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下午,聆听唐嘉靖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新课标下培养习作能力的实践》。当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刷传统教学模式,写作教学——这一语文教育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唐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邃的理论思考,在习作教学领域花“新”思,聚“智”慧,为我们勾勒出一条既符合新课标精神又切实可行的习作教学路径——重视“读者意识”。</p> <p class="ql-block">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唐老师深入浅出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相应的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一、设计写作情境,唤醒“读者意识”</p><p class="ql-block"> 低段:以“写话”为主,强调“乐于表达”。</p><p class="ql-block"> 中段: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开始关注内容的“清楚表达”和应用文体的初步尝试,强调“积累观察”和“语言运用”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高段:习作要求思维能力上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p> <p class="ql-block"> 唐老师结合具体的课例分享,让我们真切、深刻地体悟到“读者意识”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一)观察类:设悬念,课堂创设情境,用一包花生,吊足胃口,运用五感法观察,融入修辞加联想,学生的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 (二)游记类:惊喜,来一场有目的地游行,水到渠成的落实了习作要求。</p><p class="ql-block"> (三)人物心理活动,情绪反转,悲与喜的极限拉扯,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从自己、他人、结果、幻觉等心理角度细腻地生成一篇篇佳作。</p><p class="ql-block">二、创设交际机会,激活“读者意识”</p><p class="ql-block"> 一封封真挚地书信,在校校联动,家校联动搭建的桥梁上诞生。</p><p class="ql-block">三、拓展交互平台,增强“读者意识”</p><p class="ql-block"> 平台是学生们敢于写作,乐于写作,精于创作的动力。一份份报纸上登上孩子们的作品,一张张含金量的奖章无形中培养着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通过培养读者意识,写作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强调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真实的写作情境。拥有读者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写作是思想的雕塑,语言是精神的居所。唐嘉靖老师的新课标习作教学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真实写作、真实思考、真实成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教师与学生都是探索者,共同经历着语言带来的自我发现与世界认知的惊喜。这或许就是写作教育最动人的风景——在文字的起承转合间,见证思想的诞生与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