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嘱古建

Wcs353

<p class="ql-block">景氏石碑楼</p> <p class="ql-block">吴嘱古村图(清)</p> <p class="ql-block">吴嘱古建</p><p class="ql-block">吴嘱村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宗教文化多元、建筑遗存丰富且历经时代变迁的村落,具体特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历史悠久,古建遗存丰富</p><p class="ql-block">二、宗教文化多元,信仰丰富</p><p class="ql-block">三、建筑与村景融合,具有独特景观价值</p><p class="ql-block">四、历经时代变迁,建筑命运起伏</p><p class="ql-block">1.智通寺:古寺遗址在西泊池以西偏北,位于村去寺西沟路南、去北涧路西处。坐北朝南,面宽五间,参照本县其它寺院兴建年代,智通寺应兴建于隋唐时期。解放初期寺遗址处还可见台基和碎砖瓦砾。</p><p class="ql-block">2.砖塔:原址位于西泊池西南角处,因传说泊池中有塔的倒影,估计距西泊池不远。是村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3.水月庵:原址在村北引水渠中段处。尼姑庵明确归属于佛教体系,是女性出家修行者(即尼姑)的修行和生活场所。修建年代和拆除年代不详。本村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4.娘娘庙:原址在村东北。坐北朝南,面宽三间。娘娘庙,里面供奉的是道教女神碧霞元君。因碧霞元君能够护国佑民而深受广大妇女的信仰崇拜。该庙兴建不应晚于北宋。20世纪70年代平田整地时,庙西不远处出土了北宋石棺一具(其中装女性头颅七具和瓷碗一个)。</p><p class="ql-block">5.关帝庙(北岸庙):庙内其大殿供奉关帝,坐北朝南,对面建有过路舞台。关帝庙兴建于何时无考。此院划归民宅后发现施财残碑一块,系明中期。日伪时期,被拆掉的建材给日寇修建炮楼用了。</p><p class="ql-block">6.龙王庙(西岸庙):西岸庙位于西门外,大门上书龍王廟三字,门洞两侧墙壁上绘有图画,正殿坐西朝东,正殿居中供奉龙王、药王、財神三尊正神,旁边有山神和土地神,正殿五大间,偏殿二间,右侧偏殿供奉火神娘娘和槐树娘娘。左侧偏殿(南边三间)是狐仙殿,里边没塑像,顶棚上边设有狐仙灵位。龙王庙正殿重修于清道光八年。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每逢闹社火时,得请火神娘娘点火。龙王庙拆除于文革期间。2014年复建龙王庙大殿面阔五间。原龙王庙前设有献殿,立柱棚屋建筑,两侧山墙上有绘画。拆除于1958年,给公社修建养猪场用了。</p><p class="ql-block">7.西岸庙戏台:坐东朝西, 正对龙王大殿,与龙王庙同期建造。台基以砖石砌筑, 四周立木柱支撑, 屋顶为重 檐歇山顶。 西岸庙戏台一直使用到文革后期东舞台建成后拆除。</p><p class="ql-block">8.文昌阁:在古石碑楼东约三十多米处,高约15米。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旨在保佑一方的文风昌盛。其高度为稷山乡村之最,本村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9.药王庙(药科庙):原址在古村东南部。药王庙的来历主要与孙思邈有关,他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药王庙的建立是为了纪念孙思邈的医德和医术。</p><p class="ql-block">10.过街戏台:共两处(衚衕东门、关帝庙戏台),修建年代不详。衚衕戏台坐西朝东,正对观音庙,戏台过路为东西向,拆除于60年代初。关帝庙戏台坐南朝北正对关帝庙,戏台过路为东西向,拆除于解放初期。两处戏台均为过街形制,搭上木板可唱戏,拆掉木板可行车。其中衚衕过路戏台兼具街门,被列为村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11.土塔:位于村东北华峪斜与通干沟路的丫叉处,为明末方锥形夯土甃砖风水塔。起到镇妖辟邪作用,存在期间为村标志性建筑。土塔一般为乡村风水塔,多以黄土筑成,塔顶建有砖构塔室。</p><p class="ql-block">12.景氏石碑楼: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位于村东南路西,是村民为感谢景怀让、景怀谧兄弟二人无私奉献而立的功德碑。原碑文下款有时任稷山知县黄仁签名并留印章。碑楼见照片摄于2010年,其上局部已被盗。现石碑不复存在、石雕构件毁损严重。</p><p class="ql-block">13.景氏砖碑楼:位于村东南路东,与石碑楼位置相对,比石碑楼还要高大,解放后由其家族拆除。</p><p class="ql-block">14.观音庙:位于古衕东门外百余米处,坐东朝西,庙内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神像。上世纪50年代拆毁,现今村民修建一小观音阁代替。</p><p class="ql-block">15.土地庙:位于南街西门外,是村民供奉土地爷的地方,‌土地庙的核心作用是作为民间信仰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与祈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庇佑平安与祈求丰收‌。</p><p class="ql-block">16.天地庙:位于中街东头井厦东北处,坐北朝南,一间小庙。天地庙主要供奉的是苍天(皇天上帝)和大地(后土娘娘)的神像。</p><p class="ql-block">17.失名小庙一:位于中街东门门洞上方。</p><p class="ql-block">18.失名小庙二:位于西胡同南头。</p><p class="ql-block">19.失名小庙三:位于后街东门门口。</p><p class="ql-block">20.小关公庙:位于车道中部的小庙,車道人称为爷庙,全村花鼓必打的一处,解放后拆除。</p><p class="ql-block">21.什字公房:位于北巷南头与前街交接处西北角。什字由此得名。 </p><p class="ql-block">22.惜字塔楼:楼门挨石门口有一个惜字楼(过去人对字儿纸很敬畏 , 看見有字的纸不敢消灭,都放到塔楼中统一消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岸庙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观音庙</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p> <p class="ql-block">智通寺</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尼姑庵</p> <p class="ql-block">彳古亍衕过街戏台</p>