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高温,连续好几天40度,热得昏头脑胀,空调从早到晚开的不停歇,早上趁稍许有点微凉出去买菜,一会的功夫衣服就被汗水浸得焦湿,头发湿漉漉的,额头上的汗都可揪下几把,回家赶紧开空调,换衣服。稍等片刻暑热才消了去。</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人说,要是没空调或突然停电,这日子简直无法过,你看这么高的气温,很多人到外地避暑去了,有不少中老年人到地铁站,商场蹭空调。偶尔因线路故障停一会儿电,就像要了命,个个鬼哭狼嚎,热不欲生。妈呀,叫人咋活。</p> <p class="ql-block"> 没电,没空调的日子真的不能过了。</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哦,我唱反调说不是,说这话我是有心里准备的,要招致一大批人的责骂和批评,你能,你去过吧,我鼻子一哼,哼,我过怎么啦,又不是没过过,还不是照样活过来了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经历没电,没空调的日子,当然也没电扇哈。那时也有40度的天气,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西下,到处都是金灿灿的,蝉鸣虫叫,大黄狗热得吐舌头。很多家庭都是平层瓦房,木板墙壁,经烈日整天猛晒,屋内像口大蒸笼,闷热无比,墙壁,桌子,板凳全像火烧过烫手,大人,小孩只要空闲,手里都拿的都是油脂扇,蒲扇,一个劲的往脸上扇风,既解暑热,又驱蚊虫。那时夏天的蚊子多,没有驱蚊水,蚊子咬了,又痒又痛,用万金油在蚊子叮咬处抹摸点就没事了,那时没有蚊香,晚上驱蚊点的蚊烟,这蚊烟是一种纸制长条状的东西,大约一米长。里面掺合木屑和有驱蚊的药物,点燃后烟雾缭饶,满屋都是那药的气味,天亮蚊烟燃尽,地下留下蚊烟一般长的灰烬。我有个同学家里就是筑蚊烟卖的,他一放学就帮大人筑蚊烟,我经常找他玩,看他把木屑掺进纸管里,扎实,打结,然后十根一捆,傍晚到闹市口去卖,或走街窜巷的叫卖,我跟他去过很多次,很多的陌生小巷子都是他把我带熟的。</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热,不只缺电,家家户户都是用的煤油灯,有的困难家庭用的煤油灯还是用墨水瓶自做的,一根灯芯浸在煤油里,一点微弱光亮在狭小屋子忽闪忽闪的,一半是人的清晰轮郭,一半是模糊背影。大人们在灯下扎袜垫,抽旱烟袋,一群小孩围在煤油灯下做作业。</p> <p class="ql-block"> 说了缺电,又来说缺水。我们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都要到一公里远的河里去挑,大人挑满桶,小孩挑半桶,一个大水缸要盛十大桶水,来来回回四五次才能装满,因此家家户户都节约用水,洗脸用完的水用来刷马桶,洗澡水用完留着做炭圆,洗菜的水用来洗手,循环使用,一点不浪费。连续40度的高温,到处晒得一片枯黄,太阳落山后,我们将废水用来浇在墙壁和地面,那时家家户户都出来浇水降温,一盆盆水倒下去,地面发出滋滋的声音,像饿极的婴儿在使劲吸吮奶汁。浇了水的地面返出阵阵潮热伴随一股地气升腾,比浇水之前似乎还要热。稍过一会,便凉爽了许多。那时我们邻居中有家当官的,方圆几公里唯有他家安了自来水管,每当太阳下山,他家就用塑料软管开起自来水冲刷地面,墙壁,房顶,羡煞了众多人家,趁他家浇水,左邻右舍赶紧拿出自家的桶儿盆儿去接水,给他家点头微笑道谢,欢天喜地的往家里提。</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夏天也是酷热难挡,夏夜更是难熬。天还没完全黑,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板板床,一条最宽不过四五米的街道,每家都开始摆长凳,铺竹条钉在木块的凉席在上面,摆上谷糠枕头,大人,小孩睡在上面,手里拿着扇子,数得天上亮晶晶的星星眨巴眼睛,看着月亮在云层里穿梭,个个都喊热得遭不住,小孩们热得全身都是汗水,头上身上长满痱子。大人手里的蒲扇不停的给他们扇,小孩吵着吵着就睡着了,大人忙着把蚊烟点起,才昏昏欲睡,刚睡着就被半夜热醒的小孩吵醒了,又睡眼朦松的拿起扇子一阵使劲的扇。</p><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里的大姑娘因为天热,穿得清凉,不好意思在街面上睡,就在家里搭上凉床,把大门打开,让空气流通。</p> <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里会想办法,将几把蒲扇并排钉在一块木板上,吊在空中,用一根绳子穿在滑轮上,一个人牵着绳子拉,成排的蒲扇摆动,风力成倍,屋里顿时凉爽许多,只是辛苦了使劲拉扇的父母,扇底下的孩子们乐陶陶的。</p> <p class="ql-block"> 想想曾经的热,仿佛就在昨天,和今天的热,同样酷热无比。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的热,没有电,逃无可逃,去乡下,又怕给亲戚增添麻烦,都不富裕,蚊虫更多,避无去处。现在的热,电扇不过瘾,有空调,空调吹腻了,可找海拔高的避暑胜地去逍遥,时代变了,要求也不一样了,热还是那样的热,对付它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