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电影之光,照亮卫生健康新征程<br> <br>“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电影事业前行的道路,也为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思考。对于卫生健康工作者而言,从这封回信中汲取养分,结合工作实际,同样能找到推动事业发展的新动力。<br> <br>一、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卫生健康事业之魂<br> <br>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展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作品之中,创作出了无数经典之作。在卫生健康领域,同样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针灸推拿到中药方剂,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而应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中医药在卫生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发挥了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证明了中医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价值,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br> <br>二、扎根生活沃土,贴近群众健康需求<br> <br>电影工作者只有扎根生活沃土,深入人民群众,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打动人心的作品。同样,卫生健康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和疾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希望不得病、少得病,追求更高质量的健康生活。这就要求卫生健康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同时,要关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例如,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定期上门访视,跟踪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只有扎根生活沃土,贴近群众健康需求,卫生健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向往。<br> <br>三、创作精品佳作,打造卫生健康宣传名片<br> <br>电影工作者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和启迪。在卫生健康领域,也需要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宣传精品,向公众传播卫生健康知识、展示卫生健康工作者的风采、弘扬卫生健康行业的正能量。可以通过拍摄卫生健康题材的微电影、纪录片、公益广告等形式,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真实感人的故事,讲述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和感人瞬间,宣传疾病预防控制、健康生活方式、医疗改革成果等内容。比如,一些地方拍摄的关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坚守岗位、守护群众健康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不仅让公众更加了解和理解卫生健康工作,也激发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制作发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卫生健康科普作品,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br> <br>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为电影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都指明了方向。卫生健康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回信内容,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打造卫生健康宣传精品,为繁荣发展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电影之光,照亮卫生健康新征程,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不懈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