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淀了过往,时光雕琢了沧桑。

绮妮儿(张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弘一法师说:“过度的清醒,会让你觉得薄凉冷漠,过度的沉醉,又会让人感到浮浅迷离,所以完美的人生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糊涂。"自在的人生,随缘而生;幸福的生活,知足常乐。人生如逆旅,得之而幸,失之我命,唯有把握当下,做好手中事,走好脚下路,珍惜身边人,以一半争取,一半随缘的态度过好每一天。既然一半清醒,一半糊涂是人生大智慧。那么,在这世事纷扰繁杂,人心变幻莫测的社会,倘若活得太清醒,事事都要看个清楚,争个明白,人就会不断地消耗自己,透支能让你的生活烦恼丛生,难以清静。我很赞同史铁生说过的一段话:"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余生想活得通透,就要放大自己的格局,学会容纳灰色,接纳浑浊;要想活得开心,就要学会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包容,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光同尘”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既要有光芒,又要懂得收敛;既要融入平凡,又要保持自我。这种平衡,正是老子所推崇的“道”的体现:虚怀若谷,却能包容万物。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名利所困扰,追求表面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而“和光同尘”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外在的辉煌,而在于内心的和谐与满足。正如老子所说:“道法自然。”只有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光同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成就非凡的人生。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只有真正理解自己,才能与世界和谐共处,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愿我们都能像光一样柔和,像尘一样平凡,在平凡中成就非凡,在和谐中找到真正的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到了一定年纪,突然懂了:我们生活里的苦大多是情绪种下的果。难过时给自己煮一壶暖茶,焦虑时去楼下吹吹晚风,把情绪修炼好,才能把生活经营好,守得住情绪,才能守得住我们的人生。与情绪握手言和的自洽法则:当情绪翻涌时,试着把模糊的烦躁拆解成具体的问题,是什么触发了此刻的感受?此刻能为自己做的最小治愈小事是什么?或许是给绿植浇浇水,或许是听首熟悉的老歌,这些细微的动作,其实是在对内心说:"我在这里,我陪着你。” 情绪稳定,是实力更是格局,情绪稳定的背后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自我的深度认知。它不仅能让生活更通透,还能为身边的人注入暖意。我们总说生活苦,殊不知大多苦都是情绪埋下的种子。当我们学会在风起时调整心态,在雨落时修缮内心,便会懂得:真正能守住人生的,从来不是外界的庇护,而是握在自己手里的情绪遥控器,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坎,终将在情绪的自洽里,变成照亮前路的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岁月老了,听故事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里的人。其实人都是在时光的罅隙中穿梭,在人潮的夹缝中生存。时过可无痕,水逝也无波,人生却有迹,在自己的内心,在别人的记忆。岁月如花,人间芳华。我们都是这人间的一朵花,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芳华。珍惜每一刻的时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次心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如流,往昔不可追。不经意间,时光已从指缝悄然滑落。余生珍贵,不可虚度。抛却无谓纷扰,珍惜每寸暖阳。莫负这人间好时光,方不负此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