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网上看到西安一位老汉因追讨13元瓜子逃单者而引发全球关注的“大唐雅音”事件时,内心五味杂陈。我既同情老百姓生活的不易,也对逃单者的行为感到不齿。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买瓜子的人只是一时疏忽大意,忘记支付,或者支付未成功。否则,为了区区13元却引发如此大的舆论风波,实在得不偿失。</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近年来发生在平弟身上的事情,也令人难以释怀。平弟是一位木匠,以制作棺木为生。他从十五岁起跟随父亲学习木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他性格温和,寡言少语,做生意时总是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料不够就添上,价格尽量不让客户吃亏。父亲曾评价他:“两钱买,一钱卖。”虽不图赚钱,但求好口碑。然而长期秉持这样的态度,注定与“穷”字沾边。</p>
<p class="ql-block">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平弟的性格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他的木匠铺不仅提供包吃包住的好条件,还从不拖欠工人工资,因此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的棺木雕刻栩栩如生,价格适中,生意还算不错。为了方便顾客,他还购置了一辆工具车用于送货。</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出租车停在了平弟家门口。车上下来三个人,我们暂且称他们为A、B、C吧。A表示他们是邻县人,想为自家老人订一副寿木。平弟便带领他们参观家里的成货,并介绍了材质和价位。A看中了一副十六绺成品寿木,询问连工带料全套的价格。平弟报价市场价约一万五六千元,但作为熟客,他给出了优惠价:寿木一万三千元,加上涮板八百元,共计一万三千八百元。A当即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三千元订金。然而,由于疏忽,弟媳开具的票据上并未注明对方姓名和电话,仅写明寿木总价为13000元、订金3000元,以及货品描述和联系方式。</p>
<p class="ql-block">两年转眼过去,平弟完成了寿木制作并通知对方前来验收,同时要求补齐尾款。然而,A仅支付了涮板的800元后便不再接电话。直到2023年元旦,A突然来电,称其家中老人去世,要求平弟将寿木送至邻县某村,承诺货到付款。平弟立即联系同村两人,驾驶新买的工具车送货上门。然而,当寿木送达时,A竟以产品不符合订单为由拒绝付款。双方僵持不下,平弟急于回家处理事务,不愿继续纠缠,最终选择妥协离开。然而在返程途中,因情绪不佳导致车辆发生事故,还需前往交警队处理。次日,A仍使用平弟送去的寿木为其已故老人安葬。</p>
<p class="ql-block">事后,平弟多次催促A支付尾款,但A以平弟违反合同法为由拒绝付款。2024年6月29日,平弟将A和B告上邻县某法庭,案件于同年11月27日开庭审理。平弟希望通过诉讼追回属于自己的1万元尾款,而被告A和B则身为小学教师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庭上提供了录像、照片及六名证人的证词(其中一名关键证人缺席)。被告当庭诱导老人作伪证,声称平弟送错了货物,要求次日再送一副,否则订金可抵扣现款。面对反问,老人张口结舌无法回应。此外,A引用《民法典》条款,指责平弟违约,不仅拒付尾款,还要求赔偿订金两倍的违约金。</p>
<p class="ql-block">A在法庭上的表现堪称“精彩”,甚至女法官也参与诱导证人回忆场景细节。这场审判显得荒诞不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公正性。</p>
<p class="ql-block">平弟只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农村人,弟媳虽是初中生,但也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在庭上,平弟紧张得连出生年月都表述不清,又如何据理力争呢?在他单纯的内心世界里,只想讨回自己应得的1万元尾款,甚至不惜向书记员送上1000元红包,以示诚意。然而,他并不知道法庭的公平正义需要依靠证据、证词和证人来体现,即便这些证据不尽合理,也比没有强得多。</p>
<p class="ql-block">开庭完毕,平弟的情绪十分低落,弟媳更是气得破口大骂,认为对方白占了自家的寿木,简直是缺德至极。</p>
<p class="ql-block">我平静地说道:“唉!人生难免会撞南墙,不然就不会长记性。人家白嫖了咱的寿木,还要让咱赔违约金。你想啊,人家证据齐全,而咱们什么都没有,连最原始的发票都在对方手上。发票上连对方的姓名和电话都没有,只写着‘大头刻老寿星,人箱刻八仙’,我们的寿木完全符合要求啊!盖子上还刻了一盘龙,男寿木刻龙难道不好吗?当时也没特别要求啊!你为什么要承认违约呢?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办任何事都必须细心,尤其是涉及大额现金交易时,粗心不得啊!”</p>
<p class="ql-block">平弟叹息道:“唉!这事别再提了,人有一亏,天有一补,日子还得过,我会想办法再挣钱的。”</p>
<p class="ql-block">今年4月份,判决书下达,平弟败诉。他决定不再上诉,因为请律师需要花费1万元,而且官司能否打赢还是未知数。</p>
<p class="ql-block">而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一旦被激发,就会像毒蛇一样,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当然,那些心存侥幸之人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夜深人静时,试想一下,一辈子辛苦劳碌的老人,临终的棺木竟然是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老人的灵魂能安宁吗?他们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p>
<p class="ql-block">像平弟这样普通而卑微的小人物,依然会艰难前行。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盏灯亮着,那就是“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