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左宗棠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清史稿》对其评价极高。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定西北捻、回之乱,收复新疆,以事业功绩著称于世,志行忠介也有过人之处。廉而不言贫,勤而不言劳。对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动。善于治民,每攻克一地,招徕安抚众至如归。有霸才,而治民则行使王道。</p><p class="ql-block"> 虽如此,《清史稿》的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左宗棠在性格上的问题。说他刚毅严峻出于天性。穆宗曾告诫他气量狭小。未出仕前,与曾国藩、胡林翼交往,气凌二人之上。中兴各将帅,大多由国藩所举荐,虽然显贵,都对国藩极尊敬。唯独宗棠与之抗衡,毫不屈就,取舍之间或合或不合。国藩平素以学问约束克制,办理外交主持中和;宗棠则锋芒毕露严肃对敌,士林舆论因此更倾向于左。然而他喜欢居功自夸,所以出在他门下的,德业才干方面不及国藩门下为盛。在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事,同僚很厌恶他,宗棠自己也不愿意在京,托病求退。</p><p class="ql-block"> 正史的人物列传很少在性格上如此着墨,可见左宗棠性格确有不足。儒家理学注重个人修养,讲究宠辱不惊。左宗棠恃才傲物,性情耿直,又不加掩饰,一些士大夫难免有非议。早年看高阳小说《玉座珠帘》,笔下的左宗棠大大咧咧,夸夸其谈,也是贬多于褒。年轻时左宗棠屡试不第,只有一个举人的功名,四十岁了仍然一事无成,如果一直是太平年景,以他的性格大概率的会是平平淡淡过一生。试想哪个上司会喜欢一个有棱有角,不会说话,不懂世故,还有才干的人?乱世出英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太平天国之乱、捻回之乱、阿古柏之乱成就了左宗棠,让他有机会去建这不世之功。和平年代则大不相同,是庸才还是干才,上司拍板即可,不需检验,也无从检验。如果非要检验不可,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你站错队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