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之夜

风中絮语

<p class="ql-block">写于2008年</p><p class="ql-block">古朴、清丽、幽静的丽江古城,白昼太过热闹。随如织游人,行走于五彩石铺就的路面,窄窄的街巷两旁店铺里,是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一种繁杂缭乱之感不禁由然而生。那“三房一照壁”的宋代建筑,又是我们徽州人司空见惯的,唯有那条穿街环城、入墙过屋的玉泉河水</p><p class="ql-block">以及两岸依依垂柳、滴翠藤蔓让人赏心悦目。其实,我更爱丽江的夜晚。</p><p class="ql-block">当晚霞渐退、夜幕拉启,四方街的商铺大多关门歇业,唯有酒吧街的店铺尚未打烊。灯火通明的厅堂一改白昼的喧嚣,散落着稀稀落落的客人。店门的飞檐翘角下,高悬着串串红灯笼,朦胧迷茫之光,影影绰绰,潺潺的河水,流光溢彩,为古城平添了几许温馨与浪漫。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少男少女,三五成群,或倚门而立、或端坐河旁,他们亮开嗓子纵情歌唱。不知名的器乐吹奏声飘然而至,那高亢嘹亮、具有穿透力的歌声和动人的乐曲水乳交融,在夜风中回旋飘荡,也丝丝缕缕漫过我的心底。一位白族导游告诉我们:不会对歌的男孩很难找到心仪的妻子。你听,他们是在用心歌唱,用生命在歌唱,那歌声承载着他们对爱情、对生活的礼赞。夜幕中,柳絮飘飘,游鱼静卧,连润湿的空气似乎都在为歌而醉。</p><p class="ql-block">青歌赛上获原生态唱法大奖的彝族“海菜腔”、羌族“酒歌”就是来自云南的代表。当我在电视上重见那似曾相识的服饰和面容,聆听那源于生活、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天籁之音,就象自己获大奖一样激动亢奋。他们讲述歌唱背后的故事,那直面人生、质朴乐观的人生态度再一次让我深深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云南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丽江那晚的篝火舞会,让我明白为什么称丽江是天人合一的人间圣地,那沁入心脾的回忆和感动至今魂牵梦萦……</p><p class="ql-block">四方街空旷的场地上通红的篝火辉映着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扩音器里传出节奏明快的舞曲,纳西族、傈僳族、回族、普米族的姑娘、小伙,老人.孩童‘手拉手肩并肩,忘情地跳着当地特有的舞蹈,举手投足间的那份热情和自信,很快感染了围观者,大家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舞圈,和着有力的节拍,欢快地跳起来。两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纳西老人与我牵手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手有些粗糙,她们也许刚从城郊的田间走来,身上仿佛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却跳得那么娴熟和自然,是他们脸盘上流露的友善淳朴鼓励了我,我的舞步虽然有些笨拙,但心灵很快就幻化成了物我两忘的快乐。人群中走来几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朝着大家翘起了大拇指“OK、OK”,还不由分说拉起两位姑娘的手,那高挑的身材、灿烂的笑容、夸张的动作在队伍里分外显眼。几位背着行囊的游客举相机、按快门,在舞圈中间抢拍下这动人的瞬间。是呵,音乐无地域、音乐无国界,此时此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人们在用同一方式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举手投足间无不感受到彼此的心跳、生命的张扬;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无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p><p class="ql-block">篝火越烧越旺,节奏越跳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高潮处,人群爆发出一阵阵“哟嗬!哟嗬!”生命原始的畅喊,它与舞步的踢挞声、服饰环佩铃铛声、乐曲的奏鸣声融合在一起,响遏行云,荡气回肠。我退出舞圈,离开了沸腾的人群,让夜风吹拂微汗的脸。仰天望,灿烂繁星眨巴着眼睛,在俯瞰人间这歌酣、舞劲、人沉醉的狂欢。倘若皓月当空,银辉普洒,碧海晴天映衬着远处巍峨的玉龙雪山,那么,又会为这场篝火舞会勾勒出怎样一幅美到极至的背景?</p><p class="ql-block">唯那时,寂寞嫦娥看人间圣景,更要叹广寒凄冷、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