,相传是秦始皇赶山填海时座下的四十八匹天马的化身。传说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有一次到蜀地,也就是今四川一带去巡视,他看到大片的山脉,忽然突发奇想:“我要是将这里的山分出一部分,填平东海,我的疆域不就又扩大了吗?”于是,秦始皇挥起神鞭,将峨眉山从金顶向下一劈两半,随后驾起天马,沿着蜀道就将山向东海赶去。</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张家界地区还是一片平原,秦始皇将山赶到这里,感觉有点累了,就停车小憩。由于他赶山的动静太大了,惊动了东海的龙女,龙女当然不肯让他赶山填海,抢夺自己的地盘,现在看他睡着了,于是趁机偷走了那根神鞭。鞭子不见了,山自然也就没法赶了。于是这片从蜀地赶来的山,也就只好长久地留在这里,变成了武陵山脉。当初劈开的半个金顶,也就变成了今云梦仙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峦起伏》</p> <p class="ql-block">《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远眺天门洞》</p> <p class="ql-block">张家界七十二奇楼</p><p class="ql-block"> 据说,位于永定区武陵山大道1号景区,总建筑面积116035.2平方米,高达109.9米,高38米、宽28米、进深21米。分为天宫奇楼、烟火老街、七十二奇寨三大板块,被誉为“张家界文化地标”和“夜经济新引擎”。</p><p class="ql-block"> 2003年11月,七十二奇楼入选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12月,入围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分会场。</p><p class="ql-block"> 张家界七十二楼109.9米的高度不仅刷新了张家界的城市高度,也成为了当今中国文化名楼古塔的新高度。2019年,该楼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一一全世界最高的吊脚楼形态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家界七十二奇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奇楼日景》</p> <p class="ql-block">《旗袍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美食街上》</p> <p class="ql-block">《湖南传统花鼓戏》</p> <p class="ql-block">《法号与战鼓》</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奇楼夜景》</p> <p class="ql-block">《湘西古装戏》</p> <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七月十七日整理写完)</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张文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