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意大利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广泛分布于全国20个大区。普利亚虽地处边远,又一直远离僧俗两界的权力中心,文化薄弱,经济滞后,但也有两处历史遗迹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蒙特堡便是其中之一(上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想来蒙特堡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城堡的建造人,大名鼎鼎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在中世纪所有的皇帝中,他是最为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统治期间,他在意南地区建造了许多的城堡,但唯有这座蒙特堡很是与众不同,明显地带入了腓特烈个性中的鲜明特质,体现出他独特的价值观、人生观,展示了他开阔的视野。本人一直对菲特烈二世很有兴趣,正好借此普利亚之行,慕名而来,一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蒙特堡的位置有点偏离人口密集区,建在安德里亚市(Andria)郊外,一座海拔540米的小山丘顶上,山虽不高,因四周被旷野田园环绕,依然呈鹤立鸡群之势,自公路上驶来,远远的便可望到它伫立的身姿(上图)。邻近一座德尔蒙特修道院,被推定为城堡名称的来源。</p><p class="ql-block">如何到达,有两种选择:1,第一选择是自驾。由于交通不是太便利,自己开车是最好的方式。公路条件很好,只是山丘上不能停车,公共停车场于山下不远处,收费5欧元,需要徒步上山前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其次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安德里亚市距离首都巴里很近,可自巴里火车站,搭乘巴里一北线(Ferrovia Bari一Nord),到安德里亚市下车,,然后换乘6路公交车前往城堡,每天五班,仅限于每年的4月至11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停车场顺着公路走不多远便开始上山。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可直达山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顶处空空旷旷,没有多余的附加建筑,唯有千年古堡孤自矗立在山顶正中,俯瞰着脚下寂静的旷野,投射出的宏伟气势,充分诠释了古典建筑的特有魅力。古堡正面,开拓有硕大的一片空场,周围青松作陪,山风习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一座中世纪古堡,体量虽不大,却别具一格,很容易被记住。蒙特堡之所以迷人,和它独一无二的几何形状有关。城堡主楼呈八角棱柱体,棱柱体的八个角上,又分别建有八座八角形塔楼,从空中俯瞰的效果如上图所示,令人惊艳(上图源自网络)。城堡不设护城河和吊桥,似乎原有城墙,现已无存。塔内没有射击垛口,也无防御性结构,如此引发了人们对其用途的争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八角形的布局同样贯穿了城堡内部,中庭与外墙对应,呈八角形,堡内上下两层,每层各八个房间。这种数字八的反复出现,无疑给古城堡増添了神密的气息。意欲何为,不得而知。后世有人做了解析,认为:在几何图形中,八角形是正方形和圆形的中间几何符号,古人视正为天,圆为地,城堡将两者合体,符合一种信仰的像征,亦或是借此表达神性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其实,这种推测,是否适合菲特烈二世,也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再看数据:城堡主墙高25米,八座塔楼高26米,主八边形的边长为16.5米,八角塔楼边长为3.1米,城堡直径56米,呈现精准的数学布局和天文计算,形状规则的设计堪称完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几个世纪以来,蒙特堡的造型,设计的理念,神秘莫测的用途,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多方学者的目光,尤其是为何会出现在13世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中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教堂,位于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历史中心(上图),菲特烈二世就葬在教堂内皇家墓地中,与他在一起的,都是菲特烈的至亲,特别是他的父母和外祖父。我们于若干年前曾经环游西西里岛,到过这里,让我有机会仔细了解了这位中世纪最叛逆的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蒙特堡的建造,与菲特烈二世密不可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文字记载,他在1240年下达了建造城堡的命令,但却没有明示城堡的用途。建筑无疑是人物特质的体现,从城堡的选址,反传统的布局,精确的数学计算,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等诸多方面,处处可见城堡主人的影响,个性特质的融入和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简介下这位皇帝,有助于理解蒙特堡的设计风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菲特烈二世墓,位于巴勒莫大教堂。他棺墓后面,是其父享利六世墓(下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菲特烈二世出生于帝王之家,有着德意志霍享斯陶芬家族(士瓦本)和西西里诺曼王室的双重血统。祖父,大名鼎鼎的皇帝红胡子菲特烈一世;父亲,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享利六世;母亲,诺曼王朝罗杰二世的女儿,他是西西里王国第一位正式加冕的开国皇帝,正所谓,出生即富贵,无人能及。只可惜命运多舛,童年不幸。小菲特烈三岁丧父,四岁丧母,母亲在临终前,将他送上了王位,继承了德、意两地一大堆头衔,然后将他托付给了教皇英诺森三世,便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然而,这位"神父哺育的国王",实际上却被英诺森三世扔在了西西里的巴勒莫,不育不教,放任其自然生长。特殊的生长环境,让菲特烈自小便远离皇宫,混迹于巴勒莫的市井街巷,毫无约束的结交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亲近异教徒,接触东方文化和各种宗教信仰。他会讲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却不会说德语。这些都成为了他独特的人生、宗教、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长大之后的菲特烈,极度叛逆,在教权至上,宗教气氛极其浓厚的中世纪,不服从教皇,反传统,反教权,成了最令教廷头痛的世俗皇帝,多次受到了教皇开除教籍的绝罚。他不崇信任何宗教,只相信自已,算是那个时代的无神论者,同时对异教徒却非常包容。他热衷于数学、哲学、天文、文学、诗歌,推崇先进的科技和教育理念,一手创建了先进的那不勒斯大学,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管理。他将王宫变成文化沙龙,吸纳贤良,汲取各家之精华,形成所谓西西里诗派。他以开阔的视野,兼融并收东西方文化,以和平的外交手段,化解了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他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被后世史学界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源头。在王朝覆灭后,这些闪光的思想火花,转移到了中部的佛罗伦萨,最终引发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菲特烈二世因故被誉为现代人文主义的先驱人物。</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城堡。在13世纪的地中海沿岸的城堡中,蒙特堡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设计者大胆地突破了时代的局限性,创新性的融合了数学、几何学、天文学、美学及多种艺术形式,设计理念的独道之处 ,在其主人身上找到了契合点,他们都属于时代的异类。</p><p class="ql-block">城堡本身参观的内容不多,因为几经抢掠,已无任何内饰和珍贵物品,只剩结构和布局。</p><p class="ql-block">由正门进入中庭,一座规范的八角棱柱体(上图)。柱顶开放,抬头望去一片蔚蓝色的天空,被切割出标准的八角状几何图案,精准完美之令人叫绝(下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环顾四周,仔细端详上下两层的门窗,你会发现,这里集合了希腊、古罗马、哥特和伊斯兰风格的不同式样,体现了他的主人博釆众长的特性(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堡内二层,由环绕三座塔楼的螺旋楼梯相连接(上图)。每层楼梯为44级,呈逆时针排列,据说这和当时的防御性工事的规则相悖,因为这会迫使守卫兵士用左手持握兵器,此一细节,让学者们进一步认定,蒙特堡不具备有防御性城堡的功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由旋转楼梯来到主层,半圆拱门好似山洞入口,仿佛是从岩体中开凿而成,即有气势又很艺术(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房屋和大厅,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格局,主要的原因,是城堡从未经历过任何重大的结构性改造,也没有被重建过。开放参观的部分,空空如也,有损毁,这是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统治时期遭受洗劫的结果。新的统治者,从这里拿走了珍贵的大理石、门窗以及装饰品,将它们装在了新建的卡塞尔塔的宫殿里,如果去那里参观,仍就可以见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房间的采光,源自八个单尖拱窗,它们分别设在建筑的八个侧面上(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步入主大厅,尽管只余大理石骨架结构,然恢宏依然,为你留有许多想像的空间。中央巨型凹陷处,是大型壁炉留下的痕迹(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厅内的大理石柱,非常精美。不同的柱子,择取不同色彩/花纹的大理石材,采用伊斯兰风格的细柱组合,柱头、底盘雕刻有精湛的图案,是大厅中仅存的艺术性装饰物(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没有任何记载菲特烈二世建堡的用意,除了非军事用途被公认外,依旧众说纷云:狩猎,休闲度假,学习之地,宫殿或居所⋯。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得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876年,意大利政府购得了城堡的所有权,1928年开始修复,1996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世遗的评判为:"该遗址以其完美的形式,以北欧、穆斯林世界和古典文化元素和谐的融合为特色,具有卓越的普遍价值,是中世纪城堡中独一无二的杰作,体现了菲特烈二世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蒙特堡是日尔曼皇帝地中海政策的象征,是为伟大的地中海文明、智慧和道德元素融为一体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菲特烈二世生于1194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宋时代。同年,他的父亲进军意南,推翻了诺曼王朝,夺取了王位,西西里进入了士瓦本霍享斯陶芬时代,延续统治了200多年。菲特烈二世4岁继位,直到1250年去世。尽管他在位长达52年之久,但由他下令建造的历史遗迹,唯有这座蒙特堡保存的最为完整,也最能代表这位生活在13世纪君主的特质,其价值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读欧洲中世纪史,菲特烈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位皇帝,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反抗宗权力的突出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那个黑暗沉闷时代里,一个亮点,一道光,一种希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蒙特堡的存在,是历史在现代的存续,它使我们有幸贴近那个久远的时代,相较于文字,更能直观的触摸到历史,了解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你也是对欧洲史有兴趣的同道之人,有机会来意南,不应错过这座漂亮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告别了菲特烈二世的城堡,驱车沿亚得里亚海西岸,前往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一路海阔天空,心旷神怡,风光无限,尽享大自然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片迷人的大海是地中海最北端的支流,分隔了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西岸是意大利,东岸国家有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亚,克罗地亚,黑山和斯洛文尼亚这些前南成员,全长800公里,平均宽度160公里,最窄处只有72公里,即奥特朗托海峡(几天前去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站在平静的海边,常会令人浮想联翩。这片海承载了太过丰厚的人类历史,从早期定居的伊特鲁里亚人、希腊人,到近代现两次大战,几千年中,她始终都是各大帝国尽相争夺的海域,尤其在海洋帝国争霸的时代,数不清的大小海战,阵亡的将士,沉没的浆帆船⋯包含了数不尽故事,也让太多的人物青史留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途,我们在一座美丽的海滨小镇做了短暂的停留。小城叫莫诺波利(Monopily),典型的普利亚白色海滨小城:民居,港口,沙滩,礁石,古堡,城墙,混合地挤在一处海岬之上,末端尖尖的插入水中。城里有座哥特式大教堂,占居镇中心位置,尖顶钟楼高高耸起,挺拔地刺向天穹,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条海滨大道,穿起了一串餐厅、酒吧、咖啡店,里外坐满了享受悠闲人。海礁上有人垂钓,沙滩上有人漫步,日子平和而安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事先没做功课,匆匆问了问谷歌,历史一栏列出了长长的一串,竞又是一座和希腊城邦同年代的老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据称,公元前500年,梅萨比亚人来到这里安居,建城。古罗马时代开始受到关注,因为图拉真皇帝在此修了条路,是为亚壁大道开了条重要的支线,便利了沿海港口的交通,带动小镇发达了经济。现在,以这条古道为中心,建起了座考古公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意语Monopoli是"唯一城市"的意思,得名于失去家园逃难到这里的人,时间是在东哥特人灭了罗马之后。后来的几千年里,小镇被此起彼伏的多个强大政权统治过。15世纪下半叶,还被威尼斯共和国一度控制,作为他们海上经济航道的落脚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6世纪,穆斯林海盗猖獗,如海啸般席卷半岛沿岸地区,杀人越货,洗劫城镇,称霸地中海几十年。莫诺波利和意大利沿海城镇一并,深受其苦,至今,那个年代建造的瞭望台残迹,仍然伫立在海岸边(上图右),留着,没有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与亚得里亚海相遇,这片连接地中海两大半岛的海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带之一,资源丰富,极具旅游价值。沿岸诸国人杰地灵,风光无限,许多地方还都没去过。离开之际,愿望已埋在心底,期待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