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襟吴带楚,壮丽东南。淮安,这座静卧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的千年古城,恰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国南北地理的天然界碑——秦岭淮河一线之上。运河汤汤,滋养着它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淮扬风华,牵引着我跨越千里而来。无论是追寻伟人足迹,还是探寻古镇幽巷、运河遗韵,这座“运河之都”,总能以它包罗万象的胸襟,满足你对历史纵深、文化浸润与闲适风情的所有期许。</p> <p class="ql-block"> 循着文脉幽香,我走进了“东方神话之父”吴承恩的故园。眼前这方青砖黛瓦、古朴典雅的院落,便是孕育了《西游记》的灵感源泉。</p> <p class="ql-block"> 故居正厅,乃吴氏主堂。廊柱之上,一副楹联力透纸背:“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寥寥数语,道尽了承恩先生博采众长的创作源泉、彪炳千秋的文学成就,更昭示了《西游记》这部奇书不朽的历史光华。</p> <p class="ql-block"> 步入按明代原貌复原的书房,时光仿佛在此沉淀。幼年的吴承恩,便在这运河之畔,耳濡目染于淮河水神、僧伽大圣的奇幻传说。年岁渐长,他广搜博采历代传奇、神魔志异,胸中丘壑渐成。及至中年,一支生花妙笔,终将唐玄奘西行壮举,熔炼唐人传奇之奇诡、佛道典籍之深邃、民间故事之鲜活、淮安掌故之灵韵,淬炼成那部光照寰宇的百回鸿篇——《西游记》。</p> <p class="ql-block"> 庭院寂寂,一位妇人正轻扫落叶。见我肃立门外,她悄然低语:“尚无游客,先生可入内小坐。”闻此,我轻轻卸下矜持,在那曾属于一代文豪的座椅上悄然落座。凝神屏息,万籁俱寂,唯有历史的尘埃在光影中浮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厚帷,与四百年前的吴老先生,进行了一场无声而深邃的灵魂对话。</p> <p class="ql-block"> 故园内奇花争妍,古木参天,小桥卧波,荷塘映日,金鱼唼喋,亭榭隐现。一步一景,清幽绝尘。置身其间,历史如醇酒可品,文化似甘泉可汲。心灵得以净化,思绪得以飞扬,只为追寻那穿越久远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的醒世师魂。</p> <p class="ql-block"> 告别西游文脉的幽深庭院,我们移步至桃花垠碧波之畔的周恩来纪念馆。这座以“人民总理”为主题的殿堂,深情诉说着周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区气象宏大,建筑群、纪念岛、三湖碧水与环岸绿茵浑然一体。沿南北八百米中轴线徐行,瞻台肃立,主馆巍然,陈列馆深邃,铜像广场庄重,直至仿建的西花厅,无不寄托着亿万人民的深切缅怀。湖光潋滟间,伟人的精神与山河同在。</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明清苏北民居,青砖小院承载着总理12岁前的珍贵童年。宣统二年(1910)春,少年恩来随伯父离乡赴东北求学,从此再未踏上故土。院内,他挑灯夜读的书房、汲水浇园的古井、亲手耕耘的菜畦,一物一景,皆无声复刻着那段勤勉向学的少年时光,让后人得以触摸伟人成长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淮安,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咽喉重镇,曾是中国漕运的心脏——清代总督漕运部院便雄踞于此。如今,镇淮楼北的总督漕运衙门遗址公园,静卧着历史的基石。其北侧,便是中国漕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踏入淮安府署,瞬间被一种穿越时空的庄严所笼罩。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府衙之一,它堪称洞悉古代官署制度与建筑艺术的绝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历经六百五十余载风雨,淮安府署巍然矗立。其盛时,统辖两州九县,幅员辽阔,为江苏之最。</p> <p class="ql-block"> 步入府门,一条气势恢宏的甬道直通深处,中央矗立的石牌坊上,“公生明”三字赫然在目,道尽了黎民百姓对清官廉吏的朴素祈盼。</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便是威仪赫赫的淮安府署正堂。其高十米,广逾五百平方米,雄踞全国衙署正堂之冠,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 深入其间,古代官署运作的肌理清晰可见:二堂(筹边堂)运筹帷幄,钱谷、刑名师爷办公的西厢房各司其职。而陈列于此的古代刑具与森然的腰斩台,则以其冷峻的形态,无声诉说着封建法度的严苛与历史的沉重,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辞别淮安,我们驱车北向,抵达京杭大运河的腹心——台儿庄古城。恰逢日影西斜,白昼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古城浸润在一片幽邃的宁静之中。残阳熔金,为巍峨的城楼披上庄严的血色,仿佛时光的笔触,勾勒着这座城池跌宕起伏的千年传奇。</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雄踞山东枣庄,扼守鲁苏豫皖四省通衢。其脉动肇始于秦汉,律动于唐宋,至明清臻于鼎盛。康熙曾惊叹其“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乾隆御笔钦题“天下第一庄”,更使其名动天下。</p> <p class="ql-block"> 然而,历史的荣光在1938年被炮火撕裂。那场气壮山河的台儿庄大战,将古城化为焦土,其悲壮与波兰华沙同列——成为二战炮火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涅槃重生的孪生姐妹。</p> <p class="ql-block"> 步入古城,水乡的灵韵扑面而来。它静卧古运河北岸,享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被世界旅游组织赞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堪称一部立体的中国建筑史诗。八大风格在此交融共生:北方大院的沉雄、鲁南民居的质朴、徽派建筑的清雅、水乡亭台的灵秀、闽南楼阁的绮丽、欧式洋楼的异彩、宗教庙宇的肃穆、客家围屋的奇崛。信步其间,徽风浓郁的繁荣街、欧韵流淌的丁字街、小桥流水的水巷、晋商风骨的关帝庙景区次第展开。北方之雄浑与南方之婉约,在此碰撞出绝妙的和谐乐章。</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的断壁残垣无声诉说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誓死卫国的铮铮铁骨,令人心灵震颤。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民族存亡关头的壮烈。</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台儿庄大战影像史料馆”,战地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的珍贵影像直击人心。这位以“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闻名的匈牙利裔美籍记者,于1938年4月7日深入台儿庄火线,用镜头凝固了战争的惨烈与民族的伤痕。同年5月23日,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他的作品,并附以震撼世界的评论:“历史转折点的小城名录——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日新增台儿庄。这座运河畔的弹丸之地,因一场胜利而成为中华大地最知名的村庄。”这些影像,是侵华罪行的无声控诉,更是以史为鉴、守望和平的永恒警钟。</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中国运河税史馆、参将署等众多景点,皆如沉默的史书,静待探寻,丰盈着中华文明的肌理。</p> <p class="ql-block"> 夜幕温柔垂落,古城卸下日间的端肃,披上慵懒而神秘的面纱。信步于青石板巷,步履轻盈。</p> <p class="ql-block"> 于“江南米造局”浅酌一盏温润的鲜米酒,在古老的石拱桥上定格夜色剪影,轻抚街角“老者”雕塑的长髯,与往昔的抗战士兵隔空对话,细数今日之安宁。</p> <p class="ql-block"> 回望处,霓虹勾勒的古城门楼流光溢彩,如梦幻泡影。那一刻,历史的烽烟与今日的祥和交织于心间,充盈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赞叹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