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文龙的随笔《精彩人生 铸就辉煌》

文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多彩人生 铸就辉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写在《周亚特奋进人生》一书后几句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皮文龙</span></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随友人赴周亚特老先生家参观其文玩藏品,获赠《两岸亲缘 周亚特奋进人生》一书。返宅细读之,甚为感慨。</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读一本传记,就如同认识了一个人。”读罢此书,我深感到了周老的不凡。虽然出身名门,世代簪缨,却在曲折中成长,经受磨砺。后来从事地质技术工作,渐渐崭露头角,硕果频结。由于表现出色,又当选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副主任,参政议政。从领导岗位退下后,又老有所好,迷上收藏。</p><p class="ql-block"> 周老干一行,专一行,且以过人的天赋,探索新奇的个性,演绎出一幕幕奋进人生的精彩活剧。</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活中,他总是能很理智的分析自己内心需求,大胆且适时地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并以超越常人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新领域,充满了激情,勇于挑战。周老的一件件感人故事,一段段人生历练,共同勾勒出一幅幅精彩的人生画卷。让我们沿着周老成功的脚步,去分享他所铸就的人生辉煌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立志勤学成大器</b></p><p class="ql-block"> 周老祖父周茀田,是一名归隐田园的爱国将领。其父周书楷,幼承家训,矢志报国。开展抗日外交,争取国际支援。维护中国主权尊严,反对“台独”行径,赞成两岸和平统一。从事外交工作五十余年,是一名资深外交家。因其履职台湾,身份特殊,周总理曾指示,做好周书楷在大陆亲属的工作。其生母汤铮训,潇湘才女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周老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世家,本应享受荣华富贵,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由于祖父不幸离世,周家的生活和精神支柱砰然坍塌。直到解放后,姑姑周书芳送亚特上学,连学杂费、书本费都交不起。</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挑起内战。其父周书楷随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殊不知,这一别,骨肉分离四十载,也让周亚特童年的磨难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梦想在远方,路就在脚下。家庭的变故,也更加激发了他顽强学习的拼劲与不懈求知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收获。1954年,他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孝感高中。高中三年,周亚特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思考也更开阔了。1957年,他又如愿考取大学(当年招生数锐减,又受到海外关系影响),被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录取。拿到入学通知书那一瞬间,他突然觉得这份沉甸甸的通知书,就如一把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也更是一座铸就人生辉煌的基石。于是,他苦苦求知五年,并以优良成绩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 驰骋梦想,扬帆起航。周亚特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对他而言,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只有肩负起时代重任,带着满满的知识与热情,不忘初心,才能够迎接一个个崭新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二、矿海无涯勤为舸</b></p><p class="ql-block"> 1962年10月,周亚特先生以优良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冶金部地质勘探公司工作。尽管转战全国各地,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尤其是文革十年,因家庭出身以及父亲身处台湾,曾受到冲击,挨过批斗,也下过乡,可对于踌躇满志的周亚特而言,一切艰难困苦,都是过眼烟云。1972年春,由江西调到湖北黄石市大冶湖北省第一地质队后,他又背起行装,攀上层层山峰探矿,心中却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 由于勤奋好学,1976年,周老被调到鄂城陈盛铜铁矿区工作。1977年,又对铁山岩体东部的巷子口铜硫矿床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撰写了一篇有份量的学术论文,这一成果受到省地矿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此后,周亚特又喜遇我国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邵跃这位伯乐,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 </p><p class="ql-block"> 1979年,周亚特奉命前往北京出席地矿部化探科技攻项协调会,返回后,周亚特对铜绿山铁帽与原生矿体分别研究,以原生矿体为主体,以恢复其成矿本质的规律,因而取得了成功。</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受到应有的尊重。周亚特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科研与教学,并与同仁一起顺利提交了《湖北省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及其外围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预测研究报告》。此报告立即引起重视。这一研究成果198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三等科技成果奖。随后,又接着完成多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奖励,成为在全国勘查地球化学界小有名气的专家。</p><p class="ql-block"> 周亚特在化探科研中的突出成绩,工作热情和组织能力,受到地质同行的推崇,也引起了国家地质部科技司主持物化探项目负责人吴承烈教授的重视,周亚特在完成地矿部“五·五”(第五个五年计划简称)科技攻关任务后,于1982年底又承担了地矿部“六·五”(第六个五年计划)科技攻关项目一一“金、锡、钨、银、铅、锌等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及原生晕分带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即“鄂东南地区铜、铁、金等金属矿床原生分带”(课题编号64-3-3)。次年七月,又承担部科技司、地矿司组织的“原生晕我盲矿方法技术”的推广项目——“湖北大冶鸡冠咀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深部盲矿预测研究”。周亚特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同时承担国家的两个重点科研项目,可以想象,其任务是多么繁重。尽管如此,周老与他的团队都能勇于突破,不断开拓新的科研领域,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三、勤政为民功业盛</b></p><p class="ql-block"> 从1980年至1983年,周老曾三次放弃了调入大院大所的机会,甘心于留在远离大城市,仅仅每周周未与妻儿团聚一天的地质队工作和生活,源于希望在地质队、在矿山搞研究,多出些好的科研成果。同时,他也发自内心地感激黄石市委、市政协领导对他的器重。 </p><p class="ql-block"> 1984年初,周亚特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后又当选市人大副主任,工资待遇也迅速调为行政十六级(副厅级的工资下限),政治上享受副厅级待遇,开会坐主席台、外出参观、调查迎来送往,十分风光。地质队对他经常外出用车、用钱较多,渐渐感到难以承受。于是地质队领导建议黄石市委将他调到市内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己也感到长期与家庭分居也非长久之策,终于也同意离开地质队,调往黄石工作,因为政协副主席是个兼职而非专职工作,因此,周亚特的工作还得重新安排。</p><p class="ql-block"> 中共黄石市委对周亚特的工作安排也很重视,市委统战部长吴杰山与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渠吉元提出了三个部门任他选项择。考虑到科协工作较为宽松,另外,周老对科技群团管理工作也较为熟悉,最后市委尊重他的意见,将其安排到黄石市科学技术协会任专职副主席。从此,开始了他的人生另一个新的职业生涯。1988年3月8日,周亚特当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这十年中,他主动献言献策,并分别受钱学森邀请出席科学家茶话会、政协小组发言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还曾经被温家宝总理给了一个发言的机会等。</p><p class="ql-block"> 是金子总会发光。周亚特先生干一行,爱一行。在市科协,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所分管领导的科技咨询服务获全国“金牛奖” 、其软科学研究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其本人又被誉为软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周亚特参政议政,并多次在全国政协会上为百姓发声。其出版的《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一书,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也获得国内外朋友的赞许。诚如周亚特先生所言:“党和人民给了我参政议政的机会,我要当作一种神圣使命来完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他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领导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四、天地灵气藏古香</b></p><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十多年前,周老从领导岗位荣退后,已功成名就,按理,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可是,周老却不走寻常路,迷上了收藏,一干就是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凭借着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独到的眼力,硬是在黄石收藏界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了一位知名的民间收藏家。</p><p class="ql-block"> 周老玩收藏,除了主攻杂项外,还剑走偏锋,收藏冷门藏品。</p><p class="ql-block"> 无庸置疑,周老继承了其父亲的一批藏品,起点较高,在诸多藏友的指导下,近年也收藏了不少好东西。当然,好的青铜器、陶瓷、字画动辄数万、十万元,他作为工薪阶层,只能看看而已。前几年,印章、文房清玩、牙雕这些冷门藏品的价值未被民间收藏者充分认识,价格也不高,他在这方面淘了不少好东西。特别是印章,他十多年前淘到一枚田黄石印章,当时卖家只要七百元,现在已翻了几十倍。</p><p class="ql-block"> 又如:十多年前一个清中期的象牙笔筒,卖家开价仅2700元,其他买家认为出价太高,不愿购买,周老二话不说就买下了,现在市场价格至少番了十倍以上。</p><p class="ql-block"> 周老对印章收藏特别下功夫,每枚印章不仅研究其材质、篆刻艺术,更重在研究印文的含意,每枚印章都认真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做好笔记。</p><p class="ql-block"> 周老收藏,门类庞杂。主藏印章(300多枚)、鼻烟壶(200多个)、奖章、纪念章(数十枚)、玉器(100多件)等。其他杂类如:字画、信札、名人照片、文房诸器、瓷器、牙雕等,计有数千件。细细品之,精美绝伦,巧比天工,各呈异趣。</p><p class="ql-block"> 收藏古已有之,有以所得珍奇,密藏隐处不示人者;也有邀约同好,把赏评玩可藏什物,当作人生一快事者。而亚特先生当属后者。周老一直倡导“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收藏理念,愿以所藏,广交同好共赏之,共悦之,并亲力亲为,组织联谊,出刊宣传,还为市档案馆捐献字画、名人信札1300多件,进而为我市收藏文化之推进,贡献其卓越之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拥有高远的人生境界;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醉心于田园山水之间;周敦颐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彰显其高洁傲岸的情操;而周老以人生奋进四部曲“读书(学业优异)、探矿(成为专家)、从政(誉为软科学家)、收藏(民间收藏家)”,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可谓是异彩纷呈,步步生辉。他的闪亮人格、坚韧不拔、挺直的脊梁、超强的自我意识,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信仰、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为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