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州古城,在上古九州中位于中原大地的东方,按照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古城便有了“青州”的名字。青州古城自汉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连接青州古城和青州宋城的“万年桥”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初为木质拱桥,明代改建为七孔石拱桥,至今保存完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州古城是我所到过的最有古城味道的地方,古城的面积也是最大的。避开热闹的商业大街,漫步在保留原貌的青石板老街和纵横交错的清静小巷,感受一下青州古城的遗风余韵。那些破旧变色却依然保持原貌的飞檐青瓦,木刻石雕,仿佛无声地讲述着古城的前世今生。走了一个多小时,只看见一位卖手编彩色小蹴鞠球的老婆婆,几乎看不到别的人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内的民居和商铺都保存较完整,即使有翻修过的,也保留了旧居的样貌,与周围的房子没有违和感。整洁宽敞的青石板街道,若不是路旁停放着几辆汽车和摩托车,几乎感觉置身在明清时期的老城中。古城建筑格局至今仍保留着山、水、城一体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城内街巷规划有序,店铺、宅院鳞次栉比,2万多原住居民仍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古城保留下来的官邸和民居院落的建筑风格色彩都具有宋明时期的典型特征,整体凝重大气,又不失细部的细腻奢华。古城内康熙年间的官邸冯家花园也称为“偶园”,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园内的福、壽、康、寧字型的四大奇石为天然形成的太湖石,也称为国宝。东大街等主要街道上名目繁多的牌坊每座都造型气派,各具神韵,似乎向今人炫耀着它们昔日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应有的机构设施完整齐全。有布政使衙门,贡院,学院,寺庙、佛塔,武状元府等,还有天主教堂等明清建筑,百年老字号隆盛糕点铺的糕点的确十分精致可口。昭德古街是中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已经和西域通商往来,成为古代丝绸之路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元朝时期来自西域的回族商人在熙熙攘攘的集市边修建起清真寺定居下来。而昭德街道是青州回族最集中的聚居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州古城附近的云门山松柏苍翠,风景如画,因山崖上有巨幅的摩崖石刻“寿”字而闻名遐迩,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字就高达2.30米,云门山因此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可惜天晴没拍到云雾缭绕的天门洞。山下的范公亭公园碧水垂柳,绿茵红枫,景色宜人。三贤祠中范公亭旁的千年古树唐楸、宋槐,李清照纪念祠的幽静典雅,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良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