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记忆

南风

<p class="ql-block">广州被称为‘羊城’的起源主要与古代五羊传说相关‌,这一名称承载着对仙人赐穗解饥荒的神话纪念,并衍生出‘五羊城’‘穗城’等别称。‌‌</p><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广州连年灾荒,五位仙人骑五色羊降临,羊口衔稻穗赠予百姓,解除饥荒后仙羊化为石像。此传说最早可追溯至晋代《广州记》和宋代《南部新书》的记载。‌‌</p><p class="ql-block">越秀山五羊石像自1960年建成后,成为官方认定的城徽,强化传说与城市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是广州市最大的广场,2010年10月25日起全面向市民开放。</p><p class="ql-block">该广场位于广州市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总规划占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种植了超过600棵大树和古树,约两公里长的步行木栈道和占地超过1.5万平方米的浮岛湖。</p><p class="ql-block">周边规划建有39幢建筑,其中包括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p><p class="ql-block">广州国际灯光节从2011年起,每年年底在花城广场举办,与法国、悉尼并列为世界三大灯光节。</p><p class="ql-block">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广州国际灯光节选入2015年“国际光年”大型文化活动,并在“国际光年”官网作出了特别推荐。</p><p class="ql-block">花城广场灯光音乐会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以广州塔为中心,珠江两岸和新中轴线夜景为背景,联动花城广场现场音乐,上演大型城市灯光表演,打造节日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沙面(英文名:Shameen36</p><p class="ql-block">),别名“拾翠洲”。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面积为0.3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沙面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建立在此的机构,包括太古洋行(英)、美孚洋行(美)、三菱洋行(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这些至今还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大鳄。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巴洛克式、哥特式、折衷主义风格、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曾经的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因此被称为“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广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具象体现,是广州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大众了解广州、了解广府传统建筑艺术的必备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上下九是中国广州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区,由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组成,得名于明清时期西关商业聚落“甫”的历史划分。</p><p class="ql-block">上下九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原西关地区),是广州三大传统商业中心之一。其名称源于明清时期的“甫”划分——上九甫和下九甫(后演变为上九路、下九路),而“甫”是古代对码头或商业街圩的称谓,与水运贸易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广州美食</p><p class="ql-block">广州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发源地,其特色美食以肠粉、云吞面、煲仔饭、广式烧腊和经典糖水最具代表性‌,完美体现了岭南饮食文化中对食材本味与精细工艺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西华路美食街</p><p class="ql-block">广州西华路美食街是体验广东地道小吃的热门去处,以种类丰富的传统美食闻名。</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动工,民国二十年(1931年)竣工。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p><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广州博物馆以镇海楼为主楼,旧址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镇海楼总建筑面积438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镇海楼展区位于风景秀丽的越秀公园,馆址为广州名楼镇海楼及其周边建筑群。镇海楼曾名望海楼,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它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时守将朱亮祖为拓展城区,合宋代三城为一,修城墙横跨城北越秀山,并在最高处建此城楼。登楼眺望,羊城景色尽收眼底。数百年来,诗人墨客咏叹之篇不绝。清以来一直为“羊城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是公众读懂广州,感受人文湾区的文化窗口。</p> <p class="ql-block">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即永庆坊,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核心区,面积约76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融汇了人文古建、传统艺术、国际休闲、时尚潮流的广州核心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内有銮舆堂、李小龙祖居、民国大宅等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民居,周边坐拥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p><p class="ql-block">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主体有两大核心片区:北部的荔枝湾片区和南部的恩宁路(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片区,景区所在为5处相连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即:逢源大街—荔湾源、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西关风情、骑楼建筑、岭南曲艺,是较具岭南文化风味的地方之一。作为较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有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和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广州致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探亲一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