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靓靓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地道战》,给我留下了这辈子都磨灭不了的深刻印象。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中的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在日寇偷袭中,高老忠敲钟报警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并把地道从村内延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最终高家庄民兵和八路主力及游击队一起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原本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地道战》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摄制组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合成”而成。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将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村村相连、户户相通”的地道网,筑成了能攻能守的“地下长城”,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驱车来到位于河北保定清苑的冉庄地道战遗址,穿行在低矮的地道中,透过珍贵的历史实物,重温那段烽火岁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学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 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p><p class="ql-block">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际任务的需要,纪念馆几度变更。纪念馆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于1991年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门匾,展厅内珍藏着大批革命文物,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再现了当年情景。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 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井、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冉庄地道战遗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馆名,杨成武、吕正操、张爱萍、魏巍等老一辈革命家、著名作家等亲临遗址参观并题字留念。</p><p class="ql-block">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遭日军“五一大扫荡”后,中共冀中区委为保存实力,发动群众在河北冉庄等地挖掘地道,形成“能藏能打、可攻可守”的地下防御体系,这一创举成为平原游击战的典范。冉庄全村 600户参与挖掘,形成全长 16公里、深2—5米的三层立体网络,包含了指挥部、陷阱、射击孔等设施,户户相通、村村相连。1945年6月20日,30余名民兵依托地道,以土枪、地雷、自制武器对抗 200多名日军的进攻,利用暗堡冷枪、烟囱射孔等战术,毙伤敌50余人。日军曾使用烟熏、灌水和毒气等手段,均告失败,惊呼是“进了迷魂阵”。冉庄地道战开创了“地下长城”模式,后来被推广到华北 100多个县,总计地道超过1.2万公里,牵制日军超过5万兵力。冉庄地道战实现了全民皆兵,妇女儿童参与情报传递、制造武器,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并且冉庄地道战产生了深厚的国际影响,越南的抗法战争、中东抵抗运动均借鉴了地道战的经验。1963年拍摄的电影《地道战》成为全球革命题材经典。冉庄地道战以1:10的战损比,印证了毛 泽东“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的论断。冉庄地道战将农耕文明的地窖传统转化为现代游击战术,被誉为“东方地下的马奇诺”。</p><p class="ql-block">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现有收藏品 363件,其中革命文物98件,包括一级革命文物四件,并充实了大量的照片、图表、雕塑、绘画创作,利用丰富的陈展手法及互动模拟射击、幻影成像、三维图像、光电感应等高新技术,让展览更具参与性。纪念馆布展风格以庄重、朴实、体现特色为重点,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为主题,以冀中平原地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在抗日斗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为主线,以冉庄地道战为重点,向人们展示了冀中地道战波澜壮阔的斗争史,颂扬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