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静园原名“乾园”,建于1921年,是民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的住宅。1925年溥仪被迫由北京迁入天津,起初居住于张园,四年后偕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来到同街的乾园居住,随后乾园改名静园。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静园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密谈,1931年11月10日夜晚溥仪从静园后门秘密离开天津,前往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p> <p class="ql-block"> 静园的主楼为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为大餐厅、小餐厅、会议室、会客室、文绣卧室;二楼为祠堂、溥仪和婉容的书房、寝室等。楼内装修考究,主要房间均配置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等。</p> <p class="ql-block"> 鱼形壁泉是静园内具有特色的装饰,园内共有两处。一处设计在门厅的位置,体现了静园建筑的日式风格。在日式建筑里,门厅处设计壁泉是主人或宾客入室之前净手所用。其中,浅色马赛克、大理石泉台及深色大理石板均为精心留存的历史原件;另一处在西跨院,西跨院为溥仪赏玩、休闲的地方,最能体现静园的院落特点。</p> <p class="ql-block"> 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中主义风格,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前院是静园的园林部分,呈矩形,甬道以卵石铺成,前院的中心景观原为一座位于主楼中轴线上的圆形水池,池中有石材雕塑,院南侧曾有养殖观赏金鱼的数个瓦盆及小荷花池。</p> <p class="ql-block"> 主楼西端外廊延伸出长17米的曲廊,两端分别为日式花厅和书房,房前有假山。游廊分隔的西跨院景观层次丰富。园内采用的鱼形壁泉,具有明显的西班牙园林风格。壁泉上方构筑砖木结构的藤萝架,作休憩纳凉用。</p> <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西北部为后院,后院东部的后楼由游廊与主楼联通。沿静园院东围墙的一排平房为门房、汽车房、厨房等辅助用房。据史料调查,静园东部原有网球场,现为非历史性民居。</p> <p class="ql-block"> 依据“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静园于2007年完成了整体修复,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静园除对楼体屋架进行科学加固处理外,对建筑原有的门窗、玻璃、小配件及地砖等原状构件也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和复原。主楼原议事厅内的壁炉、壁灯都被保留下来,顶棚云彩花也被完全恢复成原有的式样,具有静园特色的几个拱券都完全采用旧料加工修复。</p> <p class="ql-block"> 2007年静园被天津市授予“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并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2025.6手机拍摄于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