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文化的忠实践行者:严国栳与他的乡土情怀

远方

<p class="ql-block">  一场 “红土情深 胜友如云” 的活动落幕,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位策划界友人的身影。曾在他办公室瞥见的那幅张胜友先生生前提笔题写的 “红土地文化” 墨宝,让我再次登门拜访,得以深入探寻他与红土地龙岩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在这片土地上深耕文化与文旅策划事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便是严国栳。这个伴随我多年的笔名,是我初识他时唯一的认知。我们同为龙岩市诗词学会与永定区作家协会成员,他身兼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与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两职。热心公益的他,除了配合秘书处组织文化采风与文旅调研活动,还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或许得益于他的策划专业背景,他总能巧妙整合文学、民间文艺、书画、楹联与诗词领域的专家资源,为乡村文旅建设与振兴发展注入文化动能。</p><p class="ql-block"> 谈及那幅 “红土地文化” 墨宝,他回忆道,2016 年,一位省里的文化界前辈通过资源互换将这幅字赠予他,期许他能传承红土地精神,让红色龙岩的文化根脉永续相传。当年,他积极响应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号召,投身闽西本土文创产品的策划设计,从手工艺品到文创酒品,这些饱含乡土气息的作品先后亮相准星楼非遗文创展、市电商协会创客工场文创展、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等政府组织的文创活动。而更令人瞩目的是,2017 年他亲自策划与推动的福建省首个矿区修复转型示范镇与示范村—— 枫林村项目,如今已结出硕果:枫林村所在的龙潭镇转型为 “蝴蝶兰小镇”,以生态产业撬动文旅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样板。</p><p class="ql-block"> 在严国栳眼中,乡村振兴与文旅策划是源自内心的热爱,与经济效益关联不深,甚至常常需要自掏腰包补贴费用。这份不计回报的坚持,源于对家乡的赤子情怀。以枫林村矿区修复为例,他不仅分文不取策划费,更自付人工与各项开支,只为让家乡重归绿水青山。这个曾 90% 村民靠矿山开采、运输谋生的村庄,他是少数未依托矿山获利的村民,却率先成为矿山修复的 “吹哨人”。“父亲退休后也曾是矿老板,也曾参与过挖洞采煤的营生,或许这就是一种因果循环……”他轻描淡写的话语里,藏着对故土的深沉责任。</p><p class="ql-block"> 如今,严国栳仍深耕文化策划领域,主业聚焦企业战略与品牌策划,同时涉足直播新业态。在他看来,直播作为互联网新兴的经济业态,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2024年7月,国家将直播行业列为正式职业,更印证了文化传承已从线下单一模式升级为多维落地形态。他坦言,当下直播从业者多为年轻人,对文化传承与融合重视不足,更多聚焦商业收益。“中国文化总得有人引路、有人抛砖引玉。” 秉持这份信念,他参与的直播公司从红色圣地古田起步,以 “信心” 为火种点燃文化传播之光,让红土地文化在新业态中焕发新生。</p><p class="ql-block"> 闽西红土地文化源远流长,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奋斗,每一道褶皱都蕴含着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严国栳作为土生土长的闽西人,从笔墨间的文化传承到山野间的生态振兴,以其对故土的深厚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成为红土地文化当之无愧的忠实践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