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情绪和感受都值得被聆听——高研一班7组

小张老师

<p class="ql-block">观“月亮班”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教学有感,本节绘本教学以生动的隐喻方式,将儿童情绪管理这一抽象主题具象呈现。课堂上,教师巧妙借助恐龙喷火的情节,引导孩子们理解愤怒背后的力量与破坏性,又通过阿古力的转变,传递出化解冲突、调节情绪的智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小组讨论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共情能力,更引导他们思考情绪调节的多种可能。这种寓教于情、寓学于趣的教学方式,悄然在幼小心灵播下了情绪认知的种子,让每一种情绪都被看见、被理解。</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课堂围绕“如何发言”展开基础训练,下午则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老师巧妙地以桌牌代替话筒,营造出更具仪式感的发言氛围。每位孩子在发言前,都会被其他同学以目光聚焦、认真倾听;发言结束后,掌声鼓励成为一种默契的回应。与上午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小老师”指定发言者,而是采取“谁抢到谁说”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与参与感。整个过程既有序又活泼,老师始终以尊重与信任为底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p> <p class="ql-block">轮流担任“小老师”的环节更是课堂的一大亮点。小同学自信地走上讲台,眼神明亮地注视着屏幕上的口令提示。清清嗓子,一声响亮的“目光——聚焦!”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扮演学生的老师立刻挺直腰板,专注地看向“小老师”。“一二三——快坐端!”随着指令下达,老师也迅速坐好,双手端正放置,还调皮地举手提问:“小老师,‘左手扶——右手指’要怎么操作呀?”“小老师”毫不怯场,边示范边讲解:“左手轻轻扶住右手,手指要伸直。”老师认真模仿,组内其他同学也学得有模有样。“小老师”越教越起劲,带着大家一遍遍练习,老师也在一旁不断给予鼓励。这不仅是一次口令训练,更是一场充满欢笑与成长的互动课堂。</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口令大比拼”将学习推向高潮。每个小组先由“小老师”对组员进行培训,再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参赛。比赛过程中,原本陌生的口令逐渐变得熟悉,孩子们从最初的刻意模仿,到后来的自然反应,行为习惯在一次次练习中悄然养成。这场比拼不仅是口令的较量,更是专注力与团队协作的体现,更是对每一份努力与情绪的尊重与回应。</p> <p class="ql-block">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老师始终关注着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尤其对个别学生给予更多鼓励与肯定。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自信悄然生长,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正如我们所坚信的:每一种情绪和感受都值得被聆听。在太阳班的课堂上,情绪不是被压抑的对象,而是被引导、被接纳、被转化的力量。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表达,更学会了倾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拥有了成长的温度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