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樊保平,难忘金银滩渡过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西安郊区的热血青年,中学毕业后回到郊区胡家庙村成为人民公社社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村子田地旱涝保收,生活虽不富裕但还不错,尤其是作为向城里供应蔬菜基地,家里的光景比种粮食的村好得多。但我心中还是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一辈子,总想着能出去闯荡一番。</p><p class="ql-block"> 1972年冬季征兵开始了,我满怀热情积极报名应征,经过严格政审和体检终于梦想成真。1972年12月18日接到了入伍通知书。几天后在郊区武装部集结换上崭新的军装,乘车到西安火车站与莲湖区、新城区征集的新兵集结,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八三九部队消防大队新兵。</p> <p class="ql-block"> 那年接我们这批西安兵的是王学忠大队长,张菇玉中队长、施宝护、张生德班长。一上车就给我们新兵发了面包、饼干。我心想这可能就是我们路途的干粮了,没想到到了饭点通知我们到餐车就餐,顿时让我们心里感到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列车经过20多小时的运行,第二天傍晚到达西宁火车站。在火车站广场列队后,西宁市消防大队,格尔木消防大队的新兵排着队伍一路向南走了。我们则乘坐停在广场,车号辛9—9XXXX,车门上喷着五角星的大客车,穿越城区到了二二一基地在西宁胜利路,西宁人民公园隔壁的的招待所。记得院子里停放的车辆都挂的是军牌,车门上都喷着五角星。我心想我加入的是头戴国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消防兵,顿觉这支消防大队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周连福,时任二二一基地秘书处秘书</p> <p class="ql-block"> 来到位于海晏县西海镇的二二一基地甲区后,我们住进了基地办公楼的顶层会议室,老兵已为我们在地上用毛毡和褥子从北向南铺了四排地铺,54个人分成四个班,从北向南以次排列。那时消防大队归基地警卫团(8100部队)代管,是警卫团的直属队。我们被编入警卫团新兵营三连四排,连长是范连长,姓氏与我音同字不同。在新兵三个月艰苦训炼中,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做好各项训炼课目,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分到了二中队六班。</p> <p class="ql-block">黄明晓,时任二二一基地秘书处秘书</p> <p class="ql-block"> 我的班长李斌个子不高、脑子很灵光 ,是1969年由青海省互助县入伍的,1975年退伍后进了生产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互助大曲”的互助酒厂,后来成为互助酒厂副厂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消防车是消防大队最老,车况最差的外站式消防车,停放在车库西北角,不是停放在前排随时准备奔赴火场灭火的一线消防车。司机马宏轩心里拔凉拔凉,我们战士的心里也不热乎。看着李斌班长对自己的班不是战备执勤主力班不以为然,我们几个新兵心里十分纳闷。</p> <p class="ql-block"> 谜底很快就解开了,我们这台车是消防大队的特勤车辆,我们班是消防大队的特勤班。主要到基地爆轰实验场,执行核武器研制爆轰实验特勤任务。负责为核武器研制爆轰实验人员提供沐浴洗消用水,洗消参与爆轰实验车辆任务,执行爆轰实验后爆轰场受到核污染的沙土清理掩埋,进行试验弹残骸回收,重新将从青海湖边运来的洁净沙土铺展在爆轰实验场,以备下次爆轰实验等。当兵四年参加过几十次爆轰实验,但记忆最深的还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那天李斌班长带领我们爆轰实验场执行特勤任务。到达后基地实验队陈队长给我们讲授了个人防护要求后,我们在准备工号脱下军装和内衣,身上只留下裤头和背心,然后换上衬衣、衬裤,绒衣、绒裤,工作服、工作裤,穿上袜子。再套上细帆布白色连体防护服,换上高腰解放鞋,戴上只两只眼睛和鼻孔的披肩帽子,再戴墨镜和口罩,最后戴上线手套,外边再套上帆布手套,一人发一只铁桶,一把铲子,列队进入预设阵地待命。半个小时后随着一道刺目的闪光,随即传来巨大的爆炸声,爆轰场上空出现了一朵蘑菇型烟云,但说实话远没有以前在电影上看的原子弹、氢弹试验场面壮观。</p> <p class="ql-block"> 随着蘑菇烟云飘散,我们乘车到达爆轰场,为完成实验工程技术人员沐浴的移动洗澡车供水,对参试的车辆进行洗消作业,以免车辆沾染的放射性尘埃带到基地生产、生活区。做完这一切,我们就开始了最重要的工作,清理爆轰实验场,在陈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从爆心开始分四个小组全方位搜索试验弹残骸到理论上可能的最远点,发现残骸就用铲子铲子到铁桶里,最后盖好盖子集中起来送至基地废料库。接着就开始清理爆轰场受污染的沙土,用铁锹堆成堆后,用铲车装到卡车上运到填埋场填埋。最后将运来的洁净沙土平整铺在爆轰场。这样的工作依据爆轰实验大小,少则一两天完成,最长的一次用了十天。</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是对人体有害作业,不仅每天作业完后穿的衣服全部脱下焚烧掩埋,我们在洗澡车洗澡并测试核辐射未超标后,还要到基地浴室再洗一次澡。基地对清理爆轰场地的职工和战士发给保健费很高,不足五天算半月发45元,超过五天算一月发90元。但作为士兵我没领到过。但每次执行任务期间消防大队都会额外给参试战士加两道菜,每人发五斤白糖,一斤茶叶,一箱苹果,让大家多多喝水加速排泄体内放射性尘埃。不过想想这样也算公平,保健费打入伙食费大家共享也没错,毕竟每个班都有机会去爆轰场执行特勤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六班我积极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获得三次大队嘉奖 。1974年大队领导将我调到消防大队公务班。公务班是消防大队的一个特殊班,办公室兼宿舍在基地办公楼二楼楼梯口左手侧第一间房子,承担24小时为基地领导和科学家服务任务。基地领导和科学家办公室是二二一基地核心机密的核心。他们办公室案头、书架上文件、图纸不是绝密,就是机密,最不济也是秘密。在这样的岗位工作,我感到十分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p><p class="ql-block"> 主管我们公务班的是基地政治部马志诚处长和消防大队六九年老兵黄明晓,他是基地秘书处秘书,后任机要秘书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作为公务班的战士,保守国家机密是最重要的,因为基地领导和科学家的办公室钥匙就在公务班,每天清晨我和战友们打扫基地领导和科学家办公室,为他们办公室打开水,擦拭桌面、茶几、洗干净茶具等,给他们送文件、报刊等。中午,下午要提醒他们下班了,该去食堂吃饭了。对于忙的顾不上去食堂的首长就去食堂帮他们把饭打回来送到办公室。每天晚上十点,看到有首长办公室灯亮着,就到公务班小库房,拿点小吃,诸如饼干或牛奶糖,装在盘子里送到他们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马志诚处长待人很和蔼,但对我们公务班要求很严格。我和同年从西安入伍的王来安,高建军到公务班的第一天。他就给我们上了一课。他说基地领导和科学家的办公室是基地核心机密的核心,作为基地首长的公务员,对你们的要求第一是保密,第二是保密,第三还是保密。你们要把贴在公务班墙上的保密守则,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坚决做到"不该看的坚决不看、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你们是基地首长的公务员,天天进入首长办公室,难免会看到秘密的东西,但要学会遗忘,永不外传烂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记的有一天,我到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首长办公室送文件,正趴在案头忙碌的陈能宽首长对我说:“小樊,请你帮我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于是我小心翼翼把桌上,沙发上,茶几的资料,分门别类一样一样的整理,不懂得就询问他该归入那一类。经过近两个多小时整理终于将资料整理好,分门别类装入资料包,整齐码放好。受到陈能宽首民的赞扬。 </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天很晚了我发现陈能宽首长办公室还亮着灯,于是就到公务班小库房用小碟子装了几块饼干,几块奶糖送过去。我敲门听到他进来的话后推门进去,只见他手里捏着一支铅笔,正俯身审视桌上铺展的图纸,看到我手里端着的盘子,他对我笑了笑,示意我放在茶几上,就又附身看着图纸思索。我放下盘子,退出办公室,轻轻拉住了门。 那天,陈能宽首长离开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公务班工作了一年多,亲身感受到基地领导和科学家为我国核武器研制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风范,每每想起心中就涌动着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我说能成为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战士,能亲身参与为共和国铸就核盾伟大事业,是我一生的骄傲,能为两弹一星元勋服务,是我一生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离开金银滩大草原48年了,我始终铭记着马志诚处长的话,“要学会遗忘,要把看到的秘密永不外传烂在心里,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几十年后,随着国家对“两参”退役军人登记,对涉核退役军人每两年一次健康体检,每月为我们农村籍老兵发两参退役军人补贴。村里的乡亲们才知道,“咱村的樊保平,年轻时还干过大事”。</p><p class="ql-block"> 随着二二一基地撤厂销号,随着“两弹一星精神”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我作为青春年华二二一基地为国铸剑的消防老兵,有责任在花甲耄耋之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民族塑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绵薄之力。于是提起笨拙的笔,写了这篇“在金银滩度过的青春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