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之光照亮文化强国之路

xx

<p class="ql-block">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文艺工作者的心田,也为全体中华儿女投身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封回信虽是写给电影工作者,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对每一位普通人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 文艺是时代精神的火炬。田华等老艺术家用一生诠释了“为党的事业奋斗,为人民文艺奋斗”的初心,他们塑造的“白毛女”“党的女儿”等经典形象,不仅是银幕上的艺术丰碑,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这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成为时代精神的传播者。社区工作者可以像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一样扎根基层,用耐心与智慧化解邻里纠纷;教育工作者可以像艺术家雕琢作品一样培育学生,在三尺讲台上传递真善美;科技工作者可以在实验室里以创新突破回应时代之问,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p><p class="ql-block">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回信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嘱托,让我想起惠山泥人“大阿福”的传承故事。当古镇修复导致原住民流失时,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让这门手艺重焕生机。这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家庭中,长辈可以通过讲述家风故事传递中华美德;职场上,从业者可以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社交场合,青年可以用新媒体手段传播非遗技艺。当十四亿人共同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中华文明的百花园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从艺先修德,立身当为人。老艺术家们“崇德尚艺”的表率作用,与“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追求异曲同工。无论是核雕匠人在方寸之间展现的极致专注,还是古琴斫制师用十年磨一器的工匠精神,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秉持敬业精神。当我们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钻研业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服务社会,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回信精神。</p><p class="ql-block">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以文艺工作者的精神为镜,在各自岗位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共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辉煌。(大溪乡 李雪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