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攻守易形, 寇可往我亦可往</p><p class="ql-block"> 南海风起时,辽宁舰甲板上的歼-15划破长空,这抹银灰色轨迹恰似历史长河中的回旋镖。二十年前,当第五代战机F-22首次亮相冲绳基地,某些势力曾断言"中国空军永远造不出隐身战机"。而今,歼-20以"威龙"之名刺破苍穹,其鸭翼设计暗合《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军事攻守的转换从来不是简单的装备竞赛。2016年南海对峙期间,美军"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在山东舰服役前三年仓皇撤离,这个时间差里藏着战略博弈的密码——当中国在吉布提建立首个海外保障基地时,某些人惊觉"第一岛链"已成虚设。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强调:"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今日之攻守易形,实为综合国力较量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 东风-41洲际导弹划破太平洋上空时,其轨迹勾勒出的不仅是14000公里射程,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寇可往我亦可往"的现代诠释。从也门撤侨到亚丁湾护航,中国海军用十年走完西方百年航路,这背后是055型万吨驱逐舰下饺子般的列装速度。当美军最新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因技术缺陷缩水建造时,055大驱已形成完整作战体系。</p><p class="ql-block"> 历史从未重复,但总在押韵。佩洛西窜台事件中,解放军用环岛军演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恰是《六韬》"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当代注解。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甲午海战时那个需要"定远""镇远"两舰撑起门面的弱国,当福建舰弹射起飞歼-35的瞬间,太平洋两岸的军事天平正在发生根本性倾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