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一座以佛命名的城市

无极

<p class="ql-block">弥勒旅居游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弥勒市市名源于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因该部落迁居于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据相关研究,南诏时期,彝族阿细人先祖“莫拉”(又称“木拉”)率领部落征战并迁徙到弥勒定居。“莫拉”在彝语音译中发音近似“木勒”,后来随着中原文化传入,“木勒”与佛教中的“弥勒”佛读音相近,便按音记为“弥勒”,并一直沿袭至今。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设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设弥勒县,2013年3月撤县设市,“弥勒”作为地名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市名弥勒,寺名弥勒,佛名弥勒,山似弥佛。</p> <p class="ql-block">锦屏山风景区距弥勒市区10公里,景区内绿荫环抱,幽静宜人,青烟袅袅,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是滇东南著名的佛教胜地,素有"市名弥勒、寺名弥勒、佛名弥勒、山似弥勒"之奇观。锦屏山拥有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天王五院之宏阔,供奉五种不同的弥勒形象,集弥勒布袋相、弥勒强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思维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摆渡车,可以从山底大门直达山顶弥勒佛脚下。</p> <p class="ql-block">弥勒大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弥勒大佛坐落于锦屏山的心脏部位,登上1999级台阶,便来到弥勒佛的坐下。这尊金光灿灿的笑佛取自于传说生活在唐朝未年的布袋和尚形象,是世界上最大的端坐弥勒笑佛。高19.99米,意为1999年基兴建,其基座高4.96米,镶满莲花瓣和如意宝珠,2017年重塑金身,全身为锡青铜铸造。大佛笑容满面、目光深远、神态端庄,发出会心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弥勒"是梵文的音译简称,意为慈悲。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姓,名叫阿逸多。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p> <p class="ql-block">佛经记载,弥勒现在还是菩萨,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门弟子,弥勒在释迦之前先行去世,继释迦之后成佛。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弥勒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常说:"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他在天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经过降生、成道、出家、说法,最后成为一个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大转法轮,三度说法,广度众生。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讲法时,弥勒菩萨经常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提问,为大众请佛解释佛译,后来释迦牟尼认为弥勒是非常有能力有担当的一个人,于是弥勒寺,它位于云南省弥勒市城北10公里的锦屏山腰,是滇东南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正前方供奉的是以慈悲为怀的弥勒天冠相,头戴百宝天冠,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官内院的弥勒净土道场等待下生成佛时的自在形象。天冠弥勒右手自在随意。左手示"与愿印",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p> <p class="ql-block">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使众生祈求之愿都能实现。如果您有什么苦衷或宏愿不便与人所道,不妨对和善可亲的天冠弥勒诚心祈愿,相信他一定会帮您实现愿望,趋吉避凶,自在随意。左右两边分列着四大天王,负有视察众生的善恶和保护佛法僧三宝的神圣职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国"的意思是慈悲为怀,手持琵琶表示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宝剑是要斩断众生的烦恼,手缠小龙的是西方广日天王广目"的意思是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众生。右手持伞、左手持神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是指他的佛德之名闻于四方,手持宝伞、神鼠,用以降妖除魔。四大天王手里的法器分别掌管着人间的风调雨顺,都含有吉祥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方供奉的是韦陀菩萨,他手执金刚杵,身披连环甲,威风凛凛。据佛经记载,佛祖涅槃时""捷疾鬼"偷走了佛牙舍利。韦陀不避艰险,奋起直追,夺回了佛牙舍利,成为威力无比、战胜邪恶的护法神。他给我们展示的是将军身,以保护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韦陀菩萨曾发愿,要在每一尊佛出世时,护持佛法,为众生服务。他将在九百九十九尊佛成佛以后,成佛为贤劫中的第一千尊佛,称号叫"楼至佛",此韦陀菩萨的形象为右手叉腰,左手手拿金刚杵杵在地上,代表这座寺庙不是接待寺,不接受云游僧人在此挂单,如韦陀菩萨形象为双手合十手拿金刚杵放在两手之间就代表这是接待寺,接受云游僧人在此挂单。</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延生堂和往生堂,延生堂是为活着的人祈福消灾,延长寿命:往生堂是为逝去的人进行超渡。得到安息。两座楼分列堂前,左楼为钟楼,右楼为鼓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所谓晨钟暮鼓并不是早晨敲钟晚上敲鼓的意思,而是先敲钟后敲鼓,但寺庙里的钟鼓是通天之物,一般不随便乱敲,只有在盛大节日时才敲钟鼓。往前左侧是讲经堂,右侧为客堂,客堂后面是素食餐厅。院中种有两棵菩提树,菩提树又称为佛树、道树、觉树、道场树、思维树,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修,战胜了各种邪恶的诱惑,领悟了真谛而成佛,所以佛教的经书都把菩提树当作佛树,所谓菩提也就是觉悟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锦屏山弥勒寺的第二重殿﹣﹣大雄宝殿,一般简称为"大殿",它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大雄"的意思是像勇士一样,一切无畏,在此是对弥勒佛祖的尊称。大雄宝殿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高16.9米,由66根圆柱构成,表示禄禄有福(佛)。大殿为重檐台梁歇山顶式建筑,庄重雄奇,正门两边是当代著名的沙门淳法大和尚所写的对联:"纵眼现今无双寺,稽首当来第一佛。"意思是说我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弥勒市是唯一一个与佛同名的城市,而弥勒佛也将是未来之佛、希望之佛。大雄宝殿供奉的主佛是仙冠弥勒,佛像高8.12米,姿态庄严,金光遍体,让人产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仙冠弥勒是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生到人间,经过降生、出家、成道、说法、成为未来佛时的形象。仙冠弥勒左协侍为天亲菩萨,右协侍为无着菩萨,她们是弥勒佛弘传佛法的辅佐菩萨。</p> <p class="ql-block">龙华宝塔</p><p class="ql-block">总高64.15米,地上外观有九层,内七层,高56.7米,设计为平面八角楼阁式塔。塔前的广场和过道均是青石板地面,古朴而典雅厚重;塔外采用铁艺走廊栏杆和花岗岩石浮雕护栏,塔内以漆红柱体、浅黄色饰面、橡木楼梯、木材浮雕藻井装饰,彩绘壁画精美绝伦。据佛经记载,弥勒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下生到人间,经过降生、出家、成道、说法,最后成佛,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大转法轮,三度说法,广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弥勒施无谓印(弥勒第一佛手)</p><p class="ql-block">弥勒施无谓印象征佛法无边,世事只有人不做,没有佛不知,要是做了坏事应该反省自己,及时修正;如若做了善事,自己无需张扬,佛自会知晓。弥勒施无谓印与祖师洞相连,据说祖师洞是募建弥勒寺的如玉和尚当年苦修佛法的地方,行游其中似乎能感受到缕缕灵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观音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观音原名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在佛教的神佛中,观音的造像最多,形象最富于幻化,形态姿势最为丰富。观音菩萨本来是男性,传入中国后,其形象逐渐中国化、女性化、人格化,形成了特别的观音形象。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全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人们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子的人们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span></p> <p class="ql-block">大智院</p><p class="ql-block">大智院位于锦屏山风景区东面,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乾隆年间重修,1999年扩建,由大智殿、观音殿、迦叶殿、思维殿和北玉阁组成。大智院内的第一重殿--大智殿,里面供奉的是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在大殿的左右两侧分别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大智殿的左侧为观音殿,里面供奉的是滴水观音,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右侧为迦叶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如叶名为摩诃迦叶,。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据说,释迦牟尼涅槃后,迦叶隐身在鸡足山中等待弥勒佛出世,并将释迦牟尼佛遗留的衣钵转交给他,并协助弥勒教化众生。大智院内的第二重殿--思维殿,思维殿中供奉的是思维弥勒相,他代表的是智慧,右边是道家的老子,左边是儒家的孔子,这里体现了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和谐共处。大智院内的第三重殿--北玉阁,正门上方悬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弥勒寺”牌匾,字体端庄,道劲有力,体现了弥勒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性。北玉阁里的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道家认为玉皇大帝是天上诸神中的最高统治者,农历的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的诞辰,在这里都会如期举行盛大的传统庙会。玉皇殿东侧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音菩萨”,是佛教六观音之一。观音的多只手,各持刀、枪、拂尘、伞、镜和净瓶等各种神通广大的法器来救苦救难。玉皇殿西侧供奉的是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据说这里供奉的“送子观音”很灵验。</p> <p class="ql-block">最后请看佛像广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2025/07/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