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武汉大学73级半导体专业的同学,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上的大学。那是1973年,中国教育方针強调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生产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所以,当年的我们是经过“推荐、选拔(考试)”才脱颖而出的。</p><p class="ql-block"> 在上大学期间,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很认真、刻苦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大学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成绩。</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2日在武汉同学吴人俊的组织下,我们又一次相聚在武大校园。在我们每到一处的回忆中,就有滔滔不绝的精彩故事;在我们每张照片里都留有着灿烂幸福的笑容……。大家“似乎觉得此时此刻的交流比起在上学时的学校生活还要多些,女同学回忆的校园生活比当年男生眼中看到的要更精彩得多,男生则还是当年那个样子。几十年以后,学校的样子变了,武汉的样子也大变了。但是同学们的性格谈吐还是当年那样纯真,没有感到生活工作的磨炼给人造成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学时光,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珍惜这段回忆,感恩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5.12</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5.12日)我们73级半导体专业的部分同学相聚在武大,欣赏母校的发展,重温当年上大学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学们好!</span></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简称万林艺术馆)是由83届校友陈东升(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捐建、以艺术与科学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该馆以陈东升父亲的名字命名。2015年开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400平方米。 该博物馆特色:</p><p class="ql-block"> 之一:存放了武汉大学建校132年来,积累下种类多样的藏品,有动物标本、有考古专业师生抢救发掘出的珍贵文物、还有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科考队员从极地带回的标本等。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有馆藏文物7669 件(套),年参观量 27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之二:建筑外观(称“飞来石”)与旋转楼梯:银色流线型外墙搭配几何镂空设计,晴天时光影效果极佳;内部旋转楼梯在三楼仰拍可呈现科幻感螺旋构图。</p><p class="ql-block"> 之三:屋顶观景台:提供270°俯瞰武汉大学校园及周边区域的视野。</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万林艺术博物馆》的三楼</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万林艺术博物馆》三楼品尝咖啡小憩会。</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的《中心湖》,是我们当年锻炼身体和散步最方便的地方。今天大家不约而同的站在湖边与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物理系学生五舍,曾是73级和74级半导体专业男生住在一楼,現在是女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 这间房曾是童隆泰和耿显和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靠他们左手边的一楼这间宿舍,曾是刘二理和王伦应住过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物理系学生六舍,曾是73级和74级半导体专业女生住在三楼,现在是男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女生当年就住在三楼那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片五、六宿舍对面的树林,曾经是我们早读和自由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行政机关大楼</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圆顶《理学院》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理学院》楼的教室内。</p> <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在这里上过课,做过实验。</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老斋舍》,建于1930年3月-1931年9月 ,是武大早期建筑群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斋舍由四栋宿舍组成,通过三座罗马券拱门连为一体,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屋前檐眉与亭楼顶均用绿色琉璃瓦覆盖。- 中西合璧:罗马式的圆拱门配上中国传统的歇山顶亭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p><p class="ql-block"> 老斋舍最早是男生寄宿宿舍,抗战时期,武大西迁,老斋舍被日军辟为作战指挥部和伤兵疗养处;抗战结束后,武大迁回珞珈山,老斋舍重新作为学生宿舍,如今被用作博士生宿舍 。</p><p class="ql-block"> 老斋舍见证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武大学子的青春记忆。这里设有“六一惨案”纪念碑,涂成红色以示铭记,增添了历史纪念意义 。</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老宅舍的顶楼。</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老斋舍顶部,是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它建于1933年10月-1935年9月,建筑面积4767平方米。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内部采用了西武的回廊,将“中西合璧”的风格发挥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以收藏历史文献为主,现存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包括800多种善本、1000多种方志、400多种家谱和2600多种历史报刊等全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曾是该校最大的图书馆,后成为古籍馆(特藏部),现作为校史馆,同时馆内大厅继续作为自习室面问学生开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负一楼《校史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大家情不自禁的回忆当年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于旋激情澎湃的唱起当年《工农兵学员之歌》,一下子把我们的思路拉回当年风华正茂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的《宋卿体育馆》 :位于狮子山西部南坡底,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动工,1936年竣工,由黎元洪之子黎绍基和黎绍业将筹建江汉大学的基金转捐给武汉大学而建造。该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5米,宽21.3米,高15.1米,建筑面积2748平方米,共两层,上层为球场,下层为健身房。其屋顶采用三绞拱钢架与钢筋混凝土相结合,孔雀蓝琉璃瓦屋顶随三绞拱的弧线轮廓转折,形成轮舵式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是20世纪30年代体育馆建筑经典佳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1947年,武大六一惨案追悼会也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也是当年我们武汉大学兰球队在此球场上“叱咤风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武汉大学女子兰球队,我是中锋10号。在这个兰球场上,我们武大女兰团结一心,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顽强拼搏胜利多少个高校兰球队,并在1975年我们荣获湖北高校女子兰球冠军称号。</p><p class="ql-block"> 50年的今天,我又回到这个地方,思绪万千……。我想念我的兰球伙伴们,我留念当年的兰球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步行来到了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东湖》,这里曾我们上游泳课、自由玩耍渡湖的地方。大家有说不完的情趣故事,也有谈不完的青春闹事……。</p> <p class="ql-block"> 千里筵席终须散,</p><p class="ql-block"> 真情缱绻别亦难。</p><p class="ql-block"> 江城分手向北望,</p><p class="ql-block"> 来年瑞阳五台山。</p><p class="ql-block"> --- 袁元(河南发致)</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是</p><p class="ql-block"> 这次大学同学聚会,是大家盼了好长时间的活动。我因腰部住院治疗刚出院,仅仅只陪着大家在武大校园玩了一天。为了刻意记住这难忘的日子,我将收齐的2025.5.12的照片和录像,做了这个美篇以之保存留念。我盼望明年的山西行,养好腰椎,全程参与。</p> <p class="ql-block"> 2025.7.17 久乐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