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剧已经凋零,方言还能走多远?

老人戏言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地方戏,在百年前有几百种。目前(有市场的)存仅川剧、秦腔、豫剧、黄梅戏、京剧、越剧、粤剧,凑不齐十个。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地方戏仍在民间传唱的城市少之又少,去年在西安的秦腔艺术馆,戏台上听百姓们吼秦腔,感觉不是先前的那个味。</p><p class="ql-block"> 今年在安庆的菱湖公园,听到有人唱黄梅戏。</p><p class="ql-block"> 广州公园前地铁站的大榕树下,每天都有许多百姓自拉自唱粤曲。</p><p class="ql-block"> 此景不知还能维持几年?</p><p class="ql-block"> 我的两个孙子生在广州长在广州,却听不懂广州话。</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的老家安徽合肥,1949年解放的时候只有三万人,外来人口基本上都是党政军的干部和医生教师,还有相当部分是从上海迁入内地的工厂职工,,讲合肥的人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不讲方言,在上世纪罕见。而今不讲方言,尤其是大城市是常态。只有小县城的孩子他们讲双语(普通话和家乡话)。</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