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ata-pm-slice="0 0 []"><b>4月20日,谷雨。雨生百谷,清净明洁。</b><b></b></h3></br><h3>最美人间四月天。每一天都有新开的花。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倾听。</h3></br><h3>桃花谢过不久,杏花、梨花也褪去了残妆。山樱、紫叶李隆重登场了,但一场春雨之后,只余满地落红。紧接着,村子里各家各户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了。主力军自然是新来的租户,前庭后院,争色斗艳。村民的门前大多开垦成菜地,然后种上一两株果树。有桃树、李树、枣树、枇杷、柿子、橘子、花椒。但也有不少人在空地种了些花草。日子安稳了,也就有了闲情逸致,学着城里人,侍弄起花花草草了。也是,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出点意趣。</h3></br><h3>最多的是月季。各种各样的月季。这些中土的原住民,漂洋过海传入西方,与外族血统结合后,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灌木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有单瓣的、重瓣的、半重瓣的;有粉色、黄色、玉白,有大红、橘红、玫瑰红……它们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齐刷刷地绽放,赶赴一场春天的集会。</h3></br> <h3>村东头种了大片的鸢尾花,紫色的花朵压满枝头。鸢尾花是西方画作中常见的题材,梵高把最后的热情给了它,莫奈用它植满自己的秘密花园。在我眼中,它们叶如碧剑,花形灵动,如同莫高窟里的敦煌飞天,身姿纤巧,舞步轻盈。</h3></br><h3>村西的一家租户许久没来了,院门紧闭,一株络石却沿院墙攀缘而出。藤条质地坚韧,叶片深绿如墨,其间缀满乳白色的小花。每朵花都有五个花瓣,如同风车的叶轮,朝着同一方向旋转,转出淡淡的清香。“风车茉莉”的别称,还真是贴切得很。</h3></br><h3>相比络石的柔和、醇厚,金银花的香味更加清新怡人。村主任家的那株金银花有些年头了,老藤缠绕着门前的香樟,攀爬了一米多高。花瓣微曲,花蕊细长,玉白与金黄相间,密密地挤满枝头。金银花是一蒂二花,雄雌两朵花成双成对,相互依衬,如鸳鸯交颈,又如仙鹤对舞,看着让人心生欢喜。</h3></br><h3>村子里还有一位多肉达人,好像是村妇联主任,40来岁,微胖,总是一副笑盈盈的模样。她家门前养了100多盆多肉,都是十几年的老桩,摆放在高低错落的木架上。品种繁多,我能辨识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比如胧月、蒂亚、芙蓉雪莲、绯花玉、黑法师、长寿花。门前多数时候搭有大棚,夏天遮阳、冬天防冻。到了春季,大棚撤除,原本灰暗、萎靡的小东西,全都变得饱满、艳丽,该变色的变色,该开花的开花,她的门前,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h3></br><h3>好几户村民在门前种了朱顶红。叶片翠绿肥厚,与君子兰相似。茎秆直挺,顶端开出两朵喇叭状的大花。花瓣是深红色,吐出金黄色的花蕊。看着喜庆,却为我所不喜。只因这花色过于艳丽,像两个大张着的血盆大口,给人一种妖艳而诡异的感觉。百度一下,果然有毒,误食会引起厌食反应,甚至是腹泻死亡。</h3></br><h3>也不知是谁撒下的种子,村道两旁,冒出一丛一丛的月见草。花朵呈杯盏状,薄如蝉翼,又有着绸缎般的质感,初开时为淡粉色,后转为水红,娇艳迷人。路过时,脚步带起微风,这些小精灵就开始摇头晃脑,甚至努力地探出头,想亲吻你的足尖。</h3></br><h3>“臭名昭著”的石楠也开花了。村子四周种了好几排,气味真是难闻。散步经过时,不得不掩鼻急行。为什么要种石楠呢?虽说它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可是田野空旷,空气清新得很,哪用得着净化?不过,村子里一向蚊蝇甚少,或许有它一份功劳?</h3></br> <h3>我家的后院,也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郁金香开得张扬而热烈。海棠如醉时西子,有不胜娇媚之态。大丽花红艳艳的,像女子招亲时抛下的绣球。粉色杜鹃安静地待在角落,显得那么温柔、优雅。红木香在月亮门一侧舒展身姿,吐出点点胭红。前年栽下的十几株木质蔷薇,个儿长高了,花朵也比往年大些,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条,掩住了花园小径。开得最热闹的当然是月季了。品种有玛格丽特王妃、自由精神、樱霞、夏洛特夫人、黄金庆典。南面的院墙上,粉白色的花朵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院门口的圆形拱架,粉的、红的、黄的,各色花儿密密匝匝、层层叠叠,把院子装扮得花团锦簇。入鼻处,一股略带甜味的果香,引来蜂蝶无数。</h3></br><h3>我连枝带叶剪了几株月季,插进花瓶,注入清水,供养到客厅几案。一年四季,我总会在室内供几株瓶花。什么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花草带来的那份氛围和气韵。一剪疏梅,一丛枯草,三五朵月季,哪怕插在空玻璃瓶里,简陋的屋子,立时有了摇曳的情致。</h3></br> <h3>各种各样的野花也被春风唤醒了。</h3></br><h3>最早开花的是肾子草。天蓝色的小花,点缀于一片翠绿的叶丛中,清秀可爱。生长极快,前几天还是星星点点几朵,转眼间遍布田间地头。花瓣上有细细的条纹,像是长着长长睫毛的蓝眼睛,扑闪扑闪的,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它有个奇怪的学名:阿拉伯婆婆纳。听着像是一串咒语,咒语一念,春天就来了。</h3></br><h3>泥胡菜。叶片碧绿,是江浙一带做青团的好材料。茎秆修长挺直,上部分枝,探出五六个紫红色的花苞。风来我不倒,风去我飘摇,一副逍遥自得的姿态。</h3></br><h3>花叶滇苦菜,又叫续断菊,叶片锯齿状,开黄色小花,雏菊状。花期短,一周后就结出白色绒球状的果实,与蒲公英相似,风一吹,种子四处飘散。</h3></br><h3>打碗花。延蔓而生,大片大片地伏卧在路边。叶片很好看,如同吕布的方天画戟。花喇叭状,初看以为是牵牛花,但颜色却是娇嫩的粉红。</h3></br><h3>木茼蒿。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野菊花。颜色有白有黄有粉,清新优雅而不失娇俏,东一簇西一簇地,散布在田间小路。</h3></br><h3>刺儿菜,学名小蓟。花朵很特别,像是染成紫红色的爆炸头。脾气也是火爆的,叶缘有细密的针刺,不小心碰上,会被戳得你龇牙咧嘴。</h3></br><h3>芫荽。其实就是香菜。来不及采摘,老了,也长壮了、长高了,辨识不出原先的模样。二尺多高的茎秆上分出几个杈,像是撑起了几把伞,每把伞顶着五六朵白色小花,每朵花有四五个小花瓣。掐一朵,指尖药香浓郁,久久不散。</h3></br><h3>紫云英。休耕的稻田里,从一片匍匐在地的绿毯中,擎出一支支紫色的花朵,远远看去,仿若紫色云霞落到了地面。紫云英是用来肥田的。这么美丽的花儿,命运却令人叹惋。插秧之前,农人们会把它翻耕到泥地里,任其腐烂,以增肥力。</h3></br><h3>野甘蓝。叶片肥厚,茎秆粗壮,从茎的顶端抽出长长的花苔,开出灿烂的淡黄色花朵。花谢后,角荚成熟开裂,种子随之散尽,野甘蓝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h3></br><h3>日夜更迭、四季轮回、花开花谢,无不是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循序往复。大自然一遍遍地暗示和告诫我们,我们终将失去一切,何不好好珍惜当下。</h3></br><h3>桑葚上个月就开过花了,花无艳色,亦无浓香,极细小,青白色,聚成穗状,藏在绿叶底下,不细看是寻不见的。花期也极短,不过三五天光景,就悄悄萎去,开始孕育果实。村东头一大片空地,村委会种上了几十株桑葚。此刻桑葚已经成熟,我下地摘了一些,手指很快染成了紫红。熟透的桑葚紫润晶莹,软糯饱满,一口咬下,汁水四溢,清甜与微酸在舌尖共舞。这是孩童时难忘的滋味。</h3></br> <h3>回村时,见地面散落着一些枯树枝,几只小鸟东倒西歪躺在那里。走近细看,是喜鹊的幼鸟。一只已经断气,还有一只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有三只还算精神,见我靠近,扑腾着翅膀,努力地想站起来,却软软地瘫倒在地。昨夜狂风骤雨,估计是从鸟巢里吹落下来的。抬头一看,果然,香樟树上有一个鸟巢,外形已经变得松垮。两只大喜鹊在巢边飞来飞去,发出凄厉的鸣叫。</h3></br><h3>我担心它们被过往车辆碾压,将活着的四只一一捡起,用衣襟兜着回家。两只大喜鹊自然不知我是一番好意,在头顶一路追赶,叫声急促、尖利,既像是哀求,又像是咒骂。回到家里,我找来鸟笼,将小鸟关在里面。九九和杰瑞好奇地观看,倒也没表现出敌意,几只小鸟却吓得瑟瑟发抖。最小的那只可能是饿急了,挤到笼门边,伸长脖子,张着嫩黄的小嘴,向我讨要吃的。嗷嗷待哺说的就是这样子吧。可我哪有虫子给它吃呢,还是送回给它爸妈吧。担心它们冻着,找来一条干毛巾裹着。又怕附近的猫狗给祸害了,把它们藏到树下的草丛里。大喜鹊见我去而复返,手里捧着它们的孩子,不明就里,在我身边上下蹿飞,拼命地叫唤。叫声一声比一声凄厉,凄厉中透着绝望。其中一只朝着我俯冲而下,试图发起攻击,终究不敢,便转身用尖喙拼命啄击树枝,啄得呯呯作响,就像一个陷入悲愤和绝望的人,哭天抢地、捶胸顿足,看着让人心酸。</h3></br> <h3>下午碰见村主任,和他说起这事,他说得放回窝里才行。我也想过,但树太高,我家梯子够不着。于是村主任找来长梯,两人合力把它们送上鸟窝。两只大喜鹊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图,不再吵闹。树很高,越往上枝干越细,风一吹,枝叶摇晃,不觉有些腿抖。鸟窝居然有两层,上层简陋些,下面一层铺着软草和羽毛,一只没被吹落的小喜鹊缩在角落。巢穴外表看起来粗糙简陋,似乎是由一堆枯枝随意堆砌而成。细细观察,才发现构造精巧无比,藏着喜鹊巧妙的心思和精湛的技艺。巢穴很大,近似球形,有顶盖,上下层各开一个圆形小门。外层为枯树枝,约两三百根,长短粗细大抵一致。枯树枝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相互勾连、互为支撑,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内层密实,是用细枝条、枯草和泥土筑起的内墙,底部则垫了草根、苔藓、兽毛和羽毛,铺成柔软舒适的床垫。</h3></br><h3>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喜鹊真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师!</h3></br><h3>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靠长辈传授和后天学习,很多动物的技能却是与天俱生,无师自通。真是神奇。</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uw9RrqQLMS6XTmsd-hF9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