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辽东两省六市游之旅--走马观花游大连

开心就好(彭立霖)

<p class="ql-block">7月2日天还没亮透,我们河北辽东两省六市游之旅一行36人又已用过早餐,整装待发了!今天的行程安排的相当紧,按行程安排,今早还要游览丹东的朝鲜族民俗文化馆,在传统建筑与民俗展品中感受朝鲜民俗风情。然而天公不作美,昨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突袭了丹东,民俗馆被淹,行程不得不取消。虽有遗憾,但旅途的魅力本就藏在未知里,我们带着些许怅然告别丹东,向大连进发,开始今天的大连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连,是我此前到过东北三省唯一的城市。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曾出差大连,那时我还没见过大海,也没坐过海船,最多就是在我省九江乘过轮渡到长江对岸湖北黄梅县的小池镇,于是我先乘火车到烟台,再从烟台夜乘轮渡三等舱到大连,返回时,觉得轮渡坐着更舒适,没有火车上的拥挤和嘈杂,坐着更省心,就又乘了轮渡到了烟台,再从烟台转车回家,当年大连老虎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觉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窗外的景致从丹东的湿润街巷逐渐变成了海滨城市的开阔轮廓,抵达旅顺时,天气明朗,已没有了丹东那么阴沉,不冷不热,十分舒适,故地重游,心情不免有点小激动…</p> <p class="ql-block">车到旅顺,已是午餐时分了。用完午餐,我们便踏上了旅顺的寻访之路。首先,我们来到了中苏友谊纪念塔。中苏友谊纪念塔位于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旅顺博物馆正门前的广场中心,塔高22.2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于1957年落成,是纪念中苏友谊的标志性建筑。站立在中苏友谊纪念塔前,纪念塔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中央,塔身的浮雕仿佛在诉说着两国曾经的情谊,阳光洒在洁白的塔身上,更显庄重。在这里,我和市机关事务局原副局长、调研员邬洁梅两人,久久仰望着纪念塔行注目礼,瞬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1945年8月9日苏联突然对日宣战,迅速集结150万大军发起“远东战役”的日子,苏联红军钢铁洪流滚滚向前,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就使在我国东北苦心经营14年之久的日本关东军防线土崩瓦解,直接促使日本天皇作出无条件投降的决定,结束了太平洋战争,成为二战结束的历史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中苏友谊纪念塔,走进就近的旅顺博物馆。旅顺,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仿佛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每一页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旅顺博物馆坐落于有“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的大连市旅顺口区,是大连市属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其以悠久的建馆历史、别具特色的藏品优势、庄重典雅的馆舍建筑及错落有致的庭院设计而蜚声海内外。旅顺博物馆前身为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始建于1915年的满蒙物产陈列所。1916年定名为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1917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现有主馆和分馆两个建筑主体。主馆建筑为近代折衷主义风格,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基本陈列为馆藏青铜器、陶瓷器、历代佛像、历代货币等。分馆于2000年建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以大连出土文物为主。馆藏的文物跨越千年,从青铜器到书画,每一件仿佛都在低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让我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旅顺博物馆,越过中苏友谊纪念塔不远,就是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当日旧址虽未开馆,我们没有从馆藏展示了解到当年日本关东军对我国军民,特别是对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的凶残,犯下的滔天大罪,但仅从外观的建筑风格与历史背景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悲伤,它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离开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后,我们又匆匆驱车赶往“闯关东民俗文化村”。车行途中,我们在车上远观了旅顺火车站旧址。这个旧址,我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来过,那时候这个火车站还在正常运营。坐在车上远观,这个车站旧址的俄式风格屋顶,红砖墙配着绿色穹顶,格外惹眼,象是从老电影里搬来的道具。继续前行,车窗外又掠过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雕塑。据导游介绍,这尊雕塑原是从大连市中心斯大林广场,后更名为人民广场内整体迁移过来的,这里原是苏联红军烈士墓地,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迁来后与烈士墓形成了一个整体,并与不远处的旅顺海军军港遥遥相对,形成一条红色景观。据资料记载,旅顺军港始建于清代,1880年,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入我国黄、渤沿海,为加强旅顺口防务,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在旅顺口扩建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随后的几十年这里由日俄分别侵占。直至1955年4月主权才重回我国手中,现在是海军北海舰队的一处训练基地,著名军旅歌唱家苏小明《军港之夜》的“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就是在这里唱红,此刻我们虽听不到歌声,但遥望港湾内隐约的舰船轮廓,仍能感受到那份属于军港特别的宁静与威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闯关东民俗文化村,又名清风小镇影视基地,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三里桥村,是东北地区唯一的首批全国影视指定拍摄基地。基地建筑风格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建筑为主,有关东特色浓郁的山东大院,也有中式传统的东北四合院王家大院,胶东半岛典型的焦家大院,日式风格的幸福大院,还有贫民的棚户区罗式圈子,以及警察署、宪兵队、酒馆、商铺老街等相关建筑群。基地可拍摄的题材非常丰富,时间跨度较大,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现代影视剧均可拍摄。据资料介绍,基地建成以来,已拍摄电影《风声》 ,电视剧《闯关东》 、《小姨多鹤》 、《孟来财传奇》 、《雷锋》 、《婆婆来了》、《一生只爱你》、《知青》、《悬崖》、《大戏法》、《美丽的谎言》、《平凡的岁月》、《专列一号》、《娘要嫁人》 等多部影视剧。这里复刻了清末民初闯关东时期的市井百态,灰砖土墙的院落、挂着幌子的商铺,影棚里还挂有多种老旧式服装道具,吸引游客打卡拍照,我们也即兴穿了起来,仿佛一下穿越到“闯关东”那个年代,让我们体味到了“闯关东”那段苦难的迁徙史…</p> <p class="ql-block">告别旅顺,我们驱车驶向大连市区。车过跨海大桥时,我们感觉大桥犹如一条银带横跨海面,一边是城市的繁华楼宇,一边是蔚蓝的黄海,海风透过车窗拂来,带着海的咸湿气息。据资料介绍,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是我国首座海上地锚式悬索跨海大桥,大桥全长6.8公里,横跨黄海水域,是我国目前海上最长双层跨海大桥。大桥2010年10月动工,2015年10月30日正式开通,建成后即成为大连一个新的旅游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一赏大桥风姿。车过跨海大桥后,跟随别的旅游团队,我们乘坐景区区间车直达大连城区最高峰--海拔259.6米的莲花山,登上顶峰360度旋转观景台。当天大连海滨的雾虽然很大,能见度不高,但随着海风吹拂,雾气时飘时散,我们还是能看到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美景,红瓦绿树的老式建筑与现代化高楼交织,海岸线如一条优美的弧线勾勒出城市的轮廓,远处的岛屿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大连的山海格局的魅力在我们头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莲花山下来,我们沿着海岸线赶往星海广场,途经贝壳博物馆,感觉这个馆的贝壳造型建筑别具一格,很有特色,不少女旅友又不约而同地在馆前摆拍。离贝壳博物馆不多远,就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星海广场,大连城市会客厅,这里的海风带着咸湿气息,吹拂着每一位到访者。据资料介绍,大连星海广场始建于1993年7月,于1997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广场总占地面积为176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广场内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寓意香港回归),底座饰以9条巨龙象征九州华夏儿女,顶端为高2.3米的望天吼塑像。‌‌广场内另‌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由100双青铜脚印铸成,尽头为打开的书形雕塑,据介绍,这一雕塑象征着大连的未来发展。‌‌当然,在大连,与海鸥互动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相对于其他城市喂食鸽子,这里的人们更享受与海鸥的亲密衔接。星海广场面积很大,其中正对着跨海大桥的区域尤为引人注目。在这里,游客能一边欣赏跨海大桥的雄伟和大海的壮阔,一边给自由翱翔的海鸥喂食,亲密互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包容。漫步星海广场,脚下的百年城雕记录着大连的变迁,眺望远方,海浪拍打着防波堤,与往来的游人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海滨画卷,我们每一个游客似乎都成了画中人,大家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大连真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餐后,夜色为大连披上了另一层华服。大连威尼斯水城在灯光下宛如童话世界,运河两岸的欧式建筑亮起暖黄的灯光,贡多拉船载着游人在水中缓缓划过,船夫的歌声与水声交织,恍惚间我们竟有了身处威尼斯的错觉。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灯光在水面碎成一片星河,白日的疲惫在这浪漫夜色中渐渐消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近睌上十点,一天的连轴转,大家都有点累了,明早还要游览俄罗斯风情街后再转赴葫芦岛,行程也够呛的,我们该回宾馆休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7.17</p> <p class="ql-block">题图取自网络,谨致谢意,如遇侵权,请通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