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条旧棉被

钟楼妞

<p class="ql-block">  说到被子,现在是品种多多,时尚如各种五花八门的纤维被、高档如蚕丝被、轻薄保暖如鹅绒被(鸭绒被),但是对于年长者而言,家中总有条把传统的棉花被吧,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家庭冬季御寒用的还是棉被吧!</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虽然市面上已有羽绒被、羊毛被出现,但普通人家还是以棉被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的丰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的小家也有数次搬迁。虽然每次搬家,总有旧物舍弃,但有二条棉被我始终舍不得丢弃。</p><p class="ql-block">一条就是九0年母亲给我的棉被。</p><p class="ql-block">这条棉被上有着母亲的味道、母亲的爱</p> <p class="ql-block">我妈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是个有“大爱”的人。七十年代村里有一女青年出嫁,因她是童养媳,与娘家关系冷淡(从小被城里人送至乡下),在与我妈商议后就从我家出嫁,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印象深刻的第二件事是2018年,我们小学毕业50周年聚会上,夏帼英老师对我说:“你妈人真好,记得当年农忙在你队劳动,你妈总是对我们十分照应,你妈对知识分子很尊重”。</p><p class="ql-block">夏老师一向以直爽、坦率的风格行人做事,能得到她的肯定也是不容易的。</p> <p class="ql-block">再就是前几年我们同学聚会上,有一女同学告诉我说:“你阿想得起来,我曾经在你家住过?”,我倒是没这个印象。同学告诉我说当时她与家里吵翻了想出走,后来我把她带回家,结果在我妈的劝说下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p><p class="ql-block">虽然是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从中可看出我妈的为人处事。</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条棉被是我同桌闺蜜所赠。我常开玩笑称:“此条棉胎是大国工匠所制”。(出自常熟东张、何市一带,罕见)1.5米的棉被无一根棉线固定,它是完全靠人的“双足”走出来的。试想弹条棉被也需半天时间,这条“走出来”的棉被该有多珍贵。</p><p class="ql-block">棉被不厚,但柔软、舒适程度可与蚕丝被pk。</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己”,然我幸运的遇到了。在校读书时候,我比较张扬,她比较内敛,喜欢看小说恰是我俩同一爱好。毕业后虽然各自忙碌,但始终把彼此放在心中。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一定互相惦记”,我们就是这样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上、下二图中的工艺品都是我的好友制作</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后常熟古里一聚</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二条棉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条包含着慈母之爱,一条深藏着同窗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