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做行政管理得心应手

顾升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海东区的工作时光跨度从1991年8月至1996年12月。 1991年7月,由于原海东区教育工作组组长沈兴盛调任东海中学教务主任,所以市教育局把我从东海中学调到海东区教育工作组,任组长兼党支部书记,时年35周岁。办公地点在聚阳中心小学内,工作组成员包括陈友文、徐平、黄金兵、张志新、朱文杰和袁永兵等6人,均是从有关单位借来的。后来短期内借来了钮洪琛、陆欣、张永昌,这3人同一个岗位,先后依次接替。教育工作组负责管理少直、海复、东元、近海、向阳、合丰和聚阳等七个乡镇的教育工作,主要职责涵盖教学教研、财务管理、校办工业、成人教育以及教育工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虽然我们没有人事权和财务权,但有负责管理的职能,取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区组建设的领跑之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任伊始,我高度重视区组人员的思想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政治学习,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从而在思想上统一了大家的认识。明确了区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方针、目标和要求。各部门均建立了工作台账和汇报制度,每两周进行一次述职交流,总结前两周的工作并部署接下来的任务。通过这些措施,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区组的整体实力和威信。平时工作中,我总是以身作则,带头多做一些、做好一些,树立榜样。全面关心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促进互相协作。对于行政工作,我们共同参与;重要工作,全力以赴;紧急任务,突击完成。例如,在开学工作检查、常规管理验收,体育、卫生工作检查以及核实学额等工作中,我都会亲自参与。再如,调研视导、质量抽测、学科竞赛和期末考试阅卷等,我都是全程参加,展现了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作风。在我的带领下,全组同志都能以工作为重、以事业为重,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从不马虎草率,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区组内基本上形成了讲团结、比风格,讲理想、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使各部门的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初中教育质量逆袭的密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教学为中心,严格遵循教学流程管理,大力强化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千方百计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不懈努力,全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进步,成功摆脱了落后的局面。特别是初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合格率大幅提高,流生率显著下降。1993年,全区初中中考合格率和巩固率排名全市第四,较之前提升了一个名次;1995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排名上升至全市第二,全区272分合格率达到78.4%,较1994年增加了17.3%,较1993年增加了23.4%;411分合格率也达到了51.8%,较1994年增加了21.2%。三年总流生率降至6.9%,较1994年下降了8.3%,较1993年下降了11.1%。全区总平均分达405分,较1994年提高了45分,较1993年提高了65分,被市教育局授予初中教育质量二等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提高初中教学质量,1992年至1996年的五年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设立了初中教育成果奖,并制定了详细的奖励细则,组织全区初中教师积极参与竞争。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上一学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成绩,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认真部署下一学年的工作任务。会议还邀请市教育局及区工委的领导莅临指导,并安排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代表分享经验。通过不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深化改革,全区的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市局钱启龙副局长(左一)出席教育工作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认真组织各校扎实抓好学科知识竞赛的培训,竞赛成绩全市领先。在全市第三届(1993年)初中全科知识竞赛以及启中提前招生考试中,我区共有9名学生获奖,位居全市各区第二名,达到启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有27人,录取23人,列全市各区第二。在1995年教师节,市政府召开的教育庆功大会上,我区共获得奖金1705.00元,位居全市各区之首。此外,在历年的全国初中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竞赛中,我区获奖学生数量和竞赛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前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向阳镇的两基试点与经验推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迎接省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验收,我们区组将向阳镇确定为全区试点单位。为确保验收顺利通过,1994年4月,我在向阳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办公。其间,多次与该镇教育办公室的领导共同商讨工作,深入各所学校检查并指导,全身心地投入到验收的准备工作中。最终,在省的“两基”工作验收中,向阳镇圆满通过,代表海东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省的“两基”工作验收通过后,在我的积极请求下,得到了海东区工委的大力支持,在向阳镇及时召开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场推进会,会前完成了起草工作报告、落实会议地点、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参会等较多的筹备工作。此次会议,各镇乡政府的分管领导及教育辅导员均出席。会上,向阳镇政府介绍了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区工委李平祥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市教育局刘允冲局长到会并作了重要指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场推进会后,紧接着召开了各镇乡的教育辅导员会议。会上,邀请向阳镇的邱锦安辅导员分享了迎接“两基”验收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宝贵经验,并与大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后,向阳镇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使全区各镇乡的“两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达到了新的水平,并在全市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受到了黄利金市长的大力表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教师艺术节与体育强区之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提高教师艺术修养,根据市局的部署,分别于1993年10月22日和1996年9月25日成功举办了海东区第一届和第二届教师艺术节。借座向阳影剧院,表演了近四个小时的精彩节目,展出了27块艺术作品展板,充分展示了教师们的才华。共有9个节目入选市公演,占全市入选节目的三分之一;30余件艺术作品在市里展出。这两次活动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均被市教育局授予“优秀组织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持海东区第二届教师艺术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陪同市局刘允冲局长(中)等领导观看教师文娱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聘请南通市劳模、少直中心校副校长李斌担任兼职体育教研员,组织各种球类选拔赛,并鼓励参赛队伍积极参加市级比赛。1993年至1996年间,全区每年至少有8支中小学篮排球代表队参加市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冠军队伍不少于4支。无论是参赛队伍数量还是获奖数量,均位居全市各区之首。每年借用东南中学操场,召开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选拔优秀运动员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稳居全市前三名,尤其是1995年,取得了小学组、初中组双第二,中小学组合计总分第一的佳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百里行程锤炼常规 洋思经验赋能课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精心组织专题活动,强化常规管理。分别在1992年12月和1996年5月,开展了两次常规管理百里行活动。每次活动都组织各镇乡的教育辅导员参加,历时9个小时,行程100多里。通过实地查看、简短询问、随手记录、当场指正以及随作小结等方式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常规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南通教育报》和《启东教育》刊物均对此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我撰写的“海东片常规管理百里行点评”一文发表在《启东教育》1996年第9期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以学习洋思经验为主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举办了“学习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文答辩会”。其次,组织了“学习洋思,领导干部求突破”的校长培训班。再次,进行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对比测试”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撰写成调研论文,发表在《启东教育》1996年第2期上,该论文还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科研论文三等奖。此外,还开展了“学洋思校长好课竞赛”活动,相关研究文章“再说学洋思”发表在《启东教育》1996年第3期上。同时,加强了对薄弱科目教师的管理,建立了薄弱科目教师档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查找差距、讨论措施,并明确奋斗目标。最后,我们加大了调研和视导的力度,敢于动真碰硬,如实通报情况,客观曝光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从七百分考核到结构工资制的探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并充分激发各镇乡教育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管会”)成员的工作热情,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自1993年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了对各镇乡教管会人员的定量考核评估制度。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核内容涵盖了参与各类活动的情况以及实际工作绩效两个方面。考核方法采用六个部门共计七百分的评分体系,具体分数分配如下:行政工作120分,教学工作与校办工业各150分,后勤和成人教育各100分,工会工作80分。评分方式首先由区教育工作组各部门根据考核细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项评分,不设上限,也不保底,最后在年终按照一定比例换算至各部门的指标分数。这套考核细则不仅能够评估各部门的工作实绩,也能全面衡量教管会的整体实力。每学期进行初评,年度进行总评。考核结果将归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市教育局钱启龙副局长亲自撰写稿件,以“海东区实施乡镇教管会人员考核制”为题,在1993年第3期的《启东教育》上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1993年下半年起,我们推广了东元乡教管会实行的教师双向选择与结构工资制的成功做法与经验。通过下发相关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并邀请该镇的汤亚生辅导员分享经验。通过一年的学习与推广,全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统一了认识,大家感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所以从1994年暑假起,全区各镇乡均实行了教师双向选择与结构工资制,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教育工会的活力密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市教育工会主席冷玉英,以其部队转业团级干部的背景,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责任感。她督促各区组长亲自抓教育工会工作,并划拨专项经费,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以及文娱表演等。这些活动首先在各区进行选拔赛,之后各区再组队参加市级比赛,使全市的工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我是全市6个区组长中最年轻的,工作干劲足,办法多、措施实,每一次活动都亲自抓。所以,我区的代表队在全市的每一次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市教育工会领导的表扬。市局教育工会还组织各区组长外出参观学习,基本上每年一次,足迹遍布北京(天安门、故宫、毛泽东纪念堂、颐和园、亚运村、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地)、四川(成都、都江堰、三苏祠、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地)、湖南(长沙、张家界、武陵源、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居等地)、西安(原始部落、秦始皇兵马俑、张学良公馆、捉蒋亭等地)、厦门(鼓浪屿、集美大学、厦门植物园、陈嘉庚故居、石狮批发市场等地)、天津、北戴河、上海东方明珠塔等地,从而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1年秋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1年秋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3年在四川都江堰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3年在四川峨眉山金顶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5年在湖南韶山广场毛泽东铜像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5年在湖南刘少奇故居前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改革潮中的时代印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随着1996年底政府精简机构的决策,市政府撤销了区政府,区教育工作组也随之解散,成员们纷纷回归原单位。陈友文回到南阳中学,黄金兵、袁永兵、张永昌等3人回到向阳,朱文杰回到东海中学,张志新回到东元,徐平已任聚阳乡辅导员,我回到聚阳乡教管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海东区教育工作组任职期间,聚阳地区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家庭生活颇为舒适。我的办公室与宿舍仅一墙之隔,工作极为便利;电话机就在办公室内,随时可以接收和传达通知。我的妻子在聚阳初中任教,上班仅需步行500米;儿子在聚阳中心小学就读,学校就在家门口,无论刮风下雨上学无忧。但好景不长,1994年暑假,为了儿子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我们选择了东南中学,我妻子调至该校工作,儿子就读该校初一。为了方便每日往返聚阳上班,1994年6月,我花了4300元购买了一辆重庆80摩托车,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但这辆摩托车利用率极高,成为了我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见证了那几年我人生中的风雨兼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十项荣誉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期间获得的各类荣誉共10次。其中,1次受到南通市教委表彰,3次受到市政府表彰,5次受到市级相关部门表彰,1次受到海东区工委表彰。分别为:1992年11月,被市政府授予“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称号;1993年2月,被市政府记功;同年2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勤工俭学“先进个人”;1994年3月,被海东区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8月,被南通市教委和教育工会联合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同年4月,被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996年2月和1997年2月,分别被市教育工会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1997年3月,再次被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工会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