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 飞翼半日小记

言行

<p class="ql-block">文/图: 言行</p><p class="ql-block">心仪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 (Milwaukee Art Museum) 已久。上个星期有机会一睹这个湖畔之翼,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却留下了深刻印象。</p> 湖畔之翼 <p class="ql-block">当车子沿着密西根湖缓缓驶入密尔沃基的湖滨大道时,我的目光不自觉地被一抹纯白吸引。那是一双张开的翅膀,迎着晨光伸展,仿佛要振翅高飞。它静静伫立在湖岸,却比任何飞翔的鸟更能唤起内心的自由感。这就是密尔沃基的艺术地标 — 由西班牙建筑师桑提亚戈·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设计的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站在湖畔,风带着湖水的湿润气息,轻轻掠过肌肤。眼前的建筑,如同一只海鸥,正欲从湖面腾空而起。阳光透过白色拱翼洒下,投射出斑驳的影子,与湖面粼粼波光交织,仿佛一场流动的光影交响乐。</p> 会呼吸的建筑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不仅收藏艺术,它本身就是艺术的化身。最让人惊叹的,是那对可伸展的拱翼(Burke Brise Soleil),每天随时间与光线而开合,像一件有生命的雕塑。初见时,翼羽全开,线条明快,极简的白色在蓝天的衬托下格外纯净,犹如未来世界的信使。</p><p class="ql-block">我绕着建筑慢慢走,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每一步,都能看到拱翼在光影间投射出的不同形态:有时如蓄势待发的帆,有时像守护湖岸的巨鸟,有时又像一片展开的琴弦,等待风奏响。Calatrava 以钢筋和混凝土,建造了一种会呼吸的诗意,连接自然与人文,现代与永恒。</p> <p class="ql-block">此外,博物馆前的赖曼步行桥 (Reiman Pedestrian Bridge),长达87.5米,是一座缆索桥,将博物馆与市中心连接,桥身斜拉线缆宛如扬帆船桅,再次呼应湖滨航海主题 。</p> 湖景与艺术的对话 <p class="ql-block">走累了,我在玻璃幕墙旁的长椅坐下,手里捧着一杯咖啡,眼前是一幅比任何艺术品都辽阔的画面:密西根湖,蓝得纯净,湖风轻拂,偶尔掠过一群海鸥,留下一阵清脆的鸣叫。此刻,我忽然明白,这座博物馆不仅收藏艺术,更让艺术与自然对话,把人从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解放出来,让眼睛、心灵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p><p class="ql-block">窗外,白翼微微收拢,仿佛一位舞者谢幕。光线逐渐柔和,湖面泛起金色的涟漪,整个空间沉浸在宁静的光晕中。</p> 天主教堂般的内部空间 <p class="ql-block">进入欢迎厅 (Windhover Hall),犹如步入现代哥特式大教堂。27米高的玻璃穹顶、飞扶壁、尖拱和肋骨拱顶,可以读出的庄严又流畅的建筑语言。大厅中心“船首”形状的窗墙正对湖面,阳光铺洒室内,如圣堂光辉。</p><p class="ql-block">顶层石材拱廊延伸至玻璃外墙,与湖景相呼应,宛如融入自然的瞭望平台 。</p><p class="ql-block">穿过高耸的玻璃大厅,我走进一片纯净的空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光在墙壁上缓缓流动。挑高的天花板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将湖光引入馆内,仿佛艺术也需要阳光和空气,才能保持生机。</p> 湖风与光影交织 <p class="ql-block">踏入广场,库达希 (Cudahy) 花园整齐分割成五道草坪和喷泉水渠,这片600×100英尺的矩形空间由著名景观设计师丹·凯利 (Dan Kiley) 布置,与建筑的现代线条浑然一体 。透过高耸拱窗望向密歇根湖,湖风拂面,水色与天光映入大厅,置身其间,既有灵动,又有沉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