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柳青青</p><p class="ql-block"> 那年,春风依旧像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手,爱意满满,抚摸着山川,抚摸着大地,抚摸着皮肤枯燥的老杨老柳,抚摸着在饥饿中瘦骨嶙峋的子民。</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冰消融了;山泛绿了。毛茸茸的小草给饥饿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盼头!带来了坚定活下去的信心!高处,榆钱一串串压满榆树枝头,杨柳树的叶芽争先恐后迎风开张,一颗颗没有开放的柳絮,家乡人把它亲切地称作柳毛,排满了每一根柳枝;地上,苦菜、蒲公英、马齿苋、甜地丁等野草助力食不饱腹的人们撑起坚挺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地上的野菜野草刚露头就被团灭了,人们又偷偷撸着还未成熟的柳毛,采集着杨树的叶片。如果被生产队长或者某个干部看见你在破坏集体的树木,他们总会阻拦你或者处罚你。</p><p class="ql-block"> 把采集回家的柳毛,放上若干盐,在锅里炒熟,虽然味道苦涩,总是压住了饥肠中的辘辘声。或者把采摘回家的杨树叶,在开水里焯一下,用腌菜汤凉拌,再喝上几碗谷面糊糊,那才叫个幸福!</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时令不等人。过了立夏,杨树叶失去了初绽时的柔嫩,变得粗糙坚实纤维化,很难咀嚼下咽。大口大口一碗接着一碗大快朵颐的豪放吃相顿时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一个春夏之交,我在读小学。某天,我早早吃了早饭,到一个长辈家叫他的儿子和我一起上学,他们家里满满两大盆凉拌杨树叶,一大锅谷面糊糊,一大家人咀嚼的滋滋有味,热乎乎的谷面糊糊喝得汗流浃背,瘦癯的身子尽泛着希望的光!</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准备出发上学,村里一位半懂针灸的老头子来了,叫赵有成。说是给这家女主人,我应该称作奶奶的老婆婆来进行针灸,原因是老人家不小心从席子上插进大拇指一根刺,几天后有一条暗红色的线在皮下从这个刺的底端一直延伸到臂弯下,感觉整个胳臂麻木不仁。到第二天下午五点钟,老人家在昏迷中去世了。后来才知道,那是被感染后发生的急性淋巴管炎症,村里人叫做“红丝钉”,用一般的针灸方法根本无法治愈。那个时代,谁有钱到有实力的医院治疗求生?在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中,老人家带着一肚子杨树叶和千万个迷茫,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到这一噩耗,全村人为这位老人默默流泪!</p><p class="ql-block"> 据古代典籍记载,被判处死刑的人临刑前有一顿好酒好饭。可这位善良和蔼的老人,在通往黄泉路上,连一个十恶不赦的犯人那点待遇也不如。</p><p class="ql-block"> 人的泪水成分肯定是复杂的,而且喜极而泣的泪水成分和伤心难过的泪水成分绝对不一样:我不知道那天为老人家离去而伤心的人们流下了的泪水里,有哪些微量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