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的温度:国企初心照见民生情长

郑州热力集团枣庄

一盏摇摇欲坠的吸顶灯,用透明胶带勉强固定,一对年过九旬的夫妇,因腿脚不利索,却总怕给忙碌的子女添乱,就这么挨着过了好些日子。7月16日,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枣庄供热分公司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的到来,不仅为郑州市金水区正弘旗社区的崔爷爷、袁奶奶更换了崭新的灯具,更用行动诠释了“服务民生 温暖万家”的深刻内涵。这场看似简单的志愿服务,背后是国企社会责任与基层民生需求的深情碰撞,也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在社区最细微处的生动实践。 当志愿服务队队长徐杰轻轻卸下那盏用胶带固定的吸顶灯时,螺丝老化碎裂的声响让现场所有人揪心。“灯罩随时可能砸下来,两位老人每天在客厅活动太危险了!”徐杰说。这个细节触动了服务队成员——老人家中暖气管道完好,但最基本的生活照明却成了隐患。 “我们马上买新灯,今天必须换好!”枣庄供热分公司负责人当场决定。崔爷爷却连连摆手:“哪能让你们花钱?”老人朴实的推辞背后,是老一辈人“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倔强。而热力集团的回应掷地有声:“您二老温暖过冬是我们的责任,家里的水电气安全使用我们也将竭尽所能!” “孩子,你们像亲儿女一样贴心啊!” 袁奶奶攥着枣庄分公司经理李彦军的手说道。客厅的墙上、电视柜上,满满当当摆着一帧帧相框,四世同堂的笑脸格外温暖。她指着墙上儿孙们的照片敞开心扉,“我年轻时给街坊缝衣服,一件才挣 2 厘钱,硬是把 3 个儿子拉扯大。现在他们一个个也都很有出息,天天忙着给国家做事,回来的少,现在有你们关心照顾,我们过得就更加舒心了。”李彦军经理现场表态,分公司将建立定期上门服务机制,全力服务老人生活。 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坦言:“我们带的不仅是工具箱,更是倾听的耳朵。”郑州热力集团近年来以“徐师傅”志愿服务队为引领,将供热保障从 “供热服务” 拓展至 “民生关怀”。本次行动中,服务队不仅更换灯具,还全面检测了老人家中暖气片、阀门,并建立专属档案:他们承诺冬季上门测温调节,免除老人奔波之苦;将孤寡老人纳入 “红色暖心” 重点帮扶名单,构建长效关怀服务机制;更联合社区网格员建立水电气暖隐患联合排查机制,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在押砦社区的大力配合下,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枣庄供热分公司通过细致摸排,发现了更多像崔爷爷夫妇这样需要特殊关照的用户。社区与分公司携手梳理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重点关怀名单,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特殊用户将纳入我们的重点关注台账,"枣庄供热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每户都会建立专属服务档案,定期回访。" 离行时,袁奶奶摸索着掏出智能手机,执意要让崔爷爷加上服务队成员的微信:“闺女,加上微信,以后有事没事,也好找你们说说话啊!” 屏幕上跳动的好友申请,成了跨越代际的情感纽带。老人手机里新存的联系方式,织就一张 24 小时不打烊的民生服务网。 <p class="ql-block">当崭新的灯具在客厅洒下暖光,照亮的不仅是崔爷爷读报的指尖、袁奶奶眼角的笑纹,更映照出国有企业 “枝叶总关情” 的赤子之心。从一盏守护高龄夫妇的明灯,到千万户居民的 “冷暖清单”,郑州热力集团以 “微信里的牵挂” 延续服务温度,用 “台账上的细致” 夯实民生根基,在 “党建引领聚合力 爱暖绿城慧民生” 的实践中,写下新时代国企为民的生动注脚 ——这束光,始终与民心同频,与时代同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