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

江南风

2024年摄于浙江。纪念馆位于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它是全球唯一全景反映“杜立特行动”的纪念馆。 1942年,美军为报复日本偷袭珍珠港,派出杜立特中校带领16架轰炸机轰炸日本。返航机时由于种种原因,各机组未能按原计划在衢州机场降落,而是燃油耗尽后迫降或弃机跳伞,机组人员得到中国军民奋力营救,史称“杜立特突袭行动”。 为报复日本不宣而战,总统罗斯福倡议,美国陆海两军联合制定轰炸日本本土计划,目标直指日本首都东京。根据计划,美军轰炸机完成任务后,要在衢州机场降落,加油后飞往后方重庆。 任务落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1896-1993)身上。杜立特从陆军航空队第17轰炸机大队挑选140人,其中120人组成24个机组,每个机组有驾驶员、副驾驶员、领航员、投弹手和机枪手兼机械师共5人,另20名为地勤人员。实际执行任务16个机组80人。 1941年1月7日,中国国民政府电令加宽加厚衢州机场跑道,扩建标准要求能容纳50架美制重型轰炸机起降。 空军第十三总站在衢州西南十五里兴建临时指挥部,建造办公室、警房、食堂等,并附设气象、通讯塔台设施。开挖一处可供50个人使用的防空洞,和可存放50个人一月存粮的地窖。 (右下)空军第十三总站站长空军少校陈又超。 1942年4月13日拂晓“大黄蜂”号航母与企业号航母特混舰队进军日本。 4月18日清晨,由于被日本巡逻船发现,杜特立率领16架B - 25轰炸机不得不提前起飞,这增加了行动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正午时分16架B25轰炸机从5个方向飞赴日本。 杜立特机组在东京上空三十秒,打响了中美联合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第一枪。 <p class="ql-block">  轰炸名古屋、神户、大阪的军事及工业目标。</p> 完成轰炸后,杜立特率领机队飞向衢州机场,但飞行员们没有收听到衢州机场导航信号。原因是美国航母舰队没有发出轰炸机队提前行动的电报,衢州机场方面不知道。 在燃油耗尽之前,他们跳伞了。跳伞前杜立特对战友们鼓劲:“我不知道下面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地盘,大家小心些,我们在衢州见……”。 除了一架飞往苏联,两架落在日占区之外,其余十三架飞机机组成员受到中国军民的奋勇救助。除牺牲1人外有64人获救,其中51人从各地辗转送到衢州后前往后方重庆。 杜立特1号机组成员跳伞落在临安於潜一带。他们得到当地村民朱学三等人和驻军的帮助,于4月19日下午在天目山行署集中。杜立特向华盛顿发电报,报告行动结果。于4月26日下午到达衢州。 1号机残骸。 3号机坠落在遂昌县柘德乡北洋村的大坞尾山坳。北洋村村民在坠毁飞机内发现机枪手利兰.法克特的遗体,这是杜立特行动中牺牲的第一位飞行员。柘德乡长李祖富购买上等棺木收殓遗体,运交空军第十三总站,之后安葬在汪东村一个小山坡上。 3号机其他成员先后分别被村民毛继富和妻子吴梅玉,保长曾高阳和妻子周兰花等救护。其中领航员奥扎克左小腿受重伤,廖诗原组织村民徒步30公里山路把他抬到长台镇公所,轿伕肩膀被磨得血迹斑斑。3号机被救助的成员,24日下午到达空军第十三总站。 奥扎克为感谢救治他的廖家兄弟,临别时拿出两个一美分硬币送给他们留念。他们一直当作纪念章珍藏,并传给儿子廖明发和廖赖发。 5号机坠落在江西广丰铜钹山,机组成员跳伞成功,均没有受伤。曼斯克和特鲁洛夫降落在江山县长台镇贺陈村,被村民朱王富等人送到保长徐尚志家。小学教员姜文铭、江山县立初中校长周仁贵用英语和他们沟通,得知是美国飞行员,雇人力车将他们送至江山县城,当天下午俩人被安全送至空军第十三总站。 尤金麦格尔降落在江山清湖镇湖前村南边的山上,游前村民徐葆吉把他带至徐氏祠堂。曾在黄埔军校学习的徐明哲,经简单英语语对话,知道是美国飞行员,当天就送到空军第十三总站。<div>  罗斯.魏尔德降落在江山县大桥镇大砾山上。大桥镇苏源村民毛光孝把他带到玉山县湘坛村。暨南大学学生刘咸棋与湘坛村保长刘志孟将他送到2.5公里外的玉山县下镇火车站。</div><div> 戴维.琼斯降落在玉山县仙岩镇八都的毛大垅山上,他下山来到玉山县下镇火车站,与魏尔德会合。浙赣铁路局工作人员沈伯军安排他们乘火车到达玉山,玉山航空站将他俩送到空军第十三总站。5号机成员是第一批到达衢州的飞行员。</div> 7号机在浙江三门县南田岛大沙村东部沙滩上迫降时坠毁,一人轻伤、四人重伤。大沙村村民、游击队员穿过日军封锁线将他们送至临海恩泽医院救治。浙赣战役打响后,临海县政府派陈慎言护送他们到桂林,乘飞机辗转回国。大沙村民郑士明为保守秘密被日军打死。 14号机组成员跳伞降落在江西广丰北部的杨村、纪家一带。当晚被送到上饶皂头村战区司令部,受到战区司令顾祝同、唐子长等接见和宴请。20日晚乘火车到达衢州。 2号、4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15号机组在迫降、跳伞后都得到中国民众、政府、军队的救助,到达衢州或辗转回国。 参加杜立特突袭行动,有2架飞机降落在日占区,8名飞行员被日军俘虏,面对长期的暴行和死亡,经历着可怕的灾难。6号机迫降象山爵溪近海,在游向海岸时迪特尔和菲兹莫里斯栖性。幸存的另外3名队员霍尔马克、米德尔和尼尔森被日军俘虏。好心的爵溪村民安葬了两位牺牲飞行员。 16号机在江西南昌附近跳伞,机组成员着陆在日军占领区,全体成员被日军俘虏。 6号、16号机被俘的8位美军飞行员被押往东京,受到严刑审讯。接着又被送到上海,日本军事法庭判处霍尔马克、法罗和斯帕茨3人死刑,并枪杀了他们。判处其他5人终生监禁,其中米德尔于1943年12月因营养不良死于狱中。直到日本投降,幸存4人才获释回国。 8号机因为燃油消耗过快,在明显撑不到中国海岸的情况下,机长约克只能决定转到苏联符拉迪奥斯托克以东95公里的乌纳施机场降落。由于苏日之间有中立条约,机上5名队员被苏联当局扣押。1943年5月,5人成功偷渡到伊朗,取道印度搭机返回美国。 被救的飞行员有51位集结衢州,他们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温馨的时光,并分期分批撤向大后方。 <p class="ql-block">  缝在飞行员飞行夹克背上的救护“血符”:“来华参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一旦降落遇到中国百姓,只要转过身去,百姓就会明白他们身份,会立即施以援手。 “血符”成了来华参战盟军飞行员的标配。</p>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分批接见到达重庆的美国突袭行动队员。宋美龄向所有队员颁发勋章,褒奖他们“飞炸日本,达成任务,著有功绩”。颁给杜立特“三等云麾勋章”,颁给希尔格“四等云麾勋章”,颁给其他队员“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后撤队员们经驼峰航线来到印度。杜立特奉令经非洲先期回国,罗斯福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接见杜立特,亲自给他颁授荣誉勋章。 另一部分队员经印度回到美国,阿诺德上将在华盛顿博林机场为他们颁发“优秀飞行十字勋章。<br>  杜立特行动,共有64名飞行员在中国军民的营救下安全到达大后方,他们有的回到美国。有二十多人没有回国,留在中缅印战场继续与日军作战,有的牺牲在这里。回到美国的,有十多人不久即转战北非执行作战飞行任务,近十人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的英勇行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br> 东京上空30秒,虽然在军事上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具有重大战路意义。为解除美军实施穿梭轰炸的威胁,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中途岛海战,美军以损失一艘航母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母,扭转了太平洋战争局势。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浙赣战役,犯下累累罪行,以平民为目标在地面大规模撒布鼠疫、霍乱、副伤寒及炭疽等细菌武器,日军的烧杀抢掠以及细菌战,造成了我25万平民伤亡。 1942年8月20日,关东军防疫给水部(731部队)部队长松井四郎抵达衢州,他下令将3000多馒头注入肠伤寒等病毒分发给3000名国军战俘吃,并释放他们。日军则迅速撒离衢州,沿途大规模散布鼠疫、炭疽、霍乱等细菌,目的是使这些地区变成无人区。 衢州军民英勇抗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签署投降书仪式,观礼的美军前排左一为社立特。 1945年8月20日,在日军牢狱中的杜立特突袭行动队员海特、尼尔森、德谢泽和巴尔被解救,结束了40个月地狱般的生活。1946年3月、1947年夏,埋在赴象山爵溪6号机组迪特尔和菲兹莫里斯的尸骨、埋在衢县汪村3号机组法克特遗骨被带回美国,魂归故里。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每年都会举行杜立特轰炸东京纪念活动,代顿国立美国空军博物馆存有不少关于那段历史的书籍、画报以及各种纪念品。 中国人民的纪念,突袭行动队员后裔访华、缔结友好城市。 1959年,亚利桑那州图克森市赠给杜立特突袭行动者协会80只银质高脚杯,每只杯子上镌刻着一位突袭行动者的名字。当突袭行动者谢世时,有他名字的那只杯子就倒置过来。2019年4月9日,最后一位突袭行动幸存者103岁的科尔与世长辞。至此,所有银杯全部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