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赛里木湖

冬虫

<p class="ql-block">作者:冬虫</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8838229</p><p class="ql-block">图片:作者</p> <p class="ql-block">我向来以为,所谓"仙境",不过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虚妄之词。然而当我站在赛里木湖畔,竟不免踌躇起来——这碧波荡漾的湖水,确乎有些仙气了。2025年5月中旬,我和老伴飞抵新疆乌鲁木齐,开始了我们愉快的南疆十日游。</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五号,我们的旅游地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车行至湖畔,已是午后。七月的阳光颇烈,照在湖面上,却奇怪地失了锐气,只将湖水染成一种难以名状的蓝。那蓝不是天空的淡蓝,亦非海水的深蓝,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又似乎超脱于两者之外。湖水极清,清得能看见数丈下的石子,偏又蓝得如此浓郁,使人疑心是天上仙人打翻了颜料缸。</p> <p class="ql-block">湖边游人如织,多是红男绿女,举着各色器具拍照。他们笑着,嚷着,摆出各种姿势与湖水合影。湖水无言,只是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卵石,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叹息。我沿湖岸独行,避开人群。愈往西走,游人愈少,湖水也愈发幽静。对岸的雪山倒映在水中,竟分不清哪是山,哪是影。偶有水鸟掠过湖面,激起一圈涟漪,转瞬又归于平静。这湖水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吞噬一切喧嚣,只留下纯粹的蔚蓝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岸边有一老翁垂钓,面色黝黑,皱纹里夹着风霜。问之,乃本地牧民,自云在此垂钓三十余年。"三十年前,"他指着湖心,"那里鱼多得很,现在少了。"又道:"游客多了,鱼就少了。"言罢,继续盯着浮标,不再言语。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湖水依旧蓝得醉人,却不知底下藏着多少变迁。</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晚,游人大都散去。湖面泛起微波,将夕阳的余晖揉碎成万千金片。远处牧民的毡房升起炊烟,与湖上的水汽交融,模糊了天地的界限。此刻的赛里木湖,确如仙境一般了。湖边有许多露营和旅居人在散步,我真是佩服这些露营的人,旅居人直接是每天二千块钱包下一个四居室民宿,此乃大手笔也,我等小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可没有半点的妒忌哦。人家是东北来寻暖的,我来自四季如春之地,就不和人家抢位置了。想想还是我们的气候好,不用这样寻暖避暑的。心中不免一喜,甚至于还有点小得意。</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遇一队旅行团,导游正高声宣讲:"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湖水永远不增不减……"众人啧啧称奇,纷纷拍照。我想起老翁的话,看着这些兴奋的面孔,竟无端想起那些在湖底渐渐消失的鱼。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湖畔钓鱼人的声音又回响在耳边。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p> <p class="ql-block">夜色完全笼罩湖面时,我最后一次回望赛里木湖。黑暗中,湖水依然泛着微光,仿佛真有灵性一般。这滴"大西洋的眼泪",在人们的赞美与践踏中,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与哀愁。仙境或许本不存在,只是人心中的幻影。而赛里木湖,真真切切是新疆的骄傲,新疆的明珠,新疆的母亲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